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瓦岗聚义(12)(1 / 1)
身边有个刺头,现在失期不至,裴仁基看来需要找阴阳先生给自己找块风水宝地建地下安居房了。
此时,李密的说客找到了他。
裴仁基没有犹豫,回头就将副手砍了,然后拉着队伍投向了李密。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策反,除了得到裴仁基这位猛将以及虎牢关外,瓦岗的大军又新增了两员虎将:秦叔宝跟罗士信。
千金易得,猛将难求,见到秦叔宝跟罗士信后,李密大喜过望。作为一名反军领袖,一支忠勇的近卫军是必备的,现在李密终于配齐了人员。
李密从招募来的士兵中挑选出八千员,组成内军,分隶于四骠骑,李密表示:“此八千人可当百万。”
这并不是一个太夸张的说法。
秦叔宝就是四大骠骑将军之一,其他的骠骑将军,史书记载不一,但还有一个人是可以肯定的。
此人是程咬金。
程咬金领着一帮乡勇,骑着马,拿着长枪(不是斧头)来到了兴洛仓城要求入伙。
在演义小说里,程咬金属于开心果似的人物,头脑简单,大手大脚,性格直爽,正如梁山上的李逵一般。但要注意的是,历史中的程咬金跟演义中的程三斧是不同的,首先,程咬金的兵器不是斧头,而是马槊,其次,程咬金不是倒霉的私盐贩子,事实上,他极有可能是一位地主。
程咬金,济州东阿人,在投奔李密以前,他在老家组织了数百人搞了个自保会,他本人任保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程咬金并不是一个马大哈,而是一个很精明的人。
程咬金成功活到了大唐朝,位列唐朝著名功臣团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享年七十六岁。如果程咬金是像李逵那样只认大哥,低头猛走的人物,他是活不了这么久的。
在老家当了一段时间的保长后,程咬金敏锐地发现,世道已经变了,革命形势有了新变化,各立山头,你反我反全都反的模式已经落伍,接下来是寡头竞雄的时代,而寡头竞雄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鱼吃小鱼。
势单力薄的自保会再也没法保住家乡。于是,程咬金没有犹豫,领着部队投奔了李密。
打不过对方,就加入对方。这就是程咬金的智慧。
英雄终于聚首。
现在的瓦岗军有翟让系的三驾马车:翟让、单雄信、徐世勣。李密的蒲山公营有四骠骑,以及各地会集来的义军头领。
论阵容之强,瓦岗寨称得上史上最强山寨(之一)了。
兴洛仓城,李密步出军营,春天的风吹来醉人的饭香。
粮草已备,兵马大集,猛将如云。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时刻。
我的霸业,就此起锚,我的前路,谁能阻挡?
正如秦末项羽,汉末曹操们,李密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位置。而历史是比较爱热闹的,它不可能只安排项羽,而不安排刘邦,安排了曹操,却不安排刘备孙权。
乱世,不是一枝可以独秀的时代,乱世,向来是群雄逐鹿的时代。
纵观隋末,天下势力三分,关陇贵族,山东豪杰,江淮劲卒,得一而可争天下。
这里要解释一下山东这个概念,这个山东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这个山东更多指的是政治概念而非地理概念。
在隋朝之前,中国北方分为北周跟北齐,北周以陇右贵族为建国基础,而北齐人便被称为山东人,大概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广大地区。
李密算是一个另类,他以关陇贵族的身份,统领的却是山东豪杰。这样的组合不失其英勇,又不会有一般农民军常有的目光短浅的毛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率的山东豪杰并不是全部的山东豪杰。
就在李密号魏公的两个月前,河间郡的一位大汉登上祭台自称长乐王。这个人统率着另一支山东豪杰组成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