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银书拨(一)(1 / 1)
乱世将终,顾恣飞扬率勇武之师一举攻下佘国,震惊九州。
小国纷纷臣服,顾氏国土大为扩展。
露月末,顾国向滇国宣战,意欲收服西南之地。滇国慑于顾国之威,不战而退,顾国驱兵长入,攻下滇国。葭月中,顾恣飞扬终结乱世,一统天下。
史书中冰冷的记载,不为世事人情留下更多的位置。蓝凌萱合上顾国的历史,取下格子中放着的一对银书拨。
这对银书拨倒也奇怪,一个书拨还是寻常的模样,做工十分精致,花纹却是简单,只有两条最明显的兰草纹样将书拨分成三段。
另一个书拨却已经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尽显锋芒,不仔细看,还会以为是一柄造型奇特的袖里剑。
银书拨,外表圆润,内藏锋芒。几步之内,血溅当场。
那寻常模样的书拨上,三段内的刻痕依旧清晰可见,第一段的十道刻痕,第二段的刻痕像极了八卦图,第三段的刻痕是一个月亮和月亮之前的一竖。
上面,还依稀有着他的气息。
牧西城,这也是你在乱世之中留下的最后一点线索了吧。
功成身退,连这书拨都留给了顾恣飞扬。最终的胜利场面,你都无意亲临么。原来你终究是淡漠名利的男子。
现在,就算我在那书拨上划下再多的痕迹,你也不可能在与它为双胞书拨上看到了。
那我又要怎样去寻找乱世中失了踪迹的你。
--引子
稀疏的光线透过顶上的窗子浅浅的照了进来,正投在一个男子肩胛处。他微微抬起头来。
只见那标杆般挺拔修长的身上外披着一件洗旧的白衣,原本被高高地挽起束在金冠之中的头发散下几缕落在脖颈侧,经过风吹日晒的皮肤显得有些黝黑而干燥。
眉若刀削而成,鼻梁高挺,薄薄的唇抿着,眼中闪动的是复杂的光芒。
捡起脚边那块尖锐的石头,抬手在墙上又划下一道。
这已经是他在天牢中等待的第五十天了。
最终的判决还是没有下来,与外界完全断了联系,戴着冰冷的手铐和脚镣,他就像身处一座孤岛。
带着皇甫将军的兵符回来,拜见圣上,此时国内的形势已经极为不利于皇帝的统治。虽胜尤罪,皇上大怒之下,下令将他投入天牢,火烧皇甫故居。
他自然是准备镇压了国内起义之后再处置这个不听自己命令的部下。
国中已经乱成一团,各派势力相互斗争,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主持大局,声望最高的太子顾恣飞扬,也已被皇帝软禁。
任外面的斗争激烈万分,天牢里却只是一片寂静。
他将手探入衣襟中,触到那支仅剩半截的凤头钗,战争胜利的那一夜,所有人都在高歌醉酒欢庆之时,他一个人回到原来的驻地,从烈火燃尽的废墟上找回了这支凤头钗。
被火舌舔舐过的钗子依旧可依稀见得往日的风华,眼睛定定地看着它,手指摩挲着光滑平整的切口。
还好,这里没有被烧的变形。
那么那两根半截的凤头钗,当是还能合而为一的吧。
这将近两个月来,梦魂中萦绕着的,始终是那个女子的身影。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着一袭雪衣,站在微风中翩然起舞,树上洁白的樱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她蓦然回首,明眸皓齿,向着看呆了的男子轻扬唇角,浅笑嫣然。
伊霏,伊霏,你还在那里等着我么。
我曾经说过,你那支凤头钗重新合起来的时候,我就回来了。
到时候,我们远远离开这市井喧嚣之地,你不再夜夜笙歌,醉舞迷离,我也不再金戈铁马,剑染星霜。我们觅一处僻静之地,种满园青翠,养一双儿女,不理会世间纷扰,就此平淡终老。
我还记得,你听到这些话的那一刻脸上的安心与满足。
可是伊霏,也许这些话,永远都不可能变成现实了。不是我不想回到你身边,而是,我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那支凤头钗,或许永远都不能再合起来了。
牢门外传来脚步声,男子将那半截凤头钗收回衣襟中,抬起头来,只见三个狱卒站在牢门口,最前头的狱卒拿出钥匙来,打开了挂着九重连环锁的牢门。
“戚大哥,”狱卒们都听过他和皇甫将军的事情,私下里都很敬重他“皇上请您去一趟,请跟我们来。”
“好。”戚文轩应了一声,站起身来,挪动步子走出天牢。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天啊,”他在心里有些叹息的想道“最终的判决。”
一个狱卒拿着火把在前,另两个狱卒跟在戚文轩身后,走到一面墙前,狱卒停住了脚步,在墙上连敲四块砖。随着断断续续的声响,一个洞口出现在眼前,脚下是窄窄的台阶。
下了台阶,长长的密道仿佛看不到尽头,走在最前面的狱卒手中的火把是唯一的光亮。摇曳的火光将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的倾向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