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大学旁听生(1 / 1)
一个中年男老师带着眼镜,站在讲台上:“……太子李建成无勇无谋、胸无大略,并贪酒恋色、喜欢游猎,齐王李元吉欺男霸女、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心狠手辣,所作所为连人字都不配。而秦王李世民帮助李渊谋划起兵、平定群寇,功高盖世,颇得父皇李渊和满朝文武的敬重。这两人嫉妒李世民的功劳,总想设计害死他,险些使身经数十场大战的秦王命赴黄泉。一次,李建成送李世民一匹暴烈的胡马,想摔死他,但李世民骑术精湛,三次跃身而起,跳出数步以外而躲过;他们又将剧毒注入酒中,假装赔罪,请李世民来喝酒。李世民本不善饮酒,但他对兄弟没有任何防备,结果饮后吐血数升,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瘫倒在地。幸好叔父搀扶他回到秦王府,又得神医孙思邈医治才慢慢恢复。李建成和李元吉还与父王李渊的两个宠妃私通,这两个妃子在李渊面前不停的制造事端,说李世民的坏话。李渊对李世民渐渐疏远,不再信任。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借突厥来犯之机,由李元吉领兵,将李世民的骁将精兵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派力士杀死李世民、逼李渊退位、再将尉迟敬德等秦王的骁将全部坑杀。不料隔墙有耳,密谋被李世民知晓,无奈之下,李世民终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肇明一听,玄武门之变,这个可得听一听!老师继续讲:“李世民处事果断,但是对杀死兄弟之事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尉迟敬德等人都要离开秦王府,李世民这才下了决心。他连夜入宫向李渊哭诉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屡次谋害自己、如何与父王宠妃私通,李渊听了大为吃惊,传建成和元吉第二天入宫,自己要问个明白。第二天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入宫,李世民带了70多人,在玄武门前射杀了他们。此时李渊正在宫内游船上乘凉,闻听此讯,震惊不已,询问心腹大臣之后,宣布李世民为皇上,自己为太上皇。大唐贞观之治由此开始,这就是玄武门之变。”
说到这里,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环顾教室,学生们都认真的听着,老师接着讲:“后来有人说李世民虽然功高盖世,但是杀了亲哥哥和亲弟弟,有违人伦。这个有必要澄清一下,其实李世民一直不想杀兄杀弟,但是如果不这样做,自己的性命无法保全不说,更主要的是大唐江山将落入品行败坏的人手里,黎民百姓将苦不堪言。况且外面还有背信弃义的突厥精兵压境,也可能中原陷落、生灵涂炭。如果这样,正如李世民的谋臣们所说,将成为不忠、不义之人,因此玄武门之变是大忠、大义、大善、大勇之举,倘若李世民性命不保,唐朝的历史就另当别论了。在这种情况下再用人伦来说这件事是不恰当的。”
肇明仿佛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峨眉高人说的自己想不明白,现在终于懂了:如果是为了黎民百姓、为了道义,而不是一己之私,对邪恶的不纵容就是正义之举,如果邪恶之徒又无悔改之意,那就该除去他们。明白了!老师还在讲着:“俗话说天意不可违,当时太白金星白昼得见,在秦地分野,预示着秦王当有天下。尽管如此,这件事还是令李世民心中不安,玄武门之变之后,他跪在李渊面前嚎啕大哭了很久。很多时候历史的安排并不完美。比如韩信、比如武训……”
肇明越来越喜欢大学的课程,他发现这里老师讲的知识面很宽,而且别具一格。例如语文课上,老师不会介绍作者出身什么家庭、为什么阶级服务等等,也不讲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肇明对这样开放的教学方式很适应,不只他,所有在校学生都很适应。他们出勤率很高,听课效果很好。
在学期期末的学生作品展上,大家对比刚开学时的作品,都看到了自己的提高。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吸收了唐诗宋词、地理历史的学生们,气质都变得不同了,中国画作品变得更有诗意,油画作品变得更加细腻。
美术欣赏课上,老师详细讲解了油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学生们知道了:早期是没有印象派和抽象派的,写实派是传统的古典的画法,画家要有很好的基本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基本都是经典,尤其是描绘神的作品。学生们自己经过对比,发现还是古典画法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印象派、抽象派的作品越来越少,写实作品越来越多,而且技法越发成熟、水平越来越高。
小凡老师画的一副风景油画,取材自贵阳的山水,把不同的绿色处理得特别细腻,体现出的清幽意境非常成功。肇明看了画展,对小凡竖起大拇指,佩服的不得了。小凡说:“我看你气度不凡,哪天我画你!”肇明急忙摆手。
国学课上,身穿一袭长衫的年轻男老师正在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大家没听懂。老师讲解:“因为知道了什么是美,其实恶已经随之而来了;知道了善其实就有了不善。有、无,难、易,前、后,这些都相生相克的存在着。不有求,不有为,不自恃,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相应的功绩永远不泯灭。老子讲的这些,也是修炼的一种境界了。”学生们面露困惑之情,太难了!但是大家也想学,因为《道德经》是连外国人都研究的老祖宗的东西呢。
有时,国学老师见大家对《道德经》听不懂,就讲一些有趣的事。比如关于八卦的功用是还可以建筑城池。在新疆距离喀拉峻草原56公里处,西部边陲八卦城特克斯以奇特绝世而闻名。特克斯八卦城,一座体现易经文化内涵的八卦奇特奥秘形式的城镇。以城市中心花园为太极“阴阳”两仪,按八卦方位向外辐射八条主街,街口都竖一巨石,分别刻着代表各自方向的“乾、坤、震、坎、艮、巽、离、兑”,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设一条连接八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设四条环路。一环八条街,二环十六条街,三环三十二条街,四环六十四条街。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六十四卦,整个县城呈放射状圆形,形成路路相通,街街相连,神奇迷宫般的街道布局。这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保存完整、卦爻完整,规模最大的八卦城,在城市的布局中充分反映了64卦386爻易经数理。
很多学生听了,都产生了到八卦城采风的想法。小凡对肇明说:“八卦城我是一定要去的。当年我爸在新疆修路,见过赛里木湖,他说那湖太美了。因为赛里木湖古称西方净海,所以给我取名凡净海。现在他不在人世了,我一定要去新疆,走一走他修的路。”肇明问:“令尊怎么去世的?”凡净海说:“我爸是民工,我妈生我时就死了,我爸四处打工带大我,很不容易。我高三时,我爸建高楼,从十几层楼上掉下来,当时就没救了。工地老板安葬了他,供我读完高中就不管了。当时我不想上学了。班主任见我成绩好,又有绘画特长,就联系了这所学院的院长,他们是同学。院长看了我的作品,很满意,免了我的学费,让我来上学。我必须打工养活自己。”肇明一听,这是一个苦命人啊。
肇明说:“新疆太远了。”凡净海却说:“想去就能去。”
国学课上,大家发现,中国古典的东西很多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虽然现在反对迷信,但是很多当官的、经商的遇到大事都要算卦,有名的大导演开机时也带着演员们拜天地、拜四方呢。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不理解的也不代表不存在!爱因斯坦不是也说过:“……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
肇明很喜欢诗仙李白的诗,那藏山纳海的心胸、潇洒超脱的心灵,尽在笔墨之间。比如:“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这是对人生的感悟。比如:“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肇明本来就不喜欢阿谀奉承,不禁感叹:正合我心!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真是好文笔!千古绝唱!随着学习,肇明发现,唐朝的文学艺术恢宏而大气,宋朝和明朝的文学就小气得多了。
大学一年级的暑假,凡净海一路搭车加步行,真去了新疆。路过敦煌时,他停留了几天,望着壁画上的佛像和飞天,他仿佛看见了美好的天国世界,心渐渐变得平静,放下了丧父之痛。
肇明再见到小凡,发现除了黑了、瘦了、更结实了,最主要是眉宇之间深深的忧郁不见了,有种看透世间的明澈。下一个学期,他画了很多画,《西方净海》、《敦煌》、《大漠》,广受称赞,并在全国比赛中获了奖。小凡不在意这些,他说越在意越画不出来。
肇明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应付工作很轻松。作为一个最认真的旁听生,他学到的知识也快够文科大学毕业了。由于没有绘画天赋,他没怎么听绘画专业课。一转眼,快2年过去了。
同时,肇明的武术没有落下。他不分寒暑,勤学苦练,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练习时很多东西忽然有了新的感受,自己经常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不知不觉中,每天都在提高。
肇明很喜欢贵阳,城市不大,人们说话温柔和气,与东北人不同。贵州位处高原,全省到处都是馒头一样的山,一座一座突出地面,不象北方的山连绵起伏。贵州地处偏远,因此山水得以保留,与全国其他地方比起来,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肇明小时候,在家乡还见过绕村而过的小河,随着长大,发现过度的开发使青山不再、绿水断流,因此见到山清水秀的贵阳,他很喜欢。
肇明和表哥抽时间去黄果树瀑布游玩。黄果树瀑布是世界四大瀑布之一,还没走近就听见轰鸣声,待走近,只见瀑布腾空落下,水珠四溅,很远都是水雾,衣服都湿透了。瀑布落入水塘,继续奔腾而下,水面宽广,水流湍急。还有陡坡塘瀑布,是86版《西游记》片尾镜头的拍摄地,这个瀑布比黄果树瀑布宽,但是没有黄果树瀑布高,声闻百里,甚是壮观。肇明见景区卖东西的少数民族老人瘦小枯干,看着很可怜,就一路走一路买她们的东西:一进门买个凉帽,到天星桥买了黄瓜、鸡蛋、夜明猪(晚上发光的荧光猪),快出景区时买了小挂件和木雕摆件,最后带了一大堆东西回来。
在五星级酒店工作、出入大学校园、在自家院子里勤奋的练武,肇明过着安静充实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肇明接到一个电话,许久没见面的赵羽灵在电话里说:“肇明,我姐姐和姐夫要举办汉服大会,你一定要来参加呀!”肇明惊奇的问:“汉服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