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以来访者的身份1(1 / 1)
以来访者的身份——记录我的心理咨询
文:杨凡
四次咨询。
第一次:2013年11月01日 19:15——20:30
第二次:2013年11月22日 18:30——19:30
第三次:2013年11月29日 19:00——20:00
第四次:2013年12月06日 19:35——20:35
地点: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来访者:杨凡(简称ka)
咨询师:许娜简称xu(曲师大应用心理学研二)
因为时间比较久,有些小细节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再加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记录误差或理解错误的地方,还请xu师姐见谅。
Ka:是不是第一次心理咨询时不能深入地问下去呢?
Xu:你当时是想让我深入地问下去吗?
Ka:嗯…当时是有期待的吧。
Ka:为什么沙箱内侧要涂蓝色呢?
Xu:....................
Ka:那我可以这样理解吗,生命起源于海洋,蓝色表示‘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
Xu:嗯,可以这样说。
Ka:师姐你怎么不说话呢?
Xu:我以为你在思考。
Ka:我在等你问我啊。
……………….
就像《咨询败局》中的咨询师约翰.格雷,“这与我们自己的经历也很相符,当我们作为来访者时,学到的东西远比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要多。”
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
那天,下着小雨。
进去,咨询室里间。有沙盘,有舒适的座椅,椅子的摆设真的是呈90°的。师姐的态度特别温柔,以至于让我觉得她整个咨询过程没有力度。
敲门进去之后有好多人,then进入里面的房间。
有值班人员端了两杯水过来,然后咨询开始。
Xu:听说你是要咨询一些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一下吗?
Ka:我现在还不想说。我可以先问一下别的问题吗?
Xu:好。
{这里我明显是在回避xu的询问,因为不知道怎么说。}
ka:师姐你是学心理学哪方面的啊?
Xu:我是应用心理学研二的。
Ka:哦,我也是学心理学的。(笑了笑)
Xu:这样啊。(也笑了笑)
{有几秒小小的沉默。我很紧张,而且我感觉师姐也有点紧张。}
Xu:这样,我说一下,我们咨询时间是有限定的。现在是7:15分,咨询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就已墙上的表为准,8:15结束,好吧?(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时钟)
Ka:好(点了点头)
这里强调时间,是时间限定原则。
还是短短的沉默,双方都没有说话。
Xu:你家是哪儿的?
Ka:山东莱芜。(沉默了几秒),师姐你呢?
Xu:我是**的,………
…………
这是在了解我的生活背景吧。
Xu:现在可以说了吗?
Ka:不知道怎么说……(沉默)
此时双方都沉默着.我感到这沉默好长,其实我在等xu问我,但xu却也不说话。她可能认为我在思考,但我并没有思考什么。
Ka:就是……说出来你可能会惊讶,我很喜欢一位老师,想找个人理性地帮我分析一下这份感情到底是崇拜、是喜欢,还是爱?
Xu:可以具体说一下这位老师吗?
Ka:他是我高中的班主任,高二的。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很有责任感。
Xu:他高二教了你一年,高三换了吗?
Ka:没有,一直教到高三。
大约在这个地方,我说了句:我现在还和他联系。
Xu:你是说你现在还和他联系,你是以什么方式和他联系呢?
Ka:短信啊,我给他发短信的。
这里师姐重复了一遍我说的话,然后再问的问题。
Xu:那你给他都是发什么内容呢?
Ka:就是问他“二中什么时候放假啊,放几天什么的”。
Xu:那你给他发短信频繁吗?
Ka:就是刚开学给他发了,就说一下自己对曲师大的感觉,挺想二中什么的,然后就是十一放假时给他发了。
Xu:那他给你回吗?
Ka:一开始回,但都是很官方的回答。我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就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那种,之后我再给他发,他就不会了,很伤心。
Xu:噢,就是觉得“我给你发短信你为什么不给我回啊,我理你你却不理我”,心里很难受,很委屈,对吧?
Ka:(点头)对,特别委屈。这是‘共情’吗?(歪着头,调皮地笑)
我不知道这时师姐心里会怎样想,因为‘共情’是心理咨询术语。
说明:我们聊了很多,有些细节我已记不太清楚,而且顺序我也不敢保证完全正确,所以下面的我以片段的形式记录我印象最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