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1 / 1)
刘渊和写意回到宫里时,颖正派人到处找刘渊,刘渊便让写意先回落梅坊,自己直接去了文昌殿,文昌殿里已经站了不少文武大臣,面上都是一片惶恐之色。
不出刘渊所料,邺城已经知晓司马越大军来犯的消息,文昌殿内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战,有人说逃,有人说守,但因为曾经说降的司马繇刚刚被满门抄斩,所以没有人敢说降。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刘渊走进殿内。内心焦急的司马颖看到刘渊后,便如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元海,你可来了,你可知司马越、王浚领四十万大军来犯。本王该如何是好?”
刘渊泰然上前行礼道:“末将已经知晓。殿下莫惊。末将有退敌之策。”
颖面上一喜:“元海快快道来。”
刘渊缓缓道:“司马越、王俊聚鲜卑、乌桓之兵,跋扈凶猛,恐都京宿卫难以抵挡。请殿下允许本将只身前往左国城,聚齐匈奴五部,带领五部军队以赴国难。”
颖欣喜道:“元海愿以五部军队相助本王?”
刘渊道:“臣唯殿下马首是瞻尔。”
司马颖又迟疑道:“本王想护卫皇上归返洛阳,先避其锋锐,再传缴天下,以逆顺制之,君意以为如何?”
刘渊忙道:“殿下万万不了离开邺城,兵马先动,示弱于人,又怎能到得了洛阳?即便到得了洛阳,权威已失,人心难服。殿下莫若安抚士众、静守以待,末将聚齐五部人马,以两部出击司马腾,三部进攻王俊,定将两个鼠辈的人头拿来敬献于殿下。”
司马颖听后大喜;“元海明日便出发可好?”
刘渊弯身领命:“末将遵命。”迟疑片刻后又道:“末将还有事相求。”
“元海有事不妨直讲。”
“末将请降公主下嫁于末将。”刘渊道。
司马颖正待说话,却看到左下方的卢志在给他使眼色。
司马颖回过神来,哈哈一笑道:“元海与意儿的情义,本王早已知晓,英雄配美人,天作之合。不过,如今战事紧张,元海与妹妹的婚事自然要隆重举办,不妨等战事结束以后,再行婚礼如何?”
刘渊知道自己若是再坚持许会引起司马颖的怀疑,便行礼谢恩:“殿下所虑周全,臣自当遵命。”白露从程陆那里听说了刘渊要回左国城的消息后,便急急忙忙跑回落梅坊禀告公主,可是公主听完后丝毫没有诧异之色,似是早已料到一般,只是将最近一直绣着的那个荷包收了针,说了一句:“还好绣好了。
白露又道:”公主,左贤王向殿下求亲了。“
写意淡淡的问:”哥哥没有答应吧?“
白露有些吃惊:”公主,您怎么知道?“
写意嘴角漾起似是苦涩的笑意:”哥哥还没有完全昏了头。“
白露和蒹葭听到写意如是说,都有些诧异。却见写意面上有倦色,揉揉眉心道:”昨晚没有睡好,我困了,要睡一下。“刘渊忙到很晚才闲下来,看了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却还是朝落梅坊走去,明天就要离开,司马颖果然留了个心思,不准他带她离去,今晚总是要告别的。
到了落梅坊,蒹葭却出来说,公主已经睡了。
刘渊听后并未离去,只是静立于那一树梨花之下,静静看着已经灭了灯光的房间。蒹葭行了一礼便退下了。
而屋子里,写意静静抱膝独坐于黑暗中,一双明眸澄澈如水,不知望着什么。
她知道他就在外面,可是让她跟他说什么呢?她知道他此去将一去不返,只有她那个傻哥哥相信左贤王会领兵相救,可是她怎能跟哥哥说出实情,而置他于死地?
可是,元海,他是我的哥哥,你要背叛的是我的亲人,我的国家。你又让我如何与你相见?你让我情何以待?你让我情何以堪?
那夜,刘渊在屋外风露立通宵。
那夜,写意在屋内独坐至天明。
当东方的天际泛出蟹壳青时,青影寻到了梨花树下的刘渊:”主上,我们该离开了。“
刘渊看了一眼落梅坊里紧闭的房门,静静离去。
听到他离开的脚步声,写意一下子站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腿都坐麻了。心中又想:”他站了一宿,他的腿可麻了?他两宿未眠,今天还要赶路,他的身体可吃得消?“想至此处,心中便涌起浓浓的不舍。再想到从此之后可能再也不得相见,心里便似刀割一般难受。
”公主?“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的蒹葭和白露也醒了,看着黛眉微蹙的写意唤道。
”蒹葭,帮我梳妆。“写意说,又加了一句:”今天帮我画个远山眉吧。“
”好。“蒹葭说,她记得公主以前念过一句诗:”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刘渊只带了自己的一队亲卫出发,司马颖领着众臣一直将他送出了城门口,辞别后,刘渊又回头看了好几次,可是没有她的身影?她竟连送他最后一程都不肯吗?
司马颖知道刘渊在看什么,笑着说:”意儿就是太任性了。元海你也不必着急,等你回来,我们打退司马越之后,本王便为你们完婚。“
刘渊黯然一笑,在马上行了一礼便带着一众人侍从打马飞驰而去。
司徒王戎看着远去的刘渊,对司马颖说:”刘渊乃人中之杰,殿下就不怕此举是纵虎归山,放龙归海?“
司马颖望着远处飞扬的尘土,微微眯了一下眼睛,他也知道刘渊不是可以轻易驾驭之人,可是兵临城下,他不得不赌一把,况且刘渊对意儿的感情不假,他相信他放不下她。嘴上却反问道:”不放他回去借兵,司徒有甚好办法么?“
王戎哑然。一队飞骑,踏尘急驰。
远远的,一缕琴音隐隐传来,清扬婉转、似有若无。
距离漳河愈来愈近,琴音亦愈加清晰。
待到离漳河不远处,刘渊抬手让众人停下,众人眼前一亮,看到不远的漳河之畔:繁花似锦、绿柳如烟,袅袅垂柳下,一个白衣女子婷婷坐于琴案前,素手轻拨。
她螓首微垂,容颜难辨,可她身姿纤雅、气韵清逸,周身似笼着一层淡淡光华,让人不忍移目。她只一身素白衣裙,却是春日里的万紫千红都失了色。
刘渊骑在马上,只静静看着她,听着她为他弹琴。泠泠琴音中有淡淡轻愁,似是疏花随风舞,又似清露湿愁红。
原来,她是舍不得他的,
原来,他的离开她是这样难过。
琴声低低诉说着离愁别绪: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①
一曲弹罢,刘渊从马上飞掠过去,站在了写意前面。
”意儿。“他握住写意的手,墨玉一般的深眸里飞溅着喜悦,那墨黑眼眸便如黑曜石一般耀眼,那样的愉悦,似乎能直漾到她的心里去。
她反握住他的手:”元海,我来送你。“
他脸上的笑微微一滞:”你不跟我一起走?“
她轻轻摇摇头:”元海,你不是知道的吗?我跟你一起离开,哥哥必会起疑,你走不远的。其次,母妃病重,我若此时随你离去,是为不孝。再者,你离去的目的,我装作不知并不代表我真的不知,我是晋朝的公主,这是溶在我血液里的,想抹都抹不掉,我若随你离去,是为不忠。经此一别,我们各自珍重。“
刘渊握紧了她的手:”意儿,你…。“他目光灼灼的看着她,却再也说不下去,她说的,都对。原来,她都知道。她欲笑还颦的样子,她夹在颖和他之间的为难,让他怜惜不已。
可也只能是怜惜而已,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他慢慢放开她的手,刘景已经打马来催:”主上,该启程了。“
而她却又猛然握住他欲放开的手,将一个白底红梅的荷包放进了他手里。
他低头一看,正是那天她亲手绣的那个荷包,荷包里还沉甸甸的装着什么,他打开一看,是一块看似普通的黄金令牌,刘渊却认得,那是皇帝御赐的特赦令牌,关键时候可以通行还可以保命。他抬头看她,她却只微微一笑:”也许哥哥很快会变卦,拿着这个以防万一。“
”好。“刘渊珍而重之的将那荷包和令牌装好,轻轻在她额头上印上一吻,然后毅然转身离去。注:”
①出自《古诗十九首》
------题外话------
作者寄语:“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