16 第十六章(1 / 1)
他选的餐厅是我帮佳和带过班的餐厅,我在心里送了一口气,还好,不是很贵。
离午饭时间还有些早所以人不算很多,空中还飘洒着悠扬的钢琴曲,美妙极了。
进来的时候我特地选了一个角落的位置,今天我没记错的话佳和是十二点的班,以防万一。
“你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
我仔细听了听旋律说“绿袖子。”
“不错。”
得到赞扬的我一脸的得瑟。
这首曲子本就表达了美丽而又忧伤的爱情,曲子背后的故事我也有看过。
它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是英皇亨利八世所作(他是位长笛演奏家),是国王亨利八世的爱情。这个在传说中相当暴戾的男人,却真心爱上一个民间女子,那女子穿一身绿衣裳。某天的郊外,阳光灿烂。他骑在马上,英俊威武。她披着金色长发,太阳光洒在她飘飘的绿袖上,美丽动人。只一个偶然照面,他们眼里,就烙下了对方的影。但她是知道他的,深宫大院,隔着蓬山几万重,她如何能够超越?唯有选择逃离。而他,阅尽美女无数,从没有一个女子,能像她一样,绿袖长舞,在一瞬间,住进他的心房。从此他念念不忘。但斯人如梦,再也寻不到。思念迢迢复迢迢,日思夜想不得,他只得命令宫廷里的所有人都穿上绿衣裳,好解他的相思。他寂寞地低吟:“唉,我的爱,你心何忍?将我无情地抛去。而我一直在深爱你,在你身边我心欢喜。绿袖子就是我的欢乐,绿袖子就是我的欣喜,绿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我的绿袖女郎孰能比?”
。
“在想什么?”方锦年说。
“没什么,想起绿袖子的故事。”
“你还知道这个。”
我扬起下巴“当然知道。”
他摇头笑了笑“真是个孩子。”
我撇了撇嘴,我都二十了还算孩子,请问比我小的怎么办。
吃完饭我去付账却被告知已经付过的,我跑去问方锦年“不是说好我请客的吗?”
他说“我怎么好意思让学生请客。”
又在位子上坐了一会儿他突然问“上次不是看到你在这里兼职吗?”
我摆摆手解释说“不是我,我就帮忙顶替了同学几天。”
“哦,这样啊。”
他一说我也突然想起一件事。
“方老师,你上次是不是相亲啊。”
他端起水抿了一口“是啊。”
我心里的八卦细胞我作祟了,从对面的沙发挪到方锦年那边跟他挤在一起说“你不是说你没那方面打算吗,那怎么样,看上没?”
他一脸遗憾的回答“人家没看上我。”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
就不说他多有才,才二十几岁就做了教授,就凭这张皮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群众,上他的课就知道了,而且还有钱,这样的高富帅人家会看不上,开玩笑呢吧,当然这些我也没说出来。
我说“就是觉得不可能。”
“红颜!”穿着工作服的佳和就这么一脸惊悚站到我面前。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我完全没意识到我整个人挨着方锦年有多近,还一脸好巧的样子介绍起来。
“佳和,我老师。”
“老师,我室友,佳和。”
佳和兴奋的说“就是上次食堂那个,教师资格证嘛。”
我说“什么教室资格证,姓方,方老师。”
我决定不等佳和这个反应慢半拍的反应过来抓着方锦年的胳膊就说“佳和啊,我跟方老师有事,先走。”说完立马闪人。
流言这种东西我是真的很害怕,娱乐了大众可是却伤害了人心。
学校里已经有些许关于我跟方锦年的流言在有的人嘴里道来道去。
礼拜六早上我艰难的从温暖的被子里挣扎出来穿衣穿鞋去上课。
我抱着书,哼着小曲儿,抓着长满冻疮的手走进教室里笑着跟大家打招呼,他们对我笑一笑又低头窃窃私语,大概我也能猜到说什么。
这次我没有跟宋鱼坐,一个人坐到了最后一排,这段时间我跟方锦年的确走的挺近的,虽然没有什么可是嘴长在别人的脸上也不是我能控制的。
宋鱼却挪到了我的旁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没忍住问“你跟方老师什么关系啊?”
我漫不经心的回答说“跟你什么关系就跟我什么关系啊。”
“怎么可能!”
我噗嗤一笑“怎么不可能!”
宋鱼一脸严肃的给我分析“所谓无风不起浪,我们系有一对男女就是被流言给撮合到一起去了。”
我嘴角一抽,流言还真是强大,能硬塞给你一个男朋友或者是女朋友。
宋鱼还想说什么方锦年就进教室了,有几个胆子大的的同学同他开玩笑,他也只是笑笑不当真。
不知道他有没有听到那些关于我们俩的流言,听到了他是什么想法。
我发现方锦年特别爱穿衬衫,夏天的时候就是各色的衬衫,除了红色,冬天就衬衫套毛衣再加一件外套,我想他们家衣柜里肯定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衬衫吧。
我正想的入神方锦年突然停下来点了我的名字“丁同学来说一下什么是心理惯性。”
额,我赶紧扯了扯宋鱼的衣角,她无奈的眨着眼睛摇头。
“不知道?”方锦年说。
我说“恩。”
他走到我座位的旁边说“是指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惯性比较大,就说明他(她)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反之,他(她)就是能很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然这里的“环境”涵盖面要比较广。要特别指出的是情景三所体现的问题,它更应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心理惯性在这类问题上的作用也更容易处在人们的视线之外。
大家都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的人会越挫越勇,而有的人会望而却步。在这里我们姑且不深究人们的性格是属于胆汁质还是黏液质,单从其不同的遇事态度上来看,前者习惯了“勇”,后者习惯的是“畏”。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与他们长期以来在对待阻碍性问题时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在逆境中还保存并持续着在顺境中的那种无忧无虑,这样就使其与所处的现实产生了碰撞,以至撞得头昏脑胀,不知所措。如果后者慢慢试着去“勇”,习惯了之后,勇于面对任何事的思维定势就促使其迎难而上了。所以时刻注意把握良好的心理惯性是多么重要。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些学生积极加入学生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寻找锻炼他们各种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借助某些“习惯了的处事作风”来顺理成章。所以我想经验也算一种处事惯性了。再如我们从小养成的这样那样的好习惯,其实是我们在对待某些事时的科学的心理倾向罢了。”
“由此看来,我们在育人或自我教育上,都不可忽视这种惯性所起的作用。必要时应多创造条件来提高科学的处事惯性。”
方锦年隔我的位子很近,几乎是与我肩并肩,不,是我的下巴齐他的肩,一阵风吹过我似乎闻到了那次在火车上盖的那件外套上洗衣液的味道。
他一口气讲了一大串,语速不快不慢刚刚好,我突然觉得我的耳根有些发烫。
“明白了吗?”方锦年问。
我虽然不是很明白不过还是装出一副很明白的样子点头说“明白了。”
“好,那重复一遍。”
我感觉到了宋鱼笑的有些发颤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