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凝泪帕(一)(1 / 1)
窗外是细雨蒙蒙的天气,在本来就多雨的江南并没有什么值得希奇的。
蓝凌萱看着雨季中的小镇,推开窗去,伸出纤细的手指去接外面飘落的雨滴。冰凉湿润的触感,夹杂着柔柔的清风,就像是拂过指尖的丝绸。
就像那条,她曾见过的,素白而晶莹的凝泪帕。
看着屋外青石板路边缘的小水坑,雨丝落地,溅起层层涟漪,一圈又一圈地荡开。白屋黑瓦,倾斜的屋顶,湿润的空气,谁会想起来几十年前乱世之中的那场大旱呢。
就像应该也没有人会再去想,新帝登基的次日,为什么久旱的国度会突然下起大雨。
很多人解释为天神显灵,说是因为新的皇帝播洒圣德,上天才不计先帝误国乱政之过失,降下甘霖。
但其实,菩萨不渡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若要得救,还需自己渡自己。
人们说,雨水是上天的眼泪。
也许有时,也是他们自己曾流下的眼泪吧。
所谓至纯至善的眼泪,到底是什么。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泪水才能感动上天,为这个久旱饥荒的国度降下宝贵的雨水。
也许,是爱情的泪水,亲情的泪水,感动的泪水,还有,悲悯的泪水。
那么,你又会因为什么流泪呢。
--引子
“官老爷,连月大旱,田里一点收成都没有,还哪有存粮呢,我们实在是拿不出粮食来了,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面对又来征收赋税的官兵,衣衫褴褛的老翁恳求道。
“一边去,糟老头子,别挡着我们的路。”飞扬跋扈的官兵说着就推开老翁,一脚踹开茅草屋的那扇已经有些朽烂的木门。
眼前是空空的四壁,剥落的墙皮,露出其中的木头支架。一个由无数块破砖头搭成的台子,上面铺了枯黄的稻草,就是老翁家中的床了。床边坐着个素服荆钗的老妇人,正睁着惊恐的双眼看着闯进来的人。
“哎?头儿,你看那个观音菩萨像,好像还不错。”跟在头领身边的小兵抬手指了指这屋里唯一看得过去的小小金像,谄媚的说道。
“嗯……”那个“头儿”打量着屋子中央那尊被老翁和老妇恭敬摆在高处的观音菩萨像,点了点头“老三,把那个拿下来。”
“官老爷,那个拿不得,拿不得啊,拿下来了要被观音菩萨惩罚的啊……”老翁和老妇赶紧上前阻拦。
“嘁,有什么拿不得的,”官兵一拥而上,一把推开两个老人“没有粮食可交,就拿这个交赋税吧。”
“头儿,这真是金子做的!”被称作“老三”的人拿了观音菩萨像,对准那金像就是一口,上面呈现出浅浅的牙印。他看着那牙印子,狂喜道。
“好啊,家里有这金像,还说没钱交赋税,你们可是狡猾的很啊,看小爷我上报上去,看不叫上面好好教训教训你们,”头儿冷哼了一声,将那金像紧紧攥在手里,一脸蛮横样地走出门去,不顾身后两位老人的哭喊。
“老伴儿,看来是老天要断了我们的生路啊……”那老妇人靠在老翁身上,哭泣着说。
“没事儿……没事儿……”那老翁拍拍她的肩“就算是死,我也不会再丢下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群狗官,我就是做了鬼,也不会放过他们……”
冬日凛冽的风像刀子一样割在人脸上,也割在人心头,有着滴血般的疼痛。
“刘婆婆,刘爷爷,我来……啊……!”兴冲冲来找邻居老人玩的小孩子一晃一晃地跑进房内,看见屋中的景象又惊又怕,一下哭了出来。
凄厉的哭声在一派荒凉景象的村落上空久久回荡着,村子里的大人赶来,默默走上前去,从小茅草屋的房梁上,解下了上吊而亡的老两口。抬着他们向村里的坟地走去。
燃烧着的白色纸钱随着风,被卷上了灰蒙蒙的天空,让人顿生萧索之感。
在这个遭遇旱灾的国家,每天不知要发生多少这样的事情。
然而身居朝堂之内的皇上不仅迟迟不肯将赈灾的粮食发放下来,还变本加厉的向老百姓征收赋税,那些官兵也是狗仗人势,只要一来,不光将上面规定的粮食收走,还要再讨点孝敬钱。若是看见哪家有值钱的东西,也少不得要顺手牵羊。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女子看在了眼里。
此时,她正在一座坐落于缁帷之林的破旧古寺中虔诚地为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祈祷。像她这几个月来一直做的一样。
只见她白衣洁净,如一枝立于天地间,散发着幽幽香气的琼英。
“慈悲的菩萨,假如您能听见,请聆听弟子的祈祷,救救那些百姓,终止这场造成无数灾难的大旱。不要再让这种悲剧发生。”那女子跪在一座观音像前。
奇怪的是这古寺中所有的地方都结满了蜘蛛网,横生暗尘,只有那菩萨像上是一尘不染,连数百年前画上去的彩色花纹都没有褪色半分,衣装面容,依旧如刚完成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