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1 / 1)
初一的生活是生动的,是活泼的,即便开始于周遭渐渐泛黄的秋天,也避免不了新鲜感带来的勃勃生机,它散发在每个人的脸上,每个人的心里,也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
你瞧,阿木就是这样。
人和人的关系啊,总是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陌生。在一个班级里,总是先认识周围的人,再认识全班同学,接着发展到隔壁班。而在不怎么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各种八卦话题便层出不穷。喏,那就是全年级第一名你快看啊!哪个班的谁长得漂亮长得帅!那谁和别的班的谁暧昧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些事情有时候我闲来无事也会“关心”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是当个热闹,听听也就过了。直到这个话题绕到了我的身边——阿木有了暗恋对象。
我会得知这件事情,是阿木亲口说的。班里一批男生都知道,那时候的男孩子,有什么秘密都是要互相分享的,否则就是不哥们儿不一起,相比起来,女生更多的是“小团体主义”。所以大部分男生给阿木出谋划策无果时,有人提出了向女生咨询的建议,于是阿木想到了我,毕竟我俩有多年的交情。
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知道的秘密)
我点点头,并在阿木的别扭中签下了永不泄密的保证书(如果我有些主见,大概会拒绝听秘密吧),然后便得知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据说,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少年阿木被领到年级组办公室接受不调皮捣蛋教育,正觉得以堂堂班干部的身份颇有些没面儿时,不经意抬头,看见了此女从旁走过,她感应到了阿木眼神的力量(阿木自以为),转头看过来,没有注意到阿木的羞窘,而是善良地给了他一个安慰的回眸一笑。
当下,少年阿木醉了。他陶醉在自己对她的隐隐约约的好感中,千方百计地打探到了她的姓名班级,成绩身份,性格爱好,生日星座等等。但凡亲密朋友会知道的,他似乎都已经全部掌握。
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很佩服他的——有耐心,有渠道。
而他之所以选择我来执行他的计划,一是因为班里女生数我与他关系最近(8年同桌不算现在),知道我不是喜欢跟别人八卦的人(其实我是根本不喜欢说话)。二是因为我的语文成绩数一数二,男生们商量的结果是让我帮忙构思一份情书,于是阿木看中了我的“文采”。
听完这个过程的来龙去脉,我也有些跃跃欲试的小兴奋劲儿,参与这样一项行动无疑是新鲜有趣的,当然吸引我的还有未知的结果。
我抱着一定要全力支持帮忙到底的念头,投身到了“牵红线”大业中去,并且参与到了阿木的作战小组中去。跟一圈男生叽叽喳喳地出主意。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我迅速写完作业,等到她们都睡着了,我悄悄地拿出了以前珍藏的信纸,铺开,持笔,思考。我尽可能发挥我已经掌握到的语文水平,遣词造句,铺陈抒情,精雕细琢,反复吟咏,确保语句上没有丁点儿毛病。当然,时不时地穿插着我最喜欢的古典诗歌,那时候跟着《还珠格格》一起火起来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被我婉转地应用到里面,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阿木的相思孺慕之情,当然,我是把“君”改成了“卿”。
年纪小,不懂这种承诺的重量,也不知道这句诗能够千百年流传的原因,只知道它很美,很美。美到少年拿到这封“情书”后连声说好,傻笑着把它念了三遍。
这封信被他郑重地塞进精美的信封里,上面有我手绘的“一箭双心”。
我期待着这封信送出的结果,怕是不好的消息,又不好意思催问结果。于是现在我变得偷偷摸摸,时不时地假装转头看别人,却用眼角余光瞄向阿木,看看他今天有什么特别反应没。
风平浪静。
我就奇了怪了,是好是坏,怎么就没个结果呢?我向“行动小组”成员打听,大家也摇头说不清楚没问过,跟阿木最好的安斌对着我也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我问他们:你们都不好奇?难道不会关心一下事情进展吗?
他们反而惊讶的看着我:男人不要太把女人放在心上,像阿木这样就很好。说完还似模似样地感叹了几句经典,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我心里想骂人,幸好与骂人性格不合,我跟它没好过。曾经那么热烈地讨论过的行动,原来热情消散的也那么快。
偏偏勾的某些人心痒痒。
我有时候上课溜号的时候也会认真思考,阿木到底有没有真正喜欢过那个女生呢?说喜欢,又没见他像原来那样,拉帮结伙地讨论“追女秘笈”。说不喜欢,那天他跟我讲述事情经过时脸上的红晕,他是绝对不屑于假装。如果说情书事件最终失败了,他也没有很失落的样子,仍然会在课间操时偷偷关注那个女孩儿,在我不经意看过去时总能注意到。
我不敢问的太明显,只是有一天试探地提了句:“你是不是不敢送情书啊”?
他当即脸红包子粗,从座位上暴怒跳起:“谁说的!是谁说的!老子还没碰到不敢做的事儿呢!早都送出去了”!
幸好今天下雨,课间操停了,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乱窜,叽叽喳喳地讲话,没人注意到我们这儿。
“那结果呢,你成功了没啊”,我趴在桌子上小声嘀咕道。
“你就别管了”,阿木烦躁地挠挠头,用脚把椅子正好,一屁股坐下。
看他的样子,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可是听他的语气,我感觉很憋屈,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我还不是因为他有求于我,还是“终身大事”。自己尽了全力帮忙,才会这么关心事情进展嘛?他这么说,就好像是我多管闲事儿似的。
虽然我的确有那么一丝丝八卦心理。
后来我对这件事的关注渐渐消减,等我发现的时候,阿木早已经不在那个女生身上花心思。
那时候我就明白了,少年时期的暗恋,多数无疾而终。热情真如一把火,起得快灭的也快。你眼见着蹿起的火苗一下子照亮了周边,燃烧的那样浓烈,你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光,它的热,你习惯了周围的温度,却不曾留意到它已燃烧殆尽,早已消失在眼前。
周围的光和热,不再是那把火带来的了,或许你会留恋,但是更享受沉溺在自己拥有的温暖中。
后来也曾听说过,阿木又喜欢上了一个女生,长头发,学习好,安静。
再后来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轰轰烈烈的闪电计划小组闪电般没了,不过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一些好处,就是我跟那几个男生关系越来越好,原本不怎么合群的我发现好像跟他们特别处得来。他们直来直去,不用费心猜他们的话里到底有几个意思;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太好,不会跟你比较也就不会嫉妒;他们阳光开朗,让你处于其中也能市场开怀大笑;有时候被老师罚或是课堂小考,也会殷勤地求你帮忙;而你在考试的时候遇见不会的题,或是课上有什么工具忘带的,他们总是牺牲自我,先帮你找不会的题的答案,然后再把你写完答案的卷子拿过去抄。
我乐于在这种圈子里交际,即便这让我更不可能拥有个闺蜜。
因为这样我拒绝班主任多次让我换座位到前排的提议,我享受这种氛围,这种友谊。这件事后来在初三的时候被班主任王老师拿到家长会上谈论,他说:
“有很多同学和家长都找各种理由请我把他们的孩子换到前排去,可是前排的座位就那么几个,排不下那么多的同学,我知道前后座的学习效率会有差距,但是效率之上还有公平。这么些年,全班只有言默同学跟我提,要做到班级后排的位置”。
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那些家长和同学朝我看过来时,钦佩不解的眼神,我只能保持微笑,内心羞愧——我的想法其实真没那么高尚,只是想在考试时有人帮着找答案,上课发言时不被老师注意到,“干坏事”的时候不被走廊里的值周老师发现而已。
就那么简单。
学校的生活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平静的,于是学生们总想从中找些乐趣。
在第一场大雪把操场染白的时候,好多学生都趁着大课间休息打雪仗,我嫌动手,又不爱跑不爱躲,一次也没去过。潘娜娜跟我说,你知道自己错过多少乐趣吗?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戴上手套,呼朋引伴地冲出教室了。
我趁着这段时间,教师人少安静,赶紧把已经布置下去的作业写完,减少回家的负担。我想这就是一些人不喜欢我们这种学生的原因吧。
无趣。
上课铃快响了,我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以为事情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在外面疯玩的同学会陆续回来,进来授课的老师也总会对他们劝诫一番。
潘娜娜的大嗓门打破了一室平静。
“大家都出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停在教室门口,我吓了一跳,抬头就看见潘娜娜一手扶在教室门上,大口喘着气说道,“小强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初三的人打起来了,阿木已经带着班里的男同学过去了,大家赶快过去帮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