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不如不见(1 / 1)
无意中,再次看到昨晚买回来的巧克力和CD。曼华有些无奈地笑了。一夜酣睡,早已不似昨夜那般心绪荡漾。曼华悄无声息地将礼物放进了橱柜的最里层。
她当然记得那里面还有去年和前年买好的礼物,但此刻,她是真的不想再去触碰那些蒙尘的往事了。
安静的房间中骤然响起的短信提示音打断了曼华漫天飞舞的思绪。
是王洋。
“有空吗?今天我休息,中午12点老地方我请你吃饭吧。”
曼华盯着屏幕考虑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和王洋见一面。
那些年没有结局的故事,还是应该给它画上一个句号才算圆满吧。那么这场五年之后的偶遇又在自己生命的剧本里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只是,时光,静默成谜。而我们,一直在路上。
将近十一点五十的时候,曼华悠闲地来到自己母校旁那个格外熟悉永远繁忙热闹的肯德基店,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边等候的王洋。
“你还是这么准时啊,永远提前十分钟到场!”王洋一见面就打趣道。
“再怎么提前也总赶不上你啊,永远都比我早到!”曼华也笑着回道。
“这不是我请你吃饭嘛,当然不能让你等啊。想吃什么除了老四样,还要什么别的?”王洋询问着。
“呃……不用啦,你也知道,我这人特别懒,懒得换。”曼华笑言。
“好,那你坐在这里等我一下下,我去去就来。”王洋说完之后便起身去了收银台。
远远望着在人群中排队的王洋,曼华有些恍惚。
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四年的时光好像并没有在这里留下什么痕迹。而此刻的自己又好像回到了大学时候,回到了那个总有汉堡和薯条吃的夏天。现在想想,自己和王洋的很多次见面好像都是发生在肯德基。那时候,王洋知道曼华喜欢吃汉堡之后,便总会想方设法地找尽各种理由请她来这里吃个饱。以至于,现在的曼华只要一看到与KFC有关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王洋。
一个人静静坐在嘈杂的人群中,曼华脸上风轻云淡,却早已心有戚戚然。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不知什么时候,王洋已经买好了东西,正微笑着将装得满满的盘子递到曼华面前。
“没什么。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啊,一转眼,我都毕业三年了呢。”曼华轻叹道。
“是呀,一转眼,我们都四年没见了。”王洋也感慨道。
“呃……说说你这些年的奋斗史啊。”曼华笑着问道。
“哈哈,你又嘲笑我了。谈不上奋斗,都是被逼的。”王洋坦言道。
“你也别谦虚了,当初我说相信你,是真心话。我知道你一定会混得很不错的。你是有梦想的人,又能吃苦。”曼华认真地说道。
“你别逗我了。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梦想。不过是养家糊口罢了。”说完这句,王洋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曼华心领神会,却并不想绕开话题,于是轻声问道:
“你家女儿都快三岁了吧?”
“呃,刚刚满三岁了。”王洋坦言道。
短暂的沉默之后,气氛显得有些压抑,曼华只好假装没事地吃着面前的汉堡。
沉默的时间越长,两人越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心照不宣的沉默。
终于,两人都吃完了自己的食物。曼华首先打破沉默,说道:
“我吃饱了。”
“难得今天天气好,不冷不热,带你去个地方吧。”王洋提议道。
“什么地方?”曼华随口问道。
“去了你就知道了,反正你肯定没去过。而且,你肯定喜欢。”
“呵,还挺神秘的。不问就是了。”
两人出了肯德基大门便坐上了一辆出租车,曼华望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街景和硕大醒目的广告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有那么一瞬间,曼华突然意识到,这一刻,自己是不应该和王洋在一起的。
四年没联系了,昨晚的不期而遇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曼华不知道今天王洋要带自己去哪里,又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和目的。但曼华很清醒地告诉自己:不会再有下一次了。不管今天王洋是想以校友的身份叙旧,还是以朋友的身份相处,曼华都暗暗决定,以后不见才是最好的。
约摸半小时后,出租车停了下来。
一下车,曼华就被眼前的景色彻底吸引了。只见:一排长长的废旧古城墙悄无声息地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看不到尽头。近处,斑驳的黛砖青石上藤葛拂拂,阴暗的墙角城麓里碧草摇摇。阳光倾泻其上,倒映出岁月经过的痕迹。可是,这里并没有历史的庄严肃穆,反而有一种照映内心的通透和清明。举目望去,这绵延不断的古城墙已与这寻常人家的碧草红花融为一种四季更迭中最平凡的风景。没有飞扬跋扈的张狂,也不曾彰显倚老卖老的姿态。看尽过往,滤去浮华之后,她亦不过是一面普通的墙。
光阴总是让人觉得渺小,而记录光阴的东西,总让人敬畏。
两人就这样站在破旧的古城墙脚望着远方,良久后,只听到曼华轻叹一声:
“真没想到这个我生活了七年的小镇里竟有这样古朴自然的地方,你是怎么找到的?”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它自己的记忆和过往,只要愿意寻找,总会找到的。我是学建筑的,对这个城市的建筑自然要比你了解的多些。”
曼华边说边走上前去,抚摸着有些粗糙的黛青色砖石,曼华甚至可以看到青砖上依稀还有镌刻的官文。
“这是负责烧制这批砖石的官员的名字,以免逃避责任。古时候的城墙可是很重要的,要坚决避免豆腐渣工程。”王洋解释道。
“这里好美啊。”曼华却像没听到般地兀自感叹道。
“为什么这么喜爱破旧的东西?断垣残壁不是很凄惨吗?”
“或许,这与我有些消极的人生观有关吧。总觉得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更真实、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落魄,甚至狼狈。但也因此变得耐人寻味,仿佛在它们身上印满了重重叠叠生命的影迹和悲欢的故事。我喜欢有故事的东西,像一口经年的古井,深邃而悠远,让人浮想联翩。”
“呵呵,这番话比这城墙更美。有时,残破真的比圆满更能让人觉得深刻。那种凄美的力量会让人绝望,却又甘愿沉沦。就像……爱情。”王洋意味深长地说道。
曼华微怔了一下,稍微停顿了一下脚步,却不愿去接下一句。
“这些年,你过得……好吗?”王洋突然问道,他并没有看曼华,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
可这一次,曼华却停下脚步发自内心地轻声说道:
“其实,我最怕别人这么问自己。想说好的,可是想想真心说不出口;说不好吧,又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过不去的。”
“你……还是一个人?”
“嗯,毕业后就一直是一个人了。”
“家里催得紧吧?”
“也还好,倒是自己给的压力比较大。”
“是该找一个了,再晚就真难了。”
“已经很难了。呵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不要要求太多,有个照顾你的人,家人也比较放心。”
“嗯,我懂。”
林曼华用简短有力的两个字掐断了王洋想要继续聊下去的念头,他知道曼华不想聊这个了,于是刻意回避,找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闲扯着。两人心照不宣地避免让彼此尴尬,绕过那些像谜一样的回忆和过去,只言当下。
看起来有些长的城墙真走起来才发现遗留下来的部分并不多。不知不觉中,曼华和王洋在城墙角下边聊边走了一个来回。
好多次,曼华都想张嘴问一句:“当年,为什么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可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不是没有问的勇气,只是觉得,没那个必要了。
分开的时候,并没有想象地那么不自在,两人都是稀松平常的样子。仿佛只是朋友之间结束一次简单的郊游,而只要双方愿意,下一次还能一起相约再游。
可生活的残忍就在于此,你永远不知道,人生的哪一次离别——是永别。
一回到住处,曼华便很没出息地瘫软在了床上,她突然觉得没来由地心力憔悴,好像这个下午自己不是去赴约而是经历一场高难度的心理战。战场上既没有炮火硝烟也没有枪林弹雨,但那种压抑和窒息的感觉却足以让人想要逃离。
回想离开时那个日渐成熟的男子,曼华只觉得自己的心,好乱。
当年的王洋之于曼华,虽没达到爱情的浓度,但那份感激和珍惜的情意是真切的。大学两年的陪伴,精神上的种种契合,点点滴滴曼华都铭记在心。更何况,在那样青葱的岁月里,这个男子身上也或多或少承载了一些曼华青春时期的期盼和希冀。
五年之后再见面,自己依然孤身一人,而对方却已是有妻有女的伟岸丈夫。这样的见面,又如何能叫曼华彻底坦然面对。
想到这里,她不得不唏嘘感叹,陈奕迅的歌唱的真好:
忽已明白,即使再见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