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2.网恋啊网恋(1 / 1)
在十一月过后,我终于抢到了电脑的主控权,因为洁洁的网恋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由原来的每日通信改为每日电话。于是在早上六点的时候,我们会被准时的叫醒,一边和周公搏斗一边听着人家情话绵绵——还是外国情话,从此看出英语不好的必要性。从洁洁的奉献来看,我们七点钟不用再带着个收音机伸出长长天线接受VOA了,反正也有了每日听力训练。要知道我们收听VOA(□□)效果极差,远不如CRI(不是中情局,只是中国国际广播)的清晰动人。我常说米国人居心叵测,每每和我国某个国家广播抢波段,搞得有时候在voice of American中间夹杂着“中国中央什么什么”的声音,严重影响我们收听我国广播的热情。
在洁洁聊天聊得如火如荼之时,陈轩也开始迈向了网恋的不归路。她认识那人据说是加拿大华人,现在在台湾工作,对她颇有追求之意,两人似乎也谈的不错。只是那人始终没有给陈轩打过电话,每日通信而已,然而毕竟热络。陈轩于是常常下午去学校图书馆上网,我有时到图书馆借书,向上看去,总会想到图书馆的多媒体室其实是个恋爱的好地方。那里一半是看VCDDVD之所,恰好一张桌两个人,若只一个人去钱上则有点不大划算,两个人去才刚刚好。虽说我们是尼姑学校,大多同看一部电影的皆为两名女生,但也不排除一男一女看着看着最后看出革命战友情的。
而那些电脑,每一台可能都充当过媒人的角色。我们学校的电脑里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Yahoo massage。有多少人在yahoo聊天室聊成朋友,又有多少通过各种途径有发展的,那几乎就是个迷了。反正后来洁洁办签证的时候,说她们那个未婚已婚签证的论坛上,大多数中国女士认识英美男士的方式都是网恋。
说实话我是不反对网恋的,但是我对这样的恋情总觉不信任——或者说我不信任大多数形式的感情吧,即使是白发苍苍仍携手,我也总会怀疑其中是爱情或只是亲情。而且不见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的说法么,就算凑合一辈子也是一生携手。
而这种建立在脆弱网线上的,用非本国语言交流生出的感情,我总觉得太不可靠。例如说我就是一个说“I love you”要比“我爱你”轻易千万倍的人,因为前者不是自己的母语,总觉得和我爱你其实不是一码事,说了决不会脸红。
所以我承认我是在一个很冷淡的角度来看待洁洁和陈轩的网恋的,尤其洁洁那个某T足足大她一轮,也便是31岁尚且未婚,上网聊天的目的也很单纯,那就是为了找一名未来妻子。
也许我言情小说看得太多,我对这样现实的理由,总是带着嘲笑的。当然对于浪漫的理由,我也总认为那是头脑发晕。
然而她们都在投入,在那年的冬天,洁洁那个小T开始计划着什么时候来北京待多长时间都去哪里等等,而陈轩那位加拿大华人在台湾则在说出差会出到大陆,到时候约好了见一面吧。
我在一旁看着,涑然而惊。然而我不过是旁观者,我、灵儿还有姜笛都是,虽然在洁洁和陈轩不在寝室时也不免议论几句,说一下心中担忧,或者对方一些可疑之处,然而我们都是旁观者,谁也不能为寝室的姐妹做决定。
或许人生,总是比小说更令人难以置信。后来我开始写言情小说,却总是尽量把爱情的产生经过写得中规中矩符合逻辑。
尽管在2003那一年,我是货真价实见识到了不怎么符合我心目中定义的爱情。
虽然有的时候,即使在几年后的现在我都会奇怪,洁洁和小T,到底是爱情还是需要。然而或许因为我是外人,因为我不相信,所以我仍然怀疑罢了。
或许,所谓爱情,本来就是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