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第八十三章(1 / 1)
紫薇还惦记着那个表的故事,一路上追着问小燕子。
小燕子抿着嘴笑道:“你先猜猜那人是谁?”
紫薇试探的道:“不是那个家里养狗的大学士?”
小燕子道:“不是他。”
紫薇又猜道:“不是他。还能有谁?大清惯例,文臣最多封到伯爵,可你又说那个人是公爵。”
于心内稍加排除,紫薇终于知道小燕子说的是谁,乃道:“啊!”
小燕子哈哈大笑。
紫薇也笑道:“你真真作死。”
原来小燕子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傅恒。
紫薇又道:“跟你说正经的。明日要看戏呢,你知不知道?”
小燕子问道:“在哪里看?大戏楼?”
紫薇道:“是啦。在东宫的清音阁。”
小燕子没兴趣的道:“不去了。又不是正日子,上面又不点人头。而且我一点儿也听不懂。昆曲嘛。一出戏演好久,闹哄哄好几天都唱不完一个故事。你带着金锁和咱漱芳斋里的人去就好了。”
第二日,紫薇带着人看戏去了。
小燕子在家里做陈先生留给她的几何题。
她还记得,很久以前,乾隆曾经说,他脑筋不清楚的时候,就做几何题,理清思绪。小燕子回想起来,那仿佛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
话说回来,她还真想有那么的单纯。如果面前的问题,能如几何题一般逻辑清晰。
紫薇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
小燕子问她听了什么戏。紫薇便要讲故事给小燕子听。
小燕子听完主角名字,便嘿嘿笑道:“我讲给你听算了。”
紫薇奇怪道:“你又没看过,从何讲起啊?”
小燕子大张着嘴巴,一会儿之后才道:“定是忠臣杀了奸臣,有情人终成眷属。能有什么悬疑的。”
紫薇笑骂道:“谁稀罕你讲。”
两人去给太后请安,忽见外面一阵忙乱,紫薇和小燕子不知所以,忙闪到边上去。
原来是出征金川的温福中枪,战死沙场。军报刚刚传来,其余军情未知。乾隆诏予温福一等伯爵,世袭罔替,祀昭忠祠。
消息传到后宫,对诸人的影响,无非是,啊呀,刚唱了一天的戏,连情节还未铺展开,便不能再演。不是为着温福的死,是为了乾隆的兴致不高。
好在此时也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喜事,中和的乾隆的心情。
兰贵人怀孕了。
乾隆来承德之后,几乎忘了兰贵人的存在。整日有容嫔与新入宫的永常在汪氏陪在身边,还有一拨秀女,至今尚未认全。
如今忽地冒出来个这样大的“喜”,怕是连兰贵人自己都吓了一跳。
乾隆和太后自然高兴,尤其是太后。
自从令妃的七公主出生以来,后宫鲜有子女降生。这回来承德,竟碰上这一遭喜事。
太后喜得要给兰贵人晋位份,乾隆也有此意,忽念及曾与皇后提过妃嫔晋封一事,便将皇后之意告知太后,想让兰贵人的事情再等等,好跟着令妃和容嫔一起,无需再折腾一次。
太后听闻皇后主动提出要替令妃晋位份,不禁眉梢一挑。
待乾隆离开,太后便对桂嬷嬷道:“容嫔入宫之时,哀家以为,照皇后的心性,定无容人之量,结果她表现出来的大度,跟前些年的她,简直判若二人。”
桂嬷嬷道:“奴婢也纳闷。只看挑选秀女一事,照着几年前的例子,皇后娘娘绝不会将新选的秀女们带到承德。今年不仅全带来了,还多有提携之举。”
太后笑道:“敢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刚才皇帝还说起,要让令妃之女七公主,代替原商量好的紫薇,嫁给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并册封七公主为固伦公主。皇后对此全无异议。”
桂嬷嬷道:“那和安公主可是皇后娘娘养在膝下的呀。若是照着老佛爷您的意思,让和安公主下嫁给策凌之孙,即便要封固伦公主,这无上的容宠也与坤宁宫有关。如今,无端端的落到令妃手里,说不定,皇后娘娘是哑巴吃黄连呢。”
太后皱眉道:“固伦公主一事,没得说的,和安公主绝不能封。便是和亲王的嫡女,也断不能有这个容宠。不是令妃的女儿,也要是其他宫内妃嫔之女。”
说到此处,太后冷哼一声,道:“偏偏这些年来,就没有其他妃嫔生孩子。”
又叹气道:“想咱们皇帝正值盛年,子嗣里,成气候的却只有五阿哥一人。养大的没送走的儿子,只得十二阿哥。十二阿哥,那个孩子也不坏,可惜不是那等招皇帝喜爱的聪明有精神的样子。”
桂嬷嬷道:“皇后娘娘当日纵有千般妒忌,也只使在后宫之中。于储君一事,却似毫无所求。不知何解?”
太后摇头道:“哀家也不明白。这个装得了一时,可装不了十几年呐。可是,仔细想想,她也不是没在哀家和皇帝跟前夸过儿子。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再也不说此等话了。”
太后问桂嬷嬷道:“你还有没有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桂嬷嬷也想不起来,只得道:“我大清家法、国法均与明朝不同。皇家挑选储君,是与嫡出、庶出全无关系的。”
太后冷笑道:“是吗?那你可还记得,孝贤皇后在时,她都三十六、七了,皇帝还痴心盼着嫡子,盼到外面大臣们都看出来了,直传谣言,说他上山祭天替皇后求子。”
桂嬷嬷忙道:“再怎样,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太后何须记挂着。”
太后舒了口气,道:“哀家也并未记挂,不过是随口说到这里罢了。”
太后揉着额角,道:“哀家原想,皇后是看延禧宫气焰太盛,故要抬举其他妃嫔,打压延禧宫。可是眼下,皇后竟能做到如此地步。当日哀家还算计着,要晋令妃位份,少不得要逼坤宁宫一下,没想到如此容易,她竟然自己说了出来。”
太后见桂嬷嬷无语呆立,便笑着叹道:“哀家当日看中她做皇后,一是她的身份、资历确实最好,二嘛,便是她这些年对皇帝用心,皇帝在她身上却一般,这样儿最好,相敬如宾嘛。却没想她的用心太过,生出嫉妒来。不过,她如今真是不同了。哀家也能歇歇了,看着兰贵人的孩子,坐稳了,平安生下来,便是大清的福分。”
桂嬷嬷笑道:“太后怎么能歇呢。外面那些后妃、命妇们,每日家排着队来请太后示下。就说今日吧,您忙得,连看一场安稳的戏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