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二章1(1 / 1)
***
翌日,我把稿件投递出去,并得到报社的批准后,开始收拾行囊——从春天的外套到夏天的短衫都要带上,我打算在大连呆到八月,这么段时间足以宽慰苏先生及太太,顺便还能让郑州这边的烂摊子随着主人的隐匿而消失,以戴蒙的个性——睚眦必报,我确信不出一个星期我便会收到打他那来的律师函,更甚,我还会受到法院的传讯;
嘘……我可不想卷入一场无聊的官司中,这场旅行算是最后的选择。
临走时,我给桥和安娜各发了封邮件,内容是“我要夏眠了,祝福我吧!”诸如此类的俏皮话。
拉着行李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房东太太,她是个40岁左右的女人,丈夫在新郑上班,每周三、五回来,具体干的什么活我也不知道,她有一个漂亮的正在上高中的女儿,叫丽丽,学了法语,想去北外读法语专业,要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
我记得第一天来这里租房子,丽丽一眼就看出我是个中法混血,为此她母亲还给我的房租打了折扣,后来知道我并不会法语,房东太太就不高兴了,非要把剩余的钱算清不可,所幸她有位善良、说话算数、并不斤斤计较的女儿,我才不至于因为没钱流浪街头——那个时候,我一贫如洗,刚从大连跑到郑州,边学习边找工作。
房东太太有些不安地问我是不是要搬走。
“您可得补贴给我点钱——我不在的这四个月里可没人烦扰你了。”
“什么?你要出去四个月?!不会不回来了吧……”她瞪圆了眼睛,就像两只肥猪扑满。
“放心,”我安慰她,“我的房租都交到了明年三月,您还指望着我跑了不成……”
“对了!你认识不认识一个叫戴蒙的先生?!”
我听她这么说,忽然停下来;她趿拉着拖鞋,一顿一顿地朝我走过去,脸上挂着欣喜又诧异的表情,她说:“这么看来,你是认识喽!”
“——什么事情?”
“他可是个法国人?”
“怎么了?”
“你怎么不早说有个法国朋友?!”她责怪着我,一边拿粗糙的大手(她很能干,修理下水道,接电线这类的事情都干地游刃有余,跟普通男人没有区别,自然要生的一双男人的手)抓住我那比她的稍微小一些的手,她有个好看的酒窝,这时正盛满了散布着甜蜜并且恶臭的气息的液体,“你应该早些告诉我们的,要不是昨天他来找你——当然,你不在,门被敲得山响把丽丽吵醒了,他们交谈了几句,丽丽说他是个有魅力的幽默的法国人。”
“有魅力?幽默——天!”我翻翻眼睛,同时把肩上的包取下。
“能介绍他给我们认识吗?我想他应该是不反感的;你知道,没有人讨厌丽丽这么个可爱的孩子。”她脸上藏不住的骄傲,为生了这么个娇美的女儿。
终于逃离,登上飞机。
下飞机的那刻,我仿佛成了有脚的美人鱼,不再是无根的浮游植物——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那样亲切那样温暖,绽放在嘴角的笑容仿佛是刻在了唇上一样。
到家门口时是下午五点,苏先生和太太一定都在上课,他们两位都是教师,苏先生在一所专科学校里当教授;苏太太则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家里比我在的时候干净许多,同时不得不说,清净跟空旷占据了更多,即使是阳光射进屋的此刻,屋子里也是阵阵寒意,我更加感到自己是个有罪之人,于是,穿上围裙赶紧下厨,水池里的碗没有洗,冰箱里冻着几碟外卖小炒,还有炸好的鱼块,我用它跟黄花菜木耳烩成一小锅汤,又炒了几个小菜,味道虽然不及外卖,但我毅然决然地把冰箱里的冻菜丢进垃圾桶,我下决心要用这几个月去调理他们的胃。
***
这会儿,电视里播着新闻,(这是苏先生的习惯)饭菜已经摆上了桌,一阵钥匙跟锁芯摩擦的声音传来——异常悦耳。
夫妻俩正在激烈争执,直到苏太太发现了桌上的饭菜,这才略显欣喜地问老公:“是你做的?”
“我哪里有时间。”
“对,对!要你做顿饭一定跟要女儿回家一样,纯属不可能。”苏太太咬牙切齿地瞪着苏先生,我想,那眼神里一定充满了对我的挂念、怨恨与想念。
“妈,我回来了。”我冷不丁地从厨房跳出来,跳到苏太太面前,大声说着:“奇迹出现!”
“……提提?”苏太太果然被震摄住,她张开嘴巴老半天才挤出我的名字,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抓了抓我的衣袖,又极其惶恐地跟丈夫对视一眼,这才继续道:“提提!你怎么会在这里?”
“想念爸妈,于是回来了。”
“为什么不吭一声偷偷跑回来了?我说我的左眼皮为什么今天上午跳个不停,原来昭示我女儿要回来了。”她又回身对里间大喊一声,“苏先生,苏先生!赶紧出来看看谁回来了!”
“这菜是你做的?”
我诚惶诚恐地点点头。
“提提一转眼长大了——”苏先生率先开动,他夹了一块牛肉放在嘴巴里,细细地品着,然后才会心地笑了,“味道不错;不过,跟你妈妈的厨艺是比不上的!”
“我还以为您会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呢!正准备高兴。”我撇着嘴,嫉妒地看着一边笑魇如花的苏太太,她自然对丈夫虔诚的赞叹很是满意,她带着笑意乜了丈夫一眼,说道:“你爸呀,也不知抱怨我那手菜多少年了,今儿兴致真高,居然不吝赞美在他妻子上了!”她的话尖酸刻薄,却能逗得丈夫开心一笑。
我因为旅途劳累,晚餐到一半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已经吃饱,“我要进屋努力努力厨艺,有个这么厉害的母亲真是压力无限呀!”
“瞧这孩子的嘴巴——越来越犀利了!”他俩不无高兴地对刚刚我那一席话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