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与子同舟 > 45 第四十五章本无常(一)

45 第四十五章本无常(一)(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轩辕王姬 末世之古武女配 夜寞殇城 宅斗不及格 近代国造舰船志 错爱 [枢零]痛 穿越之天下皆受我独攻 [家教]狐思乱想 顶流神婿叶天

张让亲自至司隶校尉府衙内与弟弟收尸,一路有些失魂落魄,府衙门口立着两尊玄铁凶兽,很是煞人。张让一路已无心思注意太多,不想抬着张朔尸首从正门而出时,一形容狼狈的人突然冲过来,扑在尸首上。那人浑身都有些颤抖,但一丝声息也无,眼睛布满了红血丝。

众人都被这人的模样冲撞得有些呆愣,还未来得及阻止,那人便掀开了白布,盯着张说的尸首看。张朔的身上并无什么伤痕,死去的面孔上带着些惊惧,很是青白,还有些肉身死去后的死气。那人用手轻抚了张朔一下,嘴唇动着,像要说出什么话来,却终究还是并未说出。

张让瞧这人这副模样,心中便也清楚他是谁了。虽然还存着那梦的印象,但是张让还是做不到像弟弟所希望的那样去对待这个人。张朔觉得,若不是他,他弟怎么又会做出这种事呢——虽然他也是受害者,看起来也好像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没有过错却不代表没有因果,没有关系。

小胖子孤身一人自野王县至洛阳,等到的却是张朔被处死的消息,一霎间,曾经的伤痛、所谓心如死灰,还有什么意义。本来看似蒙上一层灰色阴翳的心,却像被一把尖锐的利刃不断地翻搅着,那些曾经以为结出的阴翳,早已被刺破,与鲜活的血肉搅拌在一处。

张让的脸上已显出几分不耐,身边的侍从见状便哄走了小胖子。小胖子呆愣愣地站在那望着那群人抬着尸首离去的背影,只觉得自己像镂空的木头般,不知道该去哪里才好。

也许应该回家看看才对,那里应该还算自己的家,从小在那里长大,虽然不是受尽宠爱,也没有单纯无忧的童年,可母亲还在那里,母亲总是对自己好的。就算世上的人嘲笑自己,指责自己,母亲总是那个会站在自己身边的人。小胖子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给予自己支撑下去的力量与安慰,他只能想到母亲,也许母亲会担忧,也不能做什么,但只要看一眼,小胖子也会觉得这样就好了,这样自己就不是孤独的。

不想走到黄府宅邸门口,却被门口的仆役拦了下来,仆役强硬而有礼地表示这是老爷的吩咐。小胖子只觉自己如坠冰窟般,想起离开前父亲对自己慈蔼的态度,小胖子仿佛一瞬间变得聪明了般,只觉得有种很可笑的感觉。为了攀附巴结,父亲可以把自己的儿子像玩物一般送出去,还可以对轻视甚至有些厌恶的儿子伪装慈蔼。如今看自己惹出大祸,竟然闭门不再接纳自己,小胖子觉得很有些荒谬的感觉。但荒谬又能如何,还是这样荒谬地发生了,觉得荒谬也只是自己太过天真而已。小胖子在门前徘徊着,只是觉得有些茫然,跌跌撞撞地离开了黄府。

许多时候,人们都会觉得母亲的爱更纯粹,母爱可以激发一个女人所有的力量。曾经有一个实验,以饥饿、发情、母爱三种测试小白鼠的应激反应,两个玻璃隔断的空间中,一边是小白鼠,一边是需要测试的对象。当母白鼠饥饿时,另一边是诱人的食物,小白鼠会撞击玻璃,不过撞击一下发现无果后也就放弃了。当母白鼠发情时,另一边是可以□□的对象,两边的小白鼠不断的撞击,在撞击十几下疲惫后便也放弃了。最后一种情况则是,一边是母白鼠,一边是身处险境中自己的孩子,测试的结果却是,小白鼠不断地撞击,一直撞击到自己死亡。

这是曾经听到的一个故事,也许与原实验有些出入,或者定量分析的标准有些不太合理,比如当时白鼠对事物的渴求状态,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了,至少,当时听得最大的印象就是,母爱很纯粹很伟大。

现在的小胖子想的也是如此,他的母亲可以无条件地爱他,不对他苛求任何他做不到的事情,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就足以成为她爱他的所有理由。可是,他的父亲却完全不会如此,只是与他有血缘关系而不能为他的家族为他的子孙后代有所贡献的懦弱儿子,对他而言,只是他的儿子,还是卑微的不够出色的庶子,完全不足以成为他能去关注他、爱他的理由。

不过,这也只不过是因为,小胖子的母亲,只是一个卑微的妾,还是一个不占有权力与资源分配的女人,当一个人越是一无所有,越会最大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也许如此说也并不准确,父爱与母爱对于绝大多数是本能与天性,但是,权力、地位、金钱、荣誉,数目过多的孩子,却不可否认会成为现实中对本能的加减或异化。

也许这就是长大与成熟的过程,学会接受与理解那些曾经在自己看来是如此荒谬的事情,年龄与时间会告诉所有的原因,了解后,一切变得那么的自然。

不久,张让的父亲也知道了自己小儿子死去的消息,想着张朔如此年幼就丧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张家还要断绝香火,张父一时悲痛郁卒,不久也就去了。张朔也是张父拉扯大,什么时候学会走路,什么时候学会说话,对自己撒娇,对自己任性,白发人送黑发人,不仅仅只是生与死的距离而已,更是世事的无常对牵系暴力的割断。年轻的那一段已经陨灭,垂垂老矣的那端也难再维系。

张让接连失去自己的弟弟与父亲,心中不自禁生出对桓帝的怨与对李溙的恨。在张让看来,李溙纯粹是想处死自己的弟弟,行事上如此的决绝,没有留下退寰的余地。某种程度上,张让觉得李溙就是剥夺了张朔的性命。如果按照正常的刑法程序,张朔也可以多活些日子,自己与父亲也能为他送行,虽然张让心中所想的是,若李溙不做的如此绝,张朔也绝对不会死。

至于对桓帝的怨,却是如抽丝剥茧一般,只要找到一个小小的缺口,便连绵不绝。在张让心中,那些看不清说不明的怨,早已结成透明的丝,束缚在他的心口。也许从多年前那天站在门外撞见桓帝与邓猛女的艳事开始,也许从桓帝将自己打发到长安去动摇,也许到如今,桓帝的推脱、张朔的丧命,使张让从心底觉得,自己的以为只不过是一种幻觉,一个帝王能为自己一个阉人付出多少感情?

张让发现摆清双方的位置后,事情仿佛变得明朗许多,也残酷许多,天真只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玩弄。张让觉得自己又重新孤独起来,而且这次还是真真正正的孤身一人,连支持自己的父亲与弟弟如今都已不在。

而侯彧早等着机会绊李溙一脚,如今李溙得罪了张让,张让自被桓帝从长安迎回后,俨然成为宦官之首,又深得帝宠,侯彧一方面想着巴结,另一方面若能挑拨张让整治李溙,也算一举两得。

翌日,一封告发李溙交游太学游士,结群交党、疑乱风俗的折子即出现在桓帝的案头。自李溙任河南尹时,也发生过类似擅自处死张朔的事件。当时有一人名叫张成,善说风角,以其方术交好宦官,甚至桓帝都对其颇有些信赖,也就和巫医大概是一类的人,不过自比巫医更功利,更会招摇撞骗。

自桓帝受帝位以来,每逢大灾皆有刑狱恩赦,李溙任河南尹时恰逢京师人疫天灾,张成想着桓帝必会大赦,便命其子杀人,具体缘何已不是太清楚,大概是除掉仇家之类。李溙督促收捕其子,结果果真遇到大赦获免,李溙很是愤疾,便把张成之子处死了。

当时李溙向桓帝辩称,自董仲舒以来提出春秋决狱,求其原心,张成之子明知杀人为大恶,却想以大赦逃过刑罚,若世人皆以大赦之期行不法之事,天理昭昭,如何相容。而张成当时也不算很大的人物,桓帝认为李溙说得很有道理,这种行为若不遏制,定会酿成祸端。

不过如今再发生李溙擅自处死张朔之案后,虽桓帝面上还是认可了李溙,心中却也对其有些不耐,三番两次视皇命为无物,以春秋大义为说辞,逾权逾距。所有的事本即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即为不同的面貌,如今收到称李溙结群构党的上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恰恰为他提供了好的借口。

世上的事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捕风捉影也并非空穴来风。李溙平日已尽量避免广收门客,但出身世家,自然本身即是势力团中的一结而已。李溙与冯岱交好,以荀淑为师,荀家兄弟为同门,袁家、钟家为外亲,由于林脩往来密切,身在网中,以结网为祸端,并非怀璧其罪,只是君心莫测而已。不久,李溙即被下了狱,罪名即是结群构党,诽讪朝廷。

桓帝本即因张朔的事对张让有些愧疚,也想因此向张让示好,不过他不明白的是,若不真正动血动肉的处置李溙,只是权衡利弊稍加恐吓,对于张让来说也只是无关痛痒,与曾经的关键时张让的让位与被牺牲,也并无太多的区别。

目 录
新书推荐: 山居日常 前夫重生娶白月光?我换亲嫁他哥 神印:我魔族公主,武力值爆表 重生选救白月光?闪婚皇叔爽飞了 娘娘又疯又娇,暴君为她折腰 共梦后,佛子他破戒了 夺我功劳捧娇女?重生嫡女请全家赴黄泉 和少年帝王共感,他爬窗索吻 娇娇觉醒弹幕后,四个大佬被钓疯 禁宫索欢!九千岁的对食丫鬟又想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