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以来访者的身份7(1 / 1)
第三次咨询:阻抗+移情
我也很奇怪,阻抗和移情,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来访者身上?可是,它却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我的身上。
咨询日记: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晴
做完了心理咨询。
没有做沙盘,很抗拒。
师姐问我做干沙还是湿沙,我说湿的,我们把沙都弄湿了,但我不想做。阻抗。不想再暴露自己了。
和师姐的谈话。
我问师姐应用心理学是几年,师姐说两年。
Xu:我的是两年,因为是应用心理学嘛。
Ka:那你今年研二,快毕业了。(语气中有小小的伤感)
Xu:下次还要咨询吗?
Ka:要,一直预约吧,到你毕业的那一天。(我说的很认真)
Xu:(笑了笑)
真的,当得知师姐快要毕业时,内心充满了伤感。
就像一个人分享了你太多的秘密,然后就消失,彼此之间变成陌生人,不会再联系,不会再相遇。她曾陪伴你共同成长,你完全信任她,却不是朋友的关系,甚至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她见证着你的成长,却只是一段短短的时光。
就像失去了一个很亲密的朋友,虽然明知道你们不是朋友。或许,你们永远都不会相见。
这就是心理咨询师。
【阻抗】
这是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识地使治疗中心偏移。有意识的阻抗可能是由于来访者怕咨询师对自己产生不良印象,或担心说错话,或对咨询师还不信任,这种情况经咨询师说服即可消除阻抗。无意识的阻抗则表现为对治疗的阻抗,来访者自己并不能意识到,也不会承认。
【移情】
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师作出的情感反应,来访者将对自己生活中某个相关人物的情感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移情有两种:一种是来访者将隐藏在内心中的爱意转到心理咨询或咨询师身上,称为正移情;另一种是来访者将隐藏在内心中的恨意转移到心理咨询或咨询师身上,称为负移情。但移情并非是对咨询师产生的爱慕,也不是有意识的恐吓,移情是来访者无意识阻抗的一种特殊形式。移情的发生对咨询师洞察问题的实质有着重要意义。对移情的分析则是使来访者对自身问题产生领悟的重要方式。
我和师姐一起,把沙弄湿。
Xu:要把沙子都弄湿吗?
Ka:恩…一半湿的一半干吧。
Xu:好。
Xu:上次我布置的作业做了没有呀?
Ka:做了。(笑)
我把做记录的本子递给师姐,然后师姐就坐在一边看了起来,我则在小小的咨询室里看架子上的各种小物品.我清晰地听到我心脏跳动的声音,太紧张了!
我可以感受到师姐看得很认真,还用笔在她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可是她越认真,我就越紧张,脸红得跟什么似的,太丢人了。
我在沙盘边的凳子上坐下来,偷偷地看了一下师姐,师姐还是那个认真的表情,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了,跑过去,尽量装出轻松的样子,“师姐,还没有看完呀?”师姐抬起头,还是认真的表情,“看完了”,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沙盘吧。”
我们坐在沙盘旁,我在玩沙子,师姐没有说话。
Ka:恩…我不想做了。
Xu:为什么不想做了呀?
Ka:…就是不想做了。
沉默。
Xu:你可以把手放在沙子上,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一下,然后把这种感觉在沙盘中表达出来。
我把手放在沙子上,闭上眼睛,我试着去信任师姐,可是在咨询开始之前,在从宿舍走在心理咨询室的路上,我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师姐,对不起。
Ka:还是不想做。
双方都沉默着。
Xu:那这样吧,沙盘我们不做了,这次就当普通的咨询吧。
Ka:可以吗?沙子都弄湿了。
Xu:(笑了笑)没关系。
Ka:(抱歉的眼神)
这次咨询,不知怎的,变得好沉重,我不想这样。我的阻抗,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是我对师姐还不够信任吗?可是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我又对她如此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