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人民比较两杨妃(1 / 1)
李瑁和杨玉环俩口子在溢洲那边积极赈灾,当地的平民对於寿王爷和寿王妃也是万二分的喜爱—特别是杨玉环,每一天派发粮食时,杨玉环都是亲自下到人群当中关切问候他们的。这麽亲切的王妃,对於离京城有点距离的灾民,也都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啊!人们都说寿王妃既貌美又善良,又说寿王爷关切爱护灾民。突然之间因为这次赈灾的事件,李瑁俩口子就成为了湖南居民爱戴的对象了。
"王爷,王妃,你们对我们这群蚁民真的很有心。我们一定会向观音娘娘祈求你们俩添福添寿,长命百岁!"一名男子说。事实上这次的水灾对於自己实在是有多大的影响啊,然而恰恰因李瑁的出现让一切的事情都有所扭转。虽然水灾并不能马上停止,他的田地还是没有能够马上种出产物,然而他们却解决了饥荒的问题。而且他们都知道这些食物并不是出於自己的税收,而是寿王爷和寿王妃自己的财物捐献出来的。当他们得悉这些金钱的来源时,无一不感动—试想想这个在这个艰难的时候,那有一个官员丶皇室对於自己的情况如着的着紧,如此的上心呢?
打从唐玄宗封了杨玉宁为妃後,人们民不聊生。唐玄宗加重了不少的税粮用於如何取悦杨玉宁身上,却无视了民生的苦况。人们怨声连天时,唐玄宗却在皇里承欢设宴丶沉醉美色酒乐之间。而京城和洛阳的情况也不是大家想像的好,以往开元盛年时期,京城繁盛作业,连带在长安城附近的洛阳城也得着这个益处。然而打从杨玉宁被封妃後,杨府上下在京城和洛阳城横行霸道—特别是杨钊,他如今不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在他当子时的手下们也在洛阳城附近欺负弱水。
人们一直敢怒不敢言—这可是叛逆之罪,再加上要是得罪了杨府,就得同得罪杨玉宁,若杨玉宁在枕边状告他们,恐是华陀再世也没有能够去救他们了!如今他们只能自求多福,也希望杨府的人不会随便的招惹他们,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倘若他日寿王爷能够登上太子之位,定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君主。"另一名老公公说道。哎,他们原来都是多麽希望李瑁能够成为皇太子,然而在这段日子里都被唐玄宗冷落的李瑁,真的是一件易事麽?听到如此的话,李瑁也只能笑了笑,并朝着这这老公公点了点头以示感谢。然而当中的无奈,难受,却只有自己得悉了。
另一方面,远在京城的杨钊收到李瑁的汇报,就是希望多调派人手解决堤霸崩溃的问题,以舒缓水灾的问题。可是杨钊随便一丢,这竹卷就被丢进火堆里,烧成灰烬了。对於李瑁,杨钊是有多怀恨了?打从那年李瑁多管闲事去救了杨玉环,然後又把杨玉环这块肉给叼走了。所以这些年来杨钊一切都对於李瑁含恨在心,再者如今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有自己的堂妹妹给罩着,他更可以横行霸道。
"哥,这样真的没问题麽?"杨玉宁问道,这段时间来她骄纵横行,都只是为了向别人展现自己在後宫里的地位,也向人展示着唐玄宗到底有多重视自己而已。可她却从没有想过要害人啊!如果真的不去帮助溢洲的灾情,那麽後果一定会十分严重的。
"妹,你要记得为什麽堤霸会崩了!是因为我在其中下了手脚。如果让更多的人去堤霸那边,不就只会让他们知道你哥哥我偷工减料麽?所以这个消息真的不能够放出去!而且只要弄死他们,我们不就可以控制一切了麽?要知道在朝上唯一反对你哥哥我的,就是这个李瑁啊!"杨钊狠狠的说,他的目的就是不让唐玄宗知道那边的灾情如何,这都是他想尽方法去堵塞这个信息的原因啊!"再者妹妹不是讨厌那个捡回来的女人麽?你都说过每次家宴唐玄宗也是以一种特别的眼神看着她的。这个方法不是恰恰可以让这两个人一同消失吗?"
听到杨钊的话,杨玉宁只好紧抿着嘴唇。其实她进宫以来都已经听到了不少传言。也得悉当初杨玉环被下诏进宫的原因正是唐玄宗执意要夺媳—这麽一说唐玄宗是爱上了杨玉环,所以对於杨玉宁来说,杨玉环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啊!
杨玉宁从小骄生愤养,丰衣足食,又怎麽知道灾民的苦况呢?从小在洛阳,长安居住的杨玉宁,没有到过小城小镇,实在难以知道当地人民的贫苦情况。而且,她又只是一介女流,此等苍生之事,实在与自己无关。那麽只是需要保全自己,和全杨府的性命,至於灾民们?就只能算他们命薄了!
杨钊见杨玉宁犹豫不决的样子,实在是担心她把这事情告诉唐玄宗—要知道若唐玄宗得悉此事,定必龙颜大怒丶甚至诸连九族。到时候恐怕玉皇大帝丶观音娘娘也难救了。
"妹妹,堂兄跟你一同长大,难道妹妹真的忍心看着堂兄困在这个苦况中麽?还有叔叔婶婶,要是让陛下知道我做了这一件事儿,也许会连累到叔叔婶婶的!"杨钊继续道,他的话动之以情,说得多麽的动听。"念在亲情的份上,你就帮帮你的堂兄这一把吧。"杨钊继续道。
杨玉宁望着杨钊,知道他所说的是什麽。没错,要是杨钊出了什麽事,就会连自己的父母都会被杨钊所连累的,甚至连自己都要走上这刑台上。所以堤霸这事,绝对不能向唐玄宗透露半句。
杨玉宁顿时觉得自己并没路可退,进了皇宫,就有这麽多迫不得已。虽然知自己的堂兄做着一件难以修补的错事,可是她还是得眼巴巴的看着这事继续错下去—不然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命了!
"好吧……玉宁保证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丶你知我知。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人知道。"杨玉宁黯然的道。为了性命,为了父母,总要做一点牺牲的。在湖南的灾民,你们就成为这次的牺牲品吧。
可是杨玉宁又怎麽会知道,只是容忍这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却造成了以後更多的错误发生,牺牲更多人呢?又有谁会想像到,只是容忍了这一个的错误,却酿成了未来无数的悲剧呢!
他们又怎麽知道,在远处的灾区,人民怨声连天。对於这个影响到唐玄宗处理政事的杨玉宁杨贵妃甚为不满呢!当湖南的人民知道寿王妃和杨贵妃是堂姐妹时,都纷纷投以不能置信的眼神—天啦,她们二人的处事和态度也差太远了吧。
杨玉宁生活在宫中不知苦,杨玉环亲到灾居来慰问;杨玉宁挥霍不息丶更收重税,杨玉环私下把自己的月钱都捐给灾民;杨玉宁骄生惯养食饱穿暖,杨玉环愿跟灾民同桌吃青菜淡饭。不论是行为丶心态也是两个极端,怎麽也不能相信二人一同长大,是同一宗族。
人们歌颂寿王妃杨玉环的童谣传遍了天下,当然这些歌谣也传到宫中,甚至有些歌谣是颂玉环贬玉宁的—这些曲子当然会让杨玉环万二分的生气吧。她毕竟是杨贵妃,却听到民间是如此的评价自己,这是一件多麽悲哀的事情了?而这些事情也足以让杨玉宁对杨玉环的恨意更为加深……她恨不得要她死呢!
哼!杨玉环你听着,总有一定我杨玉宁要你跪在我的面前给我擦绣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