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二十章(1 / 1)
一
卢霞马上动手帮母亲洗头。洗好头之后,卢依依就不再要女儿帮忙。她用卷发器在卷头发,现虽已流行将头发做成拉直发。但卢依依的头发因有些天然卷,所以还是喜欢用卷发器卷发。此刻,卢霞觉得妈妈洗过头特安详自在,她很少见母亲如此的安详。她似乎在欣赏妈妈用卷发器一边卷发一边吟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湿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是妈妈最喜爱的诗。这诗中所描写的情况,很符合母亲当前的心情。另外妈妈还吟诵《回桂林》中即景的一段:
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
不枉我日夜梦几回。
月牙普陀七星岩,
隐山六洞半个城。
漓江扁舟碧罗带,
九马画山又一程。
叠彩伏波穿象鼻,
月浮榕湖春水暖,
雁山四宝梅红豆,
重彩泼墨画一帧。
卢霞看母亲的吟诵很得劲,仿佛眼前就是即景写作的桂林美景。这时卢霞也拿出大提琴来助兴。卢霞打开大提琴琴匣,还给大提琴上了一根新弦。同样还是拉那支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这使卢依依在吟诵她写作的桂林即景时特别得劲,仿佛诗里的即景就是涌现在眼前的桂林美景。卢霞觉得仿佛妈妈已回到桂林。她看母亲如此得意忘形,卢霞也甚安慰。为了记录这美好的时刻,卢霞还用手机拍了照。可卢霞怎么也料不到,这美好的时光却在一则来电中停顿了。那时卢霞正在用手机镜头对准母亲,母亲的手机却响了,一切都被这则来电搅乱了,好像一切都在这一刻定格,一切都在这刻停顿了。
卢霞看到妈妈停住了卷发的手。然后,她将卷发器一个一个从头上拽了下来。卢霞很快也感觉到这是噩耗传来,肯定是老胜。因为老胜自离开广西,除了将邮去的安宫牛黄丸退回,至今没有消息。可卢霞不敢问,她甚至在极力掩盖,就在母亲手机响的一刻,那时她正在拉的大提琴的琴弦突然断了。只是默默地看着母亲将头上的卷发器一个不留地取下来。她害怕母亲会支持不下而倒下,她于是过去扶着母亲,让母亲慢慢靠着自己的肩膀坐了下来。
这是有预兆的,可卢霞一直没有告诉母亲。就是那天,她俩从从翔云酒家出来后,母亲在副驾驶座睡了很久。因为卢霞打算在母亲醒来时,也暂不去说母亲的表现,而是想在适当的时候再告诉母亲,她是一直隐瞒下来了。那是她与母亲从与老贤秘书长与玉市代表饮早茶的地亡回来。另外,在招待所的双子楼前,卢霞为何要背母亲爬楼的原因,卢霞也没有对母亲说。不过,当女儿扶着母亲慢慢地靠在自己的肩膀坐下来后,卢霞也没机会说出来。另外,让卢霞有不祥之感的是,她刚给大提琴换了一根弦。她的大提琴同样还拉得很欢,只是她先在拉那支萨克斯管独奏曲《回家》。后来才换成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园舞曲,可是卢霞新换的琴弦又断了。事情就有那么的巧!
这时,卢霞已看到母亲有了一种按捺不住的感觉。卢依依就在这一刻,对女儿轻轻一字一顿说,丫头……老胜已驾鹤西去……妈妈不能再回桂林……你马上作准备买飞机票上北京……我要进京亲自送老胜一程……
卢霞安慰说,妈,律师所能要到进京机票,女儿陪你一同进京……
丫头,你告诉大刘、老贤秘书长、华文书和宁聪明,在翔云饮茶的事改期。但不要把噩耗传出去。卢依依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蒙二和美姝。她说,也要通知蒙二。然后,她问女儿,蒙二和美姝不是说要来桂中吗?后来,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但卢霞知道蒙二和美姝的事是个意外,也是她有意瞒着母亲。她就以大刘有短讯,她已叫大刘一同陪母亲一起进京。由此,卢霞就以陪妈妈进京做搪塞,只说蒙二和美姝在为实录写附录,并说具体情况等大刘拿到机票到来再说。这时,卢霞真有暴风骤雨风正来袭的感觉……
卢依依似乎没有很好理解女儿的话,这时她已是有气无力。这一刻,她除了老胜的事,其他的事她已无暇顾及。她只跟卢霞说了一句,若大刘回来,就叫他先落实机票的事!她想了一下又说,霞霞,我们收拾上北京的行李时,一定要把那两把蒲扇带上。可卢霞也想到,要把那一把《莫生气》的杨州纸扇也带上,这肯定有用。至于有什么用,她也说不清,可能谁也不要说清!
卢霞见母亲说完后,就掉转过了脸。其实,卢霞知道母亲为何要转过脸,母亲是不让她看到她的眼泪。她知道母亲是在强忍着才没有哭出声来。
此刻,卢霞也是强忍着泪。她甚至觉得周围的情境已是如此不同。此时刚过响午,在这个时间招待所对面的山、河、茶场,应该是色彩分明的。可她在这一刻,看过去却是一片模糊,或是因为浮云投下了一个大大的黑影,致使美丽的藜河、峤安山、江心岛和独舟山,好像只是几个小小黑点……
当然这不是景色和眼睛的问题。大概是情绪影响太大,眼睛就是张得再大,看过去也是一片模糊。这是人在悲痛过度时,人体对器官的调节作用。卢霞强忍着泪再也忍不住了,那大颗大颗的泪珠朴啦朴啦从脸颊挂了下来。
老胜是死了!人死了可以说一切都已终结。但在老胜书中的标题却是没有结局,大概也是因为老胜的那间房还有共有人。这50年前的事没有处理好,在50年后仍未处理好便成了悲剧。这时,卢霞还是在默默地想,老先生是死了,如果不去妥善处理上述事情,更大更凄惨的悲剧还会在后头……
卢霞记住了这日子。这是2012年3月22日10时整,是老先生的忌日。
二
在赴京的机票办好后,除了准备好赴京的行装。卢霞觉得还必须为自己至亲的老师,为恩公准备一篇祭文。她想起在老先生原稿中就有很精彩的内容。后来,大刘也曾将其中的内容一项一项地列了出来,并且说明若写不下来,就暂列入附录。所谓附录,就是指尚未能进入正文的精彩段落。但附录对理解事件和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老先生原稿中仅限于素材。卢霞也翻到了这些素材,这对写祭文是颇符合的,因为写祭文为的是告慰亡灵。
但卢霞在翻阅老先生原稿中,还发现了符合上述思想原则要求,并可选为结局素材的四种可能。当然,这四则素材选入附录,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觉得作品故事的终结,还没有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或者说是还没有比较可信的圆满结局。因此,笔者在编选上述四则附录时,可能就有要将其中的某一则,作为全书故事的终结。然而,所谓的终结往往也预示着扩展。所以,卢霞又觉得其中任何一则素材都难以担当此重任。因此,她有要将四则附录串起来作为大结局,似乎也未尚不可,亦或更能体现生活在激流中勃发向前。如下就是按附录要求选取的可提供作为结局素材的内容和标题:
一,《□□旧居对联》即书中老先生用汉简书法写的一副长联。
二,苏胜胜外孙女的回忆作文,题为《记一位美丽的阿姨》。
三,黑髯翁在砸车后在派出所做的《笔录》,是宁聪明悔改的依据。
四,有关蒙二在江村水灾中为救一位老人被卷入漩涡遇难的纪实。
然而 ,卢霞的所想的是,这显然与写祭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因为噩耗传来,真是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之感,犹如一场骤雨袭来,以前所有计划全都打乱了。在此之前,本来所有人似是已跳出了对老先生那间房的纠缠,转过来对于江村的生态,江村的人文环境的关注。尽管那间房的事还不能忘却,但老贤秘书长出面调停,华文书予以协助,以及宁聪明的供述,甚至是那位送来快板材料的大江书记的到来,说明大家都能从狭隘的观点中走出来,对更大的利益和更大的问题的重视。本来,这是极好的机会却被一场意外全都搅乱了。不,卢霞觉得要将这一切都写进祭文里。她觉得上述这些在写祭文中都不能详尽发挥,这样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得到安宁。由此,卢霞觉得按她的思路,要写好这篇祭文已有了把握。她于是深深吸了口气。
可是,卢霞还有另外的考虑,就是母亲在噩耗传来的前前后后。这在她的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因为在她动手为母亲洗头和直到洗好头后,母亲便不再要她帮忙。也正因为这样,她才有机会以一种静谧的内心去体会母亲用卷发器在卷头发的安详,应该说她很少看到母亲如此安详。因此,她很欣赏母亲边卷发边吟古诗的样子。还有,母亲还在吟诵《回桂林》中的即景一段,仿佛母亲眼前就是即景所写的桂林美景。由此,她也看到了母亲的得意忘形,卢霞也甚为安慰。可一刻却在一则来电中停顿了。由此,卢霞已经感觉到母亲在将卷发器一个一个从头上拽下来时,这一个动作让她终生难忘……
卢霞觉得她一定要将此情此景写进祭文里,这是一篇无声的祭文……
可是,她应该怎样更有境界地去表达这无声的祭文?并且母亲是一位诗人,这无声的祭文有诗的境界吗?还是母亲将头上的卷发器一个不留地取下来,这个定格更有诗的境界?她为此而搜索枯肠,她真的伤透了脑筋……
可卢霞在伤脑筋时,有不少不明身份的人给卢霞发来短讯。其中,除了一则是黑髯翁就车一事,在派出所做的《笔录》以外,其他就是与老先生辞世有关吊唁所附录的部分老先生的主张和成果,并且都是有过注录的成果。
这使卢霞不能不看,因为这与平时的手机垃圾短讯不同,她必须看……
三
卢霞看到的第一则短讯,作者是满有写作根基的。他也像大刘那样称自己为笔者。他所见的是在南宁设立的苏胜胜的灵堂。不过卢霞很怀疑,陈阿姨不是同老先生进京治疗吗?灵堂应该设在北京。在南宁设灵堂,是不是只供南宁的亲朋好友吊唁?当然,从家乡到南宁来的亲人也可在此行仪式。
笔者只是匆匆一瞥,便着重转向拍摄挽联。看得出如“苏氏孤儿驾鹤归”,“少年壮志步青云”。这是家乡人的挽联。这些挽联,有的只有家乡人才能读懂其中的意思。比如“苏家天之骄子”,其中意思就是指老胜曾通过了空军空勤人员的体检。当时,老先生的同学们赠予他“天之骄子”的美誉。
另有一挽联是“呼龙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巢古松”。一看就知是苏家的寿联。可见那寿星都生活在非人间与人间之间。在此用作挽联也颇有意思。
当然,家乡人的挽联也有品位较高的,称鬰州老客的挽联就很有个性:
一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两鬓微霜又何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滴酒不沾教泽狂满头华发拼命郎
不过,有一挽联提到编修史志,应该是老胜单位的修志同仁的祭挽:
童年多蹇孤苦零丁仍能随大流三十而立四十五十
知天命乃至古稀耄耋尚能饭是大幸也
告退未休老骥伏枥潜心修史志参政议政写提案彪
炳千秋到晚年病残举步维艰是命定乎
笔者拍了挽联之后,听到有一小孩在灵堂旁抽泣,说是她爸爸、妈妈和大姨、大姨父都上北京了。她没办法通知卢阿姨。笔者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卢依依的名字,就像不可能不知道蒙二和美姝在为实录写附录一样,并且在吊唁留言册上就有一首挽诗:“‘真’乃君子,‘实在’是贤。戏弄能‘忍’,不厌‘尘’” 还有那首妙手偶得的 “生命诚宝贵,价高各自明。命为父母赠,爱为父母许。虚许早已抛,自许知天命。孤儿不孤心,人老夕照明。”
灵堂是那样肃穆,谁也不能说因为上次出过一则假讣告,而怀疑老胜的西行。一老者在与女孩搭讪时,尽管说不几天你外婆和外公就会从北京回来。他两眼仍是潮湿的。笔者知道他们都是同单位的人才以这口吻安慰女孩。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托体同山阿”的名句。灵堂竟也在播放着有“托体同山阿”的歌曲。有一位女干事,在一边发有关老胜的吊唁材料并一边说,要了解治丧的详情,请各位上局域网纪念老胜的网页。
笔者通过手机马上就找到了纪念老胜的网页,内容确很丰富。除了那篇闻名的《对乡亲不能如此官僚》还有许多跟帖文章,并有老胜十多年修志和编撮各种地情书的选目和史志篇目,包括他参与主编《广西教育史》、《广西通志•教育志》,《广西教育改革志》和《广西社会科学志》(教育)的篇目。
老胜是民主党派成员。他参政议的不少活动,如社会调查以及为了提案所做的课题,其中也有与卢依依和她的女儿卢霞所做的调查与提案,还有老胜在民盟中央的发言。可惜网页没有这方面的链接,老胜的单位在解放以来都有民主党派组织,在该单位的组织史上也有民主党派组织的活动。老胜是中国民主同盟自治区九届委员,但在治丧一事上忽视了。另外,在书法方面只列举《□□旧居对联》是不够的。这长联获收藏和展出的版本也有不同。
比如,那篇闻名的《对乡亲不能如此官僚》的文章在网页上也只有一小段摘录,由此可类推,就不用再在网页上寻找卢依依以诗代挽的安排了。
另外,老胜在去世前,神奇地完成了最后一副《□□旧居对联》,被人在网上炒作。此事叫老胜一家非常气愤。他们决定一同起诉网站和无故炒作者。然而,网上炒作如何炒作都没有用。老胜就是神奇地完成了最后一副《□□旧居对联》。老胜太爱这副长联了。这长联不仅表达了一代伟人的伟大胸襟,也表达了一个伟大时代,那也是老胜生命中最美丽的时代。
以上的事仿佛都鲜为人知。卢霞想,她一直没有告诉母亲在精神恍惚时的异样表现。那是母女俩从从翔云酒家出来后,母亲在副驾驶座睡了多久,但她在熟睡时糊糊涂涂说了什么。因为卢霞打算在母亲醒来时也暂不去说,要在适当的时候再告诉母亲,可她一直隐瞒下来了。那是卢霞无法忘怀的事,是母亲梦见了老胜的弥留之际的表现并一直在说胡话,老胜你的汉简长联,即那副《□□旧居对联》,谁都送了就是没送给我……你总说没有写好……
现在,卢霞已晓得这不得了。老先生神奇地完成了最后一副《□□旧居对联》就是要留给母亲的。她不懂自己该以什么方式告诉母亲。其实,只要老先生有这一份心就行。她倒觉得母亲不一定要得到这神奇的最后一副长联,有情义已很够了。另外,有了老胜的梦呓才有了在与老贤秘书长饮早茶回来后,在招待所的双子楼前要背着母亲爬楼的事。其中真正原因,还有卢依依在梦呓中在呢呢喃喃,丫头……我要跟老胜走……不要告诉别人……
笔者提到老先生像一尊青铜塑像,但又没有老先生弥留时的照片。卢霞认为那可能是贝多芬的塑像。这老人耳聋后离群索居自我封闭,只有大自然能给他带来一些安慰,所以老先生在京选择住在离香山不远的地方居住。所以,他可以一直写汉简书法《□□旧居对联》善始善终。可卢依依也看中了老先生因此终老的美丽地方。她说要续租这个地方,让她在这里写诗到终老是多么美。因此,卢霞就是觉得在双子楼前要背着母亲爬楼的事,本是她要背着母亲上医院。以至后来感觉,那跟离去那遥远又遥远的地方已不远了!
特别她妈妈说到那把蒲扇。卢霞觉得不仅是那把蒲扇,她还要把那一把《莫生气》的杨州纸扇也带上。若妈妈要把蒲扇送给老先生。她就把这一把《莫生气》的杨州纸扇送给妈妈。让这把《莫生气》的杨州纸扇陪着妈妈……
当然,卢霞对于妈妈要去那遥远又遥远的地方会有应对办法的。
四
当时,笔者也不知道汉简长联就是《□□旧居对联》。因为那不是分为上联和下联的两幅对联,而是连续写下上、下联的横幅书法。介绍的人说像这样的横幅作品有不少,比较成功的有两幅,一幅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另一幅收藏在深圳南山图书馆。现在灵堂展出的是在广西的一幅。
笔者一听就知道此长联,即本书中老先生用汉简书法写的那一副长联。
笔者马上走上灵堂向苏胜胜的遗像鞠了一躬。然后将长联拍摄下来。
笔者拍摄了汉简书法长联后,灵堂一侧还展出老胜的其他书法作品。对于能拍下老先生用汉简书法写的一副长联并且是伟人故居的长联,笔者已感到异常满足。然而 ,对于学问和艺术的态度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从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见到一位学者和艺术家累月经年垒沙成塔的功力。
笔者离开灵堂后,费了不少周折终于在中央电视台微博中找到了《对乡亲不能如此官僚》的全文。他更意外的是,那些微博是苏耋的微博,其中跟帖的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可惜在网页没有这方面的链接。比如,笔者也从微博中看到有苏胜胜对外孙女在回忆卢阿姨与姥爷交往的一篇作文,即《记一位美丽的阿姨》。可惜的也是没有这方面的链接,向客服咨询也毫无办法。
不过,微博却有对江村教育前景的内容。解放初,江村人是玉市第一批进入清华的学生。如今江村人想再进入清华,已是遥遥无期。这不能怨教育机会不均等,也不能归结于如今的工场经济愚化了村民,而是村民不习惯送子弟入幼儿园。人的潜能开发是从幼儿开始的,起跑不同当然结果不同。江村要改变这种状况是有潜力可挖的,现村里有不少退休赋闲的中小学教师。当然,从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他们终究担当不了幼儿教育的重任,就是教小学在课程改革后也已不太适应。可是,他们可以协助营造“六月荷花绕舍清”的办学环境。现在村里义务教育已达标,幼儿教育普及率低,可将教育体制中民办和公办两个轮子都转动起来。若村里的幼儿园,能跟当年“课读庐”的启蒙引读那样吸引周边各村(镇),江村子弟的智力开发就有望,这时要复兴江村教育才成现实。由此,人们很佩服卢阿姨,说她还知道《广西教育史》将要修订增补,江村要入选教育名村名镇也是有望的……
笔者在这里又见到有人在微博中提到卢阿姨,是否这正是苏胜胜的外孙女在回忆卢阿姨与姥爷交往的那篇作文《记一位美丽的阿姨》的内容?
可是,在苏耋的其他微博中却又说,是卢副校长帮助老胜考上了鬰州中心小学,可接下也是可惜网页没有这方面的链接,再下去也是没有链接。
另外,在苏耋的其他微博,是有关开发玉市的前门大街和江村旧村改造上开设横街的设计,还提到将教育遗存与东横街的成衣工场隔开互不干扰,可以创造一个做教育产业的环境,想再找也是没有这方面的链接……
后来,笔者在网页找到这方面的链接,接下去却是黑屏。对于没有这方面的链接一事,难道有人为了突出对于江村要做教育产业的环境而做的手脚吗?但这是中央电视台微博网页呀。笔者感觉很是无奈又无办法……
至此,笔者只能是这样理解,可能是因为老先生的辞世,网页对于吊唁的内容可能害怕被地方习惯传统所束缚,不敢放手去处理,或者他们委托的是一位不太熟悉电脑的人,或者是对于有关在网上上微博是怎么回事也未弄懂的人给耽阁了。笔者又再一次向客服再发了一条短咨询讯才离开了……
五
料不到老先生的辞世,却因派出所做的一份《笔录》使吊唁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那份《笔录》是黑髯翁就砸车一事在派出所做的,其内容不可忽视。因为长鬓翁所做的《笔录》文字不多,但在陈述为何要做《笔录》的文字倒是很有趣。不过,要体会《笔录》的有趣也要了解写《笔录》的人。
黑髯翁曾为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写战史。因为他的军旅作品很有影响,曾有获得过有“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茶缸和“最可爱的人”称号的人转送给他的,就是以上有历史价值的珍贵记念品。他说这次受到卢依依如此冷待,是由于他的幸运引出的倒霉。但是,幸运又何以说,倒霉又何以说?
黑髯翁是去年丧偶,在军转办未正式安排单位之前,他先回到桂中老家暂住。他的所谓幸运,就有两位热心为他介绍对象的人,一个是玉市人,一个是桂中人。但是这两个人所介绍的对象竟然同时都是卢依依。当然,这个情况是没人告诉过卢依依的。因为在玉市的介绍人在要找卢依依谈话时,卢依依正好在桂中,她在忙于准备后来所组织的参观活动。在桂中的介绍人要找卢依依谈话时,卢依依则已返回南宁与陈阿姨一起去了玉市。本来黑髯翁得悉卢依依在某月某日去玉市的消息时,他也正因工作安排的事赶到玉市去。可是卢依依与陈阿姨商定的是微服考察,时间选定在中午十二时左右到社区,一个多小时后退出,基本没有在众人面前露面。可不管什么人要找卢依依谈话都已成了不可能。这事情就这样让黑髯翁与卢依依擦肩而过。
后来在桂中活动期间,荣勤勤不管谁要找卢依依都予以拒绝。在卢依依要离开桂中时,黑髯翁有幸得到了要帮助卢依依摆脱自身尴尬的好机会,而以唱《大风歌》吸引卢依依的注意。但由于中间隔了卢依依的女儿卢霞,有时候一些话语,特别是敏感的话语通过了第二个人转达就会变味。这让黑髯翁在不明不白中吃了大亏。他弄不明白,以唱《大风歌》吸引来的不是卢依依而是卢霞,有关事情他已对卢霞坦露了心扉。但他那一刻还不是要向卢依依求爱,为何卢霞回去以后就没有如实向妈妈传达?另外,他弄不明白的是,从监控录像的记录看,他和宁聪明都是砸车一事的嫌疑人。为什么宁聪明用一句另案处理,就可直接与当事人对话,而他却是被人拒之千里之外?
不,伪装必须剥去,鱼目岂能混珠。黑髯翁觉得有必要做《笔录》,揭出宁聪明与砸车的事情的真相。他向派出所提供的《笔录》也很简明扼要,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缘起过程都交代得很清楚。《笔录》全文如下:
官城镇镇东派出所:
本人是桂中人,2012年1月从部队复员回来。在军转办未正式安排工作前,住在桂中官城镇老家。但本人在2月20日从玉市经南宁回桂中的当天,发现一彩扩中心的玻璃穹顶上打出了一张女人裸体照片。照片中的女人我认识,就是《刘三姐新韵》和《回桂林》的作者——民族诗人卢依依。我觉得不管彩扩中心出于何种原因打出了这一张照片。我都应该挺身而出保卫民族诗人的身体隐私和名誉。但料不到这事,引出了砸车等一连串事情。
当时,本人找了这家彩扩中心,因里面还在彩扩印裸体照片。我不能进入扩印室,只是一位坐堂经理接待了我。我反映情况后,坐堂经理说他们当即发现已作了处理。因这批照片的扩印,是在顾客直接监视下扩的(当时我不晓得监视人就是卢依依的女儿卢霞) 。那坐堂经理也解释了泄漏的原因是一位3不小心,碰动了穹顶挡板而偶尔将照片打了上去。该中心也当即向顾客道歉并表示事情若有扩散,则按合同作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然后,该中心向我致谢并嘱有关事情的进展,只要留个电话也可以同时向我报告。我觉得事情既然解决,我就不再留电话,自然也不了解以后事情的进展。
在有关市(县)人大代表来来桂中参观期间(时间是3月20日至22日上午)。我想亲自找卢依依说明情况都没机会,直到21日下午,我将事情告诉了她的女儿卢霞(在此之前我不知道那天卢霞就在彩扩中心的扩印室)。从告诉卢霞不起作用以后,次日(22日9时许),卢霞的车被砸了。在卢霞的车窗玻被一群游荡仔砸碎前,我看到一干部模样的人(当时不知他叫宁聪明)与这群游荡仔有接触。此人走后,我过去与那游荡仔搭讪,因此与宁聪明两个人都进入了监控录像范围,成了参与砸车的嫌疑人(严格说应该是怂恿或收买游荡仔砸车的嫌疑人)。但谁嫌疑最大是可以分析的。在卢霞的车窗破碎的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在我看到彩扩中心穹顶上打出了女人□□的起码还有一个人,就是这个人认为卢霞车里一本一本的就是□□集。我也明白了我跟卢霞说得再多,也是没用的原因,就在于卢霞搞的写真集是她的个人行为与卢依依无关。同时,要说明的就是卢霞本不是一个惹事的主,她塞在车里的那几本装钉起来的实录,却成为了擒拿幕后操纵者的钓饵……
警察同志,有关卢霞为何同意宁聪明要求将砸车另案处理一事,我不想深究。至此,我只要求脱掉我嫌疑人的帽子,恢复光明磊落的我,谢谢!
李迪(签名)2012年3月15日10时整
笔者看到上述《笔录》已是一周以后。起初尽管是没看到《笔录》,但《笔录》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在卢依依的友情圈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只是卢依和女儿忙着购飞机赴京无暇顾及。《笔录》也好像一个集结号,立刻就有两个人如似接到了集结的命令,自驾车的自驾车,乘火车的乘火车,从北往南或者从东往西,朝着湘桂线和黎湛线的交汇点黎塘集结。这两个人就是大刘和蒙二之妻美姝。当然,接下就是与大刘和蒙二之妻美姝的故事。
六
大刘和美姝为何要往黎塘集结,是官城镇派出所民警从那群游荡仔中得到用一件衣服包裹的几卷装钉好的实录。为此,民警就通知了大刘和美姝来认领。因为实录末尾有录入员和审校员的姓名和手机号。当时笔者(美姝)是录入员,大刘是审校员。他俩接到通知,一个从玉市乘火车到黎塘,一个则是自驾车从柳州往黎塘镇赶。其实,他俩对整个事情过程都不十分清楚。
开始,两个人都不知道为何要到黎塘认领实录。后来,民警解释说是有人雇佣社会的游荡仔砸车,实际是雇佣人要游荡仔偷车里的东西,结果得到的是一本本打印资料。可能游荡仔也担心,这一本本打印资料也不是雇佣人想要的东西,雇佣人会不会要索回佣金。他们于是带着打印资料逃到了黎塘。至此,大刘才懂得是卢霞的车被砸,同时被掳走了的是他的实录。不过,正是这时美姝和大刘都同时接到杨武发来的短讯,叫他们尽快赶回玉市,说是蒙二出事了。这样认领实录的事就只好与民警商量。大刘提供了实录可由在官城的卢霞代领。但蒙二出事大刘不能不管,于是陪同美姝一起赶回玉市。
蒙二出了什么事?美姝和大刘向卢霞交代清楚后便与杨武联系。但他们不管发短讯或打电话,杨武只回了七个字“十万火急回玉市”就再也联系不上。后面的事是美姝在贵港下火车。大刘叫美姝在贵港汽车总站等候。他从黎塘驾车往贵港狂奔。美姝在贵港上了大刘的车,两个人在天亮时分赶到了玉市。当然,如今已是手机时代,手机也能通过互联网收到电视新闻。当大刘和美姝两人快进入玉市城区前,已得知玉市降了今春第一场豪雨,城区内涝使大部分街道成了水浸街。附城的社区,如江村更成了水乡泽国。
玉市电视台早间新闻,已报道有人在洪水中被漩涡卷入江河。现已有武警部队在南流江流域,如清湾江及江村社区的西望桥河段在抢救落水者。
不久,大刘和美姝已从电视镜头看到武警从西望桥的桥洞,捞起一个络腮胡子的高大汉子。美姝马上掩嘴失声痛哭,这时什么事情都明白了……
刘校长,加快车速!开往西望桥桥上游,让我最后见蒙二一面!
大刘以最快的速度,往江村社区西望桥冲。自从他从老胜口中得知,蒙二和美姝是共读手抄本《第二次握手》萌生了爱情,并且美姝在婚礼上就宣布,蒙二这位黑旋风李逵是她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也算是见证了蒙二和美姝的婚姻美满。如果不是江村社区的拆迁,这位能赶跑野象的络腮胡高大男人,不会死于一场豪雨,就算蒙二是旱鸭子也不会死在江村西望桥桥洞。
这时,玉市电视台早间新闻报道,死者是为了背一位老女人逃出大水包围,被卷入漩涡仍将老女人顶上堤岸而遇难的,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大刘的车来到西望桥桥洞旁,美姝老远就看到蒙二的身体正横搁在一头大水牛背上。她朴上去被人拉住。一位老人说死者因不会水而喝了一肚子水,不是呛肺而昏去那种,伏在水牛背脊让他把水吐出来,还有可能醒过来。的确,伏在水牛背脊的死者在张开嘴,“嘀嗒嘀嗒”往地下滴下了一滩水……
他们说着救护车来到了,医护人员将死者抬上了救护车。美姝因为车已满员不能同上救护车,只能是跟着救护车跑,大刘叫她上车朝城里开去。
大家送走了救护车后,大刘和美姝见到了杨武。大刘停下车来,他要问杨武一连串问题,比如蒙二是如何发现老女人被大水包围在危房的?那危房是不是已做了拆迁的标记?可杨武示意说,还是由美姝跟上救护车。大刘于是将杨武拉上自己的车来。这时杨武才开始一一二二说,在蒙二发现老女人之前,在帮助拆迁户搬出老屋的财物。若蒙二不是要帮助拆迁户抢救老屋财物,也不会发现不了老女人?那老女人就住在做了拆迁标记的房子里……
不过,杨武还是说不清大刘要问的一连串问题。他告诉大刘,本来蒙二是要与美姝按原定计划到桂中去的。大家看杨武吞吞吐吐,原来,美姝总盯着那辆救护车。一看那辆救护车已进了医院,她叫停车便跟救护车进去了。
大刘见美姝进了医院,他也要进了医院。在这时杨武跟大刘说,我只能讲个大概情况,你要了解详细就向江村社区了解,不然我还是说不清楚。
那天,杨武和蒙二还在闲在庄要取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对联。那时已是黄昏,在登上闸栅门后却看到有一个老女人在苏家大宅门外水影照壁的竹林里拾竹壳,那是苏家老屋的十九婆。这十九婆无儿无女,老伴已去世,她独自住在苏家老屋。蒙二知道现实就摆在面前,原社区办公楼前有一百五十亩的大鱼塘被填平了。要通过社区办公楼的路,就得从填平的鱼塘通过。那通办公楼的路,正好对着真通苏家大宅的大直巷。当然,苏家大宅的南面还有中央屋和苏家老屋(是苏二怀所住)。原来大鱼塘南岸正是村前西陂(拦河坝)的江堤高出约一米的长堤,可能填塘就是从高堤取土,他俩都估计,要是酾、酩两江洪水大涨,由于缺少了高堤,洪水便可长驱真入大直巷,像苏家大宅的老屋根本挡不住洪水的。那将是开膛破肚过苏家大宅老屋和中央屋直入苏家大宅,老屋十九婆逃不了。后来的事杨武就再也说不清了。但杨武又听说,蒙二从危房背出来的老女人不是老屋十九婆……
不过,华文书在现场,他解释了蒙二从大水包围的危房背出来的老女人,为何不是老屋十九婆。他反映的情况是,这几天他陪同荣勤勤到处考察和做报告,就这样有些疏忽了。不过,他知道苏家老屋的十九婆,是有人监护的。他接待客人虽很忙还是找了监护人。大家都知道华文书所说的疏忽,已是无意替责任人开脱了罪责。因华文书这几天不仅为了接待远方的客人,还有要到桂中去接荣龙、荣凤。至于,荣龙、荣凤到来后如何办,他还得得做一个预案。这虽然也可以说是有过失。但这场洪水,这个在洪水中被围困的老女人真不是苏家老屋的十九婆,这是大家都知道。因为华文书得到了蒙二的提醒,最后已找到了老胜老屋的堂妹。这位监护人是城西二中的教师。她一直动员十九婆住养老院,可十九婆总是不愿意。后来的两天,华文书也几次登门动员,终于将十九婆送进了养老院。不然,则有可能要多死一个人。华文书还说,他知道美姝也是当天得到官城镇东派出所通知去黎塘认领东西的。可美姝才到贵港,就接到了蒙二出事的消息。美姝只好按杨武的要求十万火急回玉市。其实,杨武发出“十万火急回玉市”的短讯时,蒙二已被卡在西望桥桥洞了。大刘和美姝不管发来短讯或打电话,杨武都不肯说出实情,那是担心他们在路上会出事。为此,后来杨武就干脆将自己的手机关了。
至于,蒙二到大水包围的危房来看到的老女人不是老屋十九婆,这事谁也不用调查。当天从医院传出蒙二抢救无效时,有一老女人就大声痛哭道,没有这位好人抢救她就没命了。这次拆迁为何暂停,我中屯人曾质问拆迁办(实际是国土局)他们将如临时安置拆迁户的住处?老女人说由于拆迁办说不出个所以然,拆迁才停下来的。这个老女人被大水包围的危房,正是有拆迁计划标记的房。当晚蒙二将老女人从危房中背出来,蒙二是刚好送美姝上车去贵港回来。他刚刚回到下榻的新世纪酒店,正要歇息就看到苏家大宅的方向有手电光。他知道凡是打有拆迁标记的房已无人住,并且因为洪水停电,江村周围已是昏暗无光。因此,那手电光就显得特别耀眼。蒙二问酒店服务员,服务员说那闪着手电光的不是苏家大宅。蒙二也判断不是苏家大宅,于是一个人摸黑离开了新世纪酒店。以后的事就谁也讲不出个具体情况了。
后来大家推断,蒙二从洪水长驱直入大直巷,先摸到苏家大宅。大家都知道苏家大宅居于江村的最高处,村里人说那叫“龙鼻子”。从苏家大宅很容易看清老女人被大水包围的那所危房。可惜蒙二是不会水的旱鸭子,同时又不太熟悉社区的的环境,进去时他是从大直巷摸进去,最后才摸到被大水包围的危房的。可是当蒙二背到老女人要出来就不太容易了。因为从苏家的闸门进来的洪水,那水势颇是不小,犹如急流飞瀑。由于蒙二不能从大直巷出来,蒙二的方向感就变得迷乱了。当他从木屋塘边绕过拦河坝时,不知何因被漩涡卷入河道,但那老女人说,蒙二被卷入河道后,开始还能踏在坚实处,死顶着老人爬上岸来。可能是后来一失足滑入了河道深处被卷走了。
这样一位键壮高大的蒙二,就这样在江村的洪水中,因为救一位老女人牲牺了,那位老女人一直陪在蒙二的身旁什么人来劝她也不愿走,鸣呼哀哉!
老胜死了,蒙二也死了!大家觉得为了那间房,真的是人是死了一个又一个,应该说老胜的父亲也是为了这间房而死的,并且是死在最前头的一个。老胜父亲的死极其典型。当然老胜的死也不平凡,蒙二的死也很杰出,可谁也不知后头的悲剧还会有多么惨,并且到底后来还有什么人为此而死?
因此,谁也不能不感叹皇天厚土,是要拿这些芸芸众生的小命做儿戏吗?可能只有大刘的妻子卢霞却有着独特的解读。她说这三个人的死去方式尽管各有不同,但离去时并不见得是带着悲情离去。从老胜的父亲离去之前的背景看,他已得知自己的儿子已通过了空军的检查并且已住进了军营。另外,从老胜离去时的背景看,他也已得知自己的旧村改造方案已在官城镇旧县村有了圆满的结果。至于蒙二的杰出,则是以雷锋的行动最后服务于平凡。
难道能说是拿芸芸众生的小命做儿戏吗?不是,不是的,是耶?非耶?相信与不信只能是自己来判断。卢霞觉得人类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循环往复中走向文明。按她的意思要念鸣呼哀哉还不是时候。起码那间房还有共有人,是两个风烛残年的老军医,他们看到那张卖契时为何会痛哭失声而涕泪泗流呢?那是他俩想不到自己的叔父和小侄儿,竟有如此山穷水尽的人生,谁要念阿弥陀佛谁就大声念吧!一定要大声念,你一定要大声念!
这两位老军医正是带着悲情的两个人。这带着悲情和不带悲情是很不一样的。这与前三个人的离去会大不相同,说不定明天后天就会传来生命终结的噩耗。究其所以,是因为还有一男一女的始作俑者,虽说他们已将步入中年但作祟的内心未泯。所以这两位风烛残年的老军医也将会不久于人世……
那么,接下去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鸣呼哀哉还不是时候。这时,卢霞似乎又听到尊贵的皇天厚土的声音。但她怎么说,是的,是耶?非耶?不是不是,可能总会有念鸣呼哀哉的时候,也许是昨天之后的某一天。
大刘不能去想这些没完没了的事。他得抛开这些去面对现实。因为当前就有不少事等着他来做。他觉得要抛开什么,都不能抛开当前的现实,这才真真正正是现实,才真真正正是面对现实,也才是十足的当前现实……
七
此时,大刘还未到医院太平间见蒙二最后一面。美姝却来电说,蒙二被水泡得全身浮舯,比猪八戒还猪八戒,还是在殡仪馆化装后再作遗体告别吧。
大刘说别人可不去太平间送别,他不去是要挨抽的,你能让我挨抽吗?
美姝无语,只说到京送别老胜她去不了。请代向陈阿姨一家说节哀。另外,向嫂夫人请个假,处理完后事能陪我去一次石狗寨好吗?蒙二不在了,我要为蒙二的遗愿做一点事。大刘问美姝,是想代蒙二为在石狗寨喋血的的父亲蒙哥佬祭奠吗? 不!美姝说,我一直都反对蒙二为李立廷起义写什么电视连续剧。不是说李立廷起义没有历史意义,这是玉市唯一能上《清•实录》的大事件。这只是一次会党起义。但后来李立廷跟随孙中山并在梧州任水师提督,也做了不少好事。另外,蒙二的祖父蒙哥佬是李立廷手下的一员勇将。他虽然只是配合主力部队的侧翼部队。他作战却很勇猛,不仅敢于牺牲,还很有智慧。最后在石狗寨喋血也很壮烈,整个故事发人深思。这使我后来,一反自己对会党起义的成见。我觉得蒙二后来是找到了写这个戏的闪光点,其中特别有人情昧的是,后来起义军平定了石狗寨没有乱杀人。后来起义军失败后,石狗寨也没有血洗山罗圩。李立廷跟随孙中山并在梧州任水师提督后,为何不来一个衣锦还乡?其中有李立廷在蒙哥佬在石狗寨喋血前的承诺,衣锦还乡最好不要回到山罗圩。这一承诺一诺千金其意义大着呢!
美姝默念着表示,如果我能力还许可,一定要将电视连续剧写出来!
好,我陪你去石狗寨。大刘说,蒙二不在了,要不还会陪你一起去石狗寨!
你在医院等我!大刘答应陪美姝去石狗寨后,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医院太平间。他见到了静静躺在太平间的蒙二,先致以三鞠躬。然后,他拿出一个小型录放机跪在蒙二的遗体前说,老哥,我向你下跪不是屈膝,是敬畏你的人格魅力和崇高。你若地下有知就安息吧。你在苏家大宅的闸门楼看到苏家老屋十九婆是弱者对你的呼唤,你从大水包围的危房背出一个八旬老女人是你一生最光荣历程。你的未竟之业,美姝已发誓只要能力许可,她一定要将电视连续剧写出来。我帮助美姝责无旁贷。他说着便按动手中的录放机大声说,老哥,让世界上最完美的一流交响乐团,为你演奏最完美的安魂曲吧!
美姝慌忙把大刘起说,别耽搁时间了,我还要与你到殡仪馆办手续呢。
八
一曲安魂交响乐催人泪下,大刘和美姝是流着泪去殡仪馆的。这时,卢霞打来电话来说,大刘,蒙二的事我和妈妈都知道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和妈妈都不知道你在处理蒙二的事,还骂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南宁呢。
不过,我和妈妈现已购到2012年3月23日19时赴京的飞机票。你若要同这班小机进京,现只有头等仓的票了,是否买两张头等仓的票,你和美姝登机后换座位给妈妈?老胜的事也是不能再拖,还是同一班飞机进京好。
大刘没有答应妻子的安排,并顺便说了他要陪美姝去一次石狗寨。不过,他说他有记者证。若他陪美姝去石狗寨能早去早回,说不定凭记者证还能购到当天的飞机票。他的想法是,他尽可能在2012年3月23日19时前赴京。他应该赶在前头打前站,尽量为后面到来的人提前把事情安排好,好吗?
卢霞说,你能先去打前站当然好。有记者证能提前就尽量提前吧……
然后,卢霞又说,大刘,你能先去打前站很好,你要陪美姝去石狗寨的事美姝已跟我说了。她说蒙二的祖父蒙哥佬不仅在石狗寨喋血时很壮烈,并且作战有勇有谋。但美姝很讨厌蒙二将□□1930年所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所讲借重偏师的情况,启发他认识到祖父蒙哥佬在起义军中的作用也是偏师。他拿红军的偏师与会党起义的偏师比风马牛不相及……
至此,卢霞也立即朗诵起□□《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那段词: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不过,大刘没有附和美姝的意见而是说,大霞,其实大家都不懂当时的背景。那时□□同志在反围剿中,已是带病指挥挥作战。他身体已很虚弱。这可从同一时间的另一段词可以看出。从当时的战局看,若有武装在侧面支援就可取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偏师黄公略的赣水一战,真是起到了万丈长缨缚鲲鹏的作用了。这时,卢霞也明白过来说,大刘,那我劝劝美姝,蒙二都不在了就不要埋怨蒙二了。他祖父在起义中是起到了作用的。另外,黄公略的赣水一战这段历史我也较清楚,那时□□同志身体很虚弱,他在这段时间作的词我也懂。因此,卢霞也颇伤感朗诵起一首与大刘的所说的完全不同的一段诗来。既不是□□1930年所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也不是那人比黄花瘦的那一首。她没有那么不知趣,而是根据蒙哥佬在起义中的表现和蒙二来石狗寨的感受和要写作电视连续剧的想法,口占了一首似是七律又不似七律的诗以表情志。她那首诗一共只不八过八句,全文如下:
首战喋血不了情,
百年孤独事已成。
偏师有义功勋在,
正史留名照汗青。
万家灯火万民庆,
一言九鼎乾坤定。
后人得益乐清平,
乡土旗帜世人景。
当然,卢霞这一首诗蒙二是无法知晓了。但是,蒙二的夫人美姝在,蒙二家乡的百姓在,蒙二的电视剧的架子已立起来。这首诗的精神就会发挥作用。其实,蒙二也早已觉得自己的祖父蒙哥佬,虽只是配合主力部队的侧翼部队。但在起义军要集中三路人马主攻石狗寨时,就有一个烟土帮(当时走私鸦片烟的毒贩),就与起义军的人马隔着南流江齐头并进。蒙哥佬已意识到很危险,因为烟土帮有钱,不像地主武装还用一刀长矛的冷兵器,就是清廷的绿营兵也比不上,绿营兵用的是铅弹大拾枪,而烟土帮用的是德国造的毛瑟(Moustr)枪。如果起义军遭遇上烟土帮,烟土帮为了保护船上的鸦片就会向起义军开火。对起义军没什么好处。所以,蒙哥佬带了几个人,以报信的身份叫烟土帮的船掉头到船埠盐埠避一避,烟土帮见起义军几路人马都举着火把。他们答应了暂时退到船埠的盐埠里去,就这样三路人马才得以顺利会师。接下去就是在石狗寨的麈战了。石狗寨寨主是清廷武举。这武举武功不错,只有李立廷一人能敌。李立廷与这武举大战近一百回合后,那武举开始抵挡不住,跳进水塘要逃,被李立廷一枪戳进武举的小肚,将那人的肠子都拉了出来了。那武举将肠子塞进肚子逃回石狗寨坚守不出。蒙哥佬是跟送烟土的小厮在武举败退时混进石狗寨。后来起义军断了水源围困石狗寨七天,寨里没水喝已喝上小便。最后是蒙哥佬作内应开了寨门迎接起义军。
蒙哥佬在起义军冲进石狗寨时被武举的飞镖击中,但他在临终时要求李立廷在石狗寨不要大开杀戒,要爱惜同胞的生命。若有一天得天下也不要衣锦还乡,因为大凡与对立面的仇恨太深,衣锦还乡的武夫总会杀人……
不! 大刘说,后来蒙二再也不说他父亲蒙哥佬对起义军的好处。他明白那只是一次会党起义,拿红军来比很不应该。可能美姝也已告诉你,她一直反对将李立廷起义写成电视连续剧。可现在美姝不反对了,原因是蒙二找到了写电视连续剧的闪光点。因此,我无论什么理由也得支持美姝!
最后卢霞说,你告诉美姝,我也是支持者。她接着长叹道,很可惜,我和妈妈都不能见蒙二最后一面了,是否我和妈妈都给蒙二送个挽联?
大刘说,好的,大霞,不要给妈妈出题目。最好,联系蒙二雷锋式的救人行为。如果目前妈妈的精神状态不佳就不要免强,此刻要尊重妈妈……
卢霞说,新人新挽联,不一定要四六联句,自由句自由文,写白话诗也无妨。她说着随即用手机发了过来的,就是卢依依随口说的几句挽诗:
洪水漩涡英雄气,
一头扎进不迟疑。
在水一方也如意,
龙宫搭彩欢迎你。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雷锋称你好公仆,
乘风直上重霄九。
卢霞看了妈妈的白话诗说,蒙二是个直肠汉子。他在石狗寨与大刘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当时,由于他们对老胜叔被人设局坑害不满,两个人又很率真在边骂边喝,也因为人豪放,所以酒也豪放。那天我给他俩打电话,两个人都是醉熏熏的。蒙二走近,大刘以后也难找到像蒙二这样的酒友了。
为此,卢霞流着泪说,妈,我想站在大刘的立场给蒙二一首挽歌如何?
卢依依说,霞霞,从大刘与蒙二的关系是应该以大刘的名义写挽歌的。
卢霞听妈妈这样说,立即在手机写下了以下一首七绝挽歌给妈妈递过去:
千盏万盏齐举杯,
石狗寨里醉无悔。
恩公未救盟约在,
蟾宫折桂你当归。
卢依依赞叹道,这挽歌情真意切,不错!但要加上“刘胡明凭吊蒙二大哥千古”的挽言,快给美姝发去。她和大刘正在去殡仪馆的路上……
大刘和美姝刚到殡仪馆门口,就有江村群众提前来到了殡仪馆。有人扛来了50年前的雷锋像。那是一张雷锋和蒙二在一起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电脑制作。因为蒙二还不到五十岁。不过有这么一张雷锋的照片很是暧人心。照片里的雷锋正靠着他身边的蒙二的头。照片里的蒙二挂着红领巾,显然是一位雷锋式少年。将一位戴红领巾的少年套在近五十岁的身上成了什么?这是江村人温馨的创造。只要用现代的眼光看,那也真是挺神气的样子。
这时,大刘和美姝往远处看,还有三五成群的江村人,一队队一列列走来,有的开车,有的骑摩托的从公路来、也有步行的和从田埂、机耕路和远处的山头扛着花圈走过来。大刘和美姝知道,这不一定是社区的策划,或者是群众自发组织参加仪式的。这其中也有老胜的同龄伙伴,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头。可在民间白发人是不送黑发人的,这白发苍苍的老头又来干吗?
另还有不明白的,公路很宽畅干吗要走田埂机耕路?还要从山头扛花圈来?这时有管理人员阻止说,从山头扛花圈的不准进入殡仪馆。那位管理人员还说,你们要知道殡仪馆的花圈是纸做的,纸做的花圈容易处理,那鲜花做的花圈烧不掉难处理。你们一走谁处理?从山头扛花圈的不准进入……
可江村人越来越多,鲜花做的花圈也越来越多。那些花圈将管理人员包围起来。管理人员被包围得透不过气来,于是大喊,你们还讲不讲理?
最后是白发苍苍的老头调解说,参加仪式之后鲜花做的花圈全搬走。江村的形胜不是“后枕青山面向城”吗?蒙二是江村的大恩公,火化后将葬于青山。让恩公与江村人民永远在一起。美姝听后立即向众乡亲伏地三拜。
老哥,安息吧!你平生无憾事。为你承担未竟之业,自有后来人!
大刘说完之后默默地想,蒙二的家父真是“偏师借重黄公略”的风范,这对各人都有很好的启发。他决定到京参加老胜的葬礼回来后,该为蒙二的剧本写个结局。人民群众对那些只有名义没有实际行动的“公仆”是嗤之以鼻的。若所谓的“公仆”不纠偏不自我修复,是会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的。
由此,大刘更能深刻体会到老胜已经给了那些始作俑者以巨大的回旋的空间。老胜这个人真真正正是配得上大刘岳母为他写的诗:“‘真’乃君子,‘实在’是贤。戏弄能‘忍’,不厌‘尘’。”这不正是老胜的人生写照吗?
由此,大刘觉得一定要与美姝好好商量后,再商量赴京吊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