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 32 章(1 / 1)
没有像别人那样,整张志愿表填得密密麻麻,一本A段我只填了这一个学校,二本又随便填了一个本市的学校,我想如果去不了S市,就念一个本市的学校,从地域保护来说将来找工作也比较方便。妈妈对我的决定也没什么意见,随着我年龄增长,妈妈更多时候放任我自己做主,虽然没说,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报考绝对不会出现考高报低或是考低报高一类的问题。
结果高考成绩下来,总分572,竟然与我的估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如此精准不免让我小小得意一番。按照往年录取分数线来看,考上报考学校是没有问题的。当潘娜娜知道我填的志愿后,热情地抱住我直呼讲义气,我才发现,我的第一志愿是恩阳所在的L大,最高兴的莫过于娜娜,她把这种机缘巧合归结为我太爱她的结果。
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去学校拿L大的录取通知书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录取通知书统一寄到学校,由老师统计录取结果,再发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我去拿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在从学校回来的公交车上碰到阿木。我们聊了一会儿,我问他考得怎么样(阿木后来上了我们这儿的一所普通高中),他摆出一副潇洒的样子跟我说一般一般全国第三,他又问我的成绩,我顺着他消遣的语气笑着回答:不差不差,只比你高一丁点儿而已。
我很清楚地感受到一堵陌生感的围墙立在我们之间,再也回不去曾经的距离,无需言语,就能理解对方单纯的小烦恼。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暑假,而娜娜被家里人送去学形体课,每天打电话跟我抱怨她的辛苦,时不时地插说她为了上大学都准备了什么,末了提到:既然我跟恩阳一个学校,不如让恩阳提前给我灌输入学常识。
当然她绝不可能让恩阳跟我联系,这只能给她一个超赞的借口让她可以名正言顺地煲长途电话粥。
结果可想而知,与我有用的没有聊到几条。
甜甜蜜蜜神马的最鄙视了╭(╯^╰)╮
其实随着录取通知书寄到的EMS里,有各种关于L大的事项说明,一张□□和一张电话卡,当然也附带一些广告,很多硬纸板都没用。不过里面有一张单子很重要,上面明确写明包括学校地址、入学时间、报到地点、学费缴纳、常用物品购买,还有一条:由于寝室衣柜规格限制,新生行李箱高度务必在50cm以下。
这一条被我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寝室里只有我一个人遵守了!其他人都拿的大号行李箱,只有我拖了一个小小的箱子,外带好几个包裹,我、外公、妈妈分担背着。
所以听话的我就显得特别傻缺!!!!!!
自从表姐与我的成绩越差越大之后,外公对我的态度明显好转。大概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他即便日以继夜地苦读保持成绩也没有条件继续念书,所以他比较重视子孙辈的成绩。这个即便表姐是孙女,也无法改变。不过外公不会因为她成绩不好而不喜欢她就是了。
不过外公对我的态度改善,毕竟还是好现象。
报到的日子正好是学生返校的高峰期,我那时根本没坐过火车,外公去帮我买票。因为提前跟别人打听过,据说一大早上去售票处排队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坐票,那一年火车站刚好要重建,所以售票处临时搬到了一个平房里,外公打听好开始售票的日期,早上六点半去排队,排到八点半顺利买到三张票,我、妈妈、外公的。回到家外公直接把票放到我的面前,轻轻压了一下嗓子,虽然他没什么表情,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那种隐隐的得意:看,我买到坐票了,厉害吧。
外公您辛苦了~膜拜中~我拿到票的心情如是。
我们提前一天坐火车去S市,下火车以后在附近找了一个小餐馆吃饭,三个人每人一荤一素的快餐,70多块,觉得好贵。吃完饭以后,天又开始下雨,只好在附近找旅馆住,打听价钱,三人间280一晚,上楼看房间环境又不是很好,房门很旧房间又小被子又不干净,是火车站小旅馆的典型环境,外公说要不要再看看,妈妈问我的意见,我当时不懂那么多,只觉得自己现在离家读书,不应该那么娇气了,于是点点头。
外公虽然觉得贵,也没说什么。
后来才知道,有更多更好的地方可以住,还比这便宜,火车站向来是宰客的地方,而当初没有出过家门的我们什么都不懂(外公虽然闯荡过很多地方,但都是早年间了,环境不同,而军人出身的他只要有睡的地方不花钱最好,所以不了解现在的住宿行情,觉得都是那个价找不到便宜的,又因为我点头了,所以选择住下)。不过这之后我再也不在车站附近找住的地方了。
第二天清早我们离开旅馆准备去学校。按照学校报到单的介绍,坐12路公交车到终点站直达L大。我们问了好多人才找到站点,打眼一看没把我吓着——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等公交的人排如此长龙。(家乡的公交始发站根本没几个人等,甚至公交走一圈,车上可能还会有空座)
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还没等我松一口气,才发现这只是“痛苦”的开始。
于是在秋老虎天气里的我在人挤人却挤不死人的公交车里东摇西晃各种急刹车打趔趄“享受”各种混合气味中度过了漫长的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当拖着站麻了的双腿来到L大的校门,我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我带着好奇与兴奋顺着一条笔直的大道走进大学校园里。果然是新生报到的日子,周围分外热闹。外公和妈妈谈论着大学校园的环境,我只管东瞧瞧西看看。
在这条路上每隔十米就会有彩虹门写着各类商家的欢迎标语,眼界所及的到处都是聚在一堆的人。有举着不同省老乡会的牌子,再往前走还有不同的社团穿着统一的制服放着音乐招揽新生,像这样的地方都围了一些人问东问西。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处参观,因为我们拿着行李不方便,所以想尽快把行李放到住宿的地方再说。
我们按照录取通知书附带的报到单上的说明找到文学院的报到处,看到我们走近,立马有两个学长热情地将我们请过去,询问我的专业和名字,让我在文学院新生名单找到我的名字并在后面签字。
在学长们面前我很紧张,只注意到排在我上面的名字是李砚书。我感觉这应该是个白净的书生型男孩儿。
学长给我一把钥匙,告诉我外公和妈妈,我被分到了119寝室,并说明寝室是按照地域来分,尽量让家乡离得比较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寝室。
此时负责登记的学长正好看到旁边有另两个学长走过来,立马叫住他们,指着我说这是新生,分在119寝室,并客气地让我们跟着他俩走。两个学长熟门熟路地接过我的行李箱,帮着外公和妈妈拿行李,我妈和外公连忙说不用不用,他们笑说这是文学院的迎新传统。
幸好119寝室在一楼,否则让学长扛着行李爬高楼,多累多麻烦啊。想到这儿我心情很好,以后不用爬楼了。学长们把行李放到寝室门口,里面有三个女生还有一个大人在里面说话。学长让其中两个女生照看我,我才知道她们是学姐。跟要离开的学长们道了谢,转头就被两位学姐热情地围着。
她们简单跟我聊了几句,问我“是哪儿人啊”“什么时候来的S市啊”“怎么来到L大的啊”“拿铺盖了没”。
当我回答没有打算按照报到单上的介绍到指定地点购买床上用品的时候,其中一个师姐冲门外喊了一句:“这里没铺盖”!
我吓了一跳,随即有两个男生从隔壁房间过来,询问我是否要买铺盖,得到我点头后,他们就开始介绍他们在卖这个,价格比学校的便宜,要不要再他们那儿买。学姐介绍说这也是你上一届的,我当时没想太多,而且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妈妈和外公也对大学生活一脸茫然,所以我只能一味的点头。
于是我马上多了一床铺盖,三把锁头,一个插排,一个电话卡。
外公爽快地付了钱。
学姐帮忙铺床挂蚊帐,并介绍这也是文学院的迎新传统。这期间我妈和另一对儿母女聊起来,知道她们跟我是一个城市,不过是住在市中心。
那个女生很腼腆很矜持地站在她妈妈身边,我们只能听她妈妈讲“她爸爸在国外工作不能回来,所以她一个人过来送她”“她在铁路局工作,接送很方便”“女儿很有毅力学习很用功”“出寝室楼往西走有超市什么生活用品都有卖”“没想到买的盆太大了只能放在盆架最上面你们别介意啊”BALABALA
我在一旁只微笑不说话,一边看着妈妈和她聊天,一边收拾桌子。
不过当她说到她的女儿初二改名叫做李砚书时,我有些惊讶地看了那个女生一眼。
好吧......原来是个女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