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谁与争锋话韩信 > 第3章

第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隐蔽出击 渔夫与管理学 管理三国志 像园丁那样管理 爱情经济学 千里走三国 十年一梦:一个期货操盘手的自白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 微软团队成功秘诀 百万富翁速成指南

——一个方面军司令就想留住人家?

汉王一咬牙:“以为大将。”——相爷您这么坚持,得,偶让他做三军总司令!

丞相又端起茶杯:“幸甚。”——这还差不多!“汩儿...”,娘的,这几天差点没把俺累死。

轮到汉王又猴急起来了,“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来人哪,去把韩爷叫来,寡人这就拆符拜将。啊?别!差点没把人相爷呛着,“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 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就您这么象叫三孙子似的对待人家?不成的,三件事:“择良日,斋戒,设坛 场”,缺一不可!

“王许之”,一一照办,谁让寡人想用他呢?

于是乎翻皇历的翻皇历选黄道吉日,汉王也暂时把黑狗*肉三鞭酒什么的藏起来,又是洗大澡又是点熏香,一面又派人筑拜将坛,以昭示三军。

这儿一群将领们听说要拜兵马元帅,一个个高兴得很,为什么呀?“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哈哈,合折没人觉得自己是饭桶的,这兵马大元帅嘛,人人想当。拜将 这天,人人都找件精神点的衣服穿上,估计连樊哙都破天荒刮了把胡子。等到看见登上拜将台的是这么一个年轻人,“一军皆惊”!惊吧,别把眼珠子挤出来就成! 目前喽罗跑得太多,分不出人手照顾盲人。

翻遍了《史记》,发现刘邦虽然封侯拜将无数,这次拜大将军却是最为隆重的一次。许多人都说这样做是为了树立韩信的威信,以便其后的军事指挥,小子不以为然!

刘邦的军队素以纪律严明著称,将领们之间内耗也是极少见的,韩信只要虎符在手,没人敢不听号令,因为兵符为王所授,不听持符者号令,你活得不耐烦了吗?

再说了,诚如萧何所言,刘邦拜将,从来都是这么大大咧咧不当个事儿,难道别的将领就不需要权威?也没听说哪位是因为拜将仪式过于简单而导致令不行禁不止的。所以小子以为刘邦如此隆重的举行授衔典礼,其实是另有他意的。

仔细看萧老爷子的话,“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明白了吧?搞得这么隆重,不过是为了留住韩信不得已而为之!小子在(1)里曾分析韩信的性格特征,言此公乃孤高之士,内心充满了得到别人承认的渴望。

萧老爷子对韩信吃的极准,深知这么呼来喝去,韩爷必以为汉王并不认可其大才,这样势必造成韩信的二次逃亡。这和林妹妹为了别人拿她和戏子比了一下就闷气不 止其实是一个道理!只有“具礼,乃可耳”,摆足了排场,才能让韩信认为汉王在充分尊重他而为汉王卖命!唉,难怪最后韩信败在萧何手里,萧老爷子实在是韩信 的“知己”!

等所有的磕头撅屁股等等俗礼都做到了家,韩信“上座”。意气风发呀,熬了多少日子,碰了多少次鼻子,还差点掉了脑袋,终于登上这个一展抱负的将台。

汉王迫不及待:“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这丞相多次帮你鼓吹,你到底有多大本事,抖点子出来让大家看看先。

韩信呢,俺等的就是今天啊:“今东乡(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说这大王您要王天下,拦路的不就是一个项羽吗?

汉王也承认:“然。”——小子你一下就点在实处,有眼光!

韩信接着问:“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老板您自和项羽比较一下,谁厉害?

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哪壶不开提哪壶,真TM不给面子!不过你老大我从来都是老命比面子重要,认了又咋滴?

到这里,该是韩爷献宝的时候了,“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接下来韩爷仔仔细细剖析了楚霸王项羽的为人:第一,匹夫之勇,说项羽发起火来大喝一声,“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就你一个人厉害,有什么用?

第二,妇人之仁,平时对部下“恭敬慈爱”,可以一到论功行赏,该给功高者赐爵封地,又表现的象只铁公鸡,“忍不能予”;第三,决策失误,放弃地利,“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残暴嗜杀,失去民心。“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而老板您呢,恰恰反其道而行,“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所以将士们都愿效死命;尤其在民心方面,您大占上风,“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 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秦地的老百姓都希望您去作他们的领路人呢;老板手下那些弟兄们,大多不是本地人,谁都想打回老 家去,一旦您举兵东向,三军必然都以一当百,三秦之地的百姓也必群起而应,“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汉王为什么大喜?有人说韩爷帮他拟定了政治纲领(“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也有人说韩信帮他规划了军事路线。小子以为都不是!

韩爷从不以政治见长,他和张良,萧何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这些政治主张,并非韩信今天才提出来的,刘邦怎么会为早就已经在实施中的方针“大喜”?二傻子吗?

韩爷的这一段就职演说发表于拜将台,听众有众多将领,和诸葛的《隆中对》听众只有区区三人(还未必都听得懂)根本不同,岂不知“兵者,诡道也”,当然是要极密的。大庭广众就规划军事路线?这是捧韩信呢还是贬韩信?

那么到底汉王刘邦为什么“大喜”?这还得看刘邦当时的处境。刘邦本来和项羽是哥们,一同尊义帝之约伐秦,刘邦一路向西入关灭秦,虽然不是百战百胜,但那些败仗都未曾伤及刘邦筋骨,刘家军在战争中总体而言是不断发展壮大的。

刘邦本人对自己的实力也逐渐建立起信心,要不然也不会企图堵住函谷关,割据三秦。然而函谷关一战(这是刘邦和项羽首次交手),刘邦在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的 情况下,依然被项羽的部队打得东倒西歪,终于破关而入,划地而王,还塞给刘邦这么几块荒无人烟的鸡肋地皮,大家都看到了楚汉之间军力上的巨大差距,刘邦赴 汉,甚至都不得不烧毁栈道来避免被尾随追击。

这一系列的变故,不仅大大削弱了汉军实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汉军的士气遭到灭顶之灾,才出现了“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的悲哀,连汉王本人也是心气不足,要不然人云“丞相(萧)何亡”,汉王焉能信而大怒?

韩信是军事奇才,自然一眼就看透目前汉军最需要的乃是“士气”也!他那一大篇演讲,说一千道一万,一句话“项羽是个纸老虎”!看起来厉害,然而咱们必能战 而胜之,尤其弟兄们哪,过不了几天,咱们就要东进拿下三秦了,到时候哪,老板他又能“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了,儿郎们不要怕也不要跑,就等着快乐奔小康吧!

韩信这次的演讲,毫无疑问的提升了汉军将士乃至汉王本人的士气,稳住了军心,相信也极大程度上减缓了汉军的非战斗减员,此乃“汉王大喜”的根本原因!汉王也因之看到了韩信治军的杰出才能,“自以为得信晚”。

汉王“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开始操练兵马,筹划东进!

Bater 按:本贴记述韩信处女作“陈仓之战”,熟悉这次战役的朋友可跳过本贴:)。

大将韩爷的就职演说终于使得刘汉公司的股票在连续多日跌停之后触底回弹,现有资金不再撤出,刚刚退出尚未他投的散户得到这个利好消息也纷纷回归,连日的走 势图上,也拉出一条条温和的阳线。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喽罗们如今出早操都勤快的多了,再也不是日上三竿尚拥衾而卧,还美其名曰节省粮食。

在韩爷的演讲中,列举诸多汉王较楚霸王的优势,着重分析了“人和”,也捎带脚提到了“地利”的问题,唯独不曾提到“天时”。这就是说,汉王东向争天下的时机,弟兄们尚须等待。一来汉军自己需要修整操练;二来楚军势大,虎视眈眈,需要等待一个老虎走神他顾的瞬间。

这么个时机,并没耗费汉军太多的耐心。汉王二月受封赴国,五月,在项羽北面的齐地就一下子乱了营。没办法,人人想当老板,还人人觉得自己的地皮不够多,不 够自己搜刮的,最后是齐人“田荣自立为齐王,杀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这个彭越可不是等闲之辈,最后与韩信等合围垓下,逼死项羽的,就有 此公。后话,提一下。

齐地与项王的老窝比邻,项羽当然要先镇住它。偏偏连续派了几拨人去挑彭越,打了几个月,都被彭越整得灰头土脸。消息传到南郑,刘邦等人大喜过望,都知道东进的“天时”已经来临,项王为齐王所牵制,弟兄们此时不动,天诛地灭!

然而怎样才能兵出汉地,拿下三秦,诸将却是一筹莫展,连接汉地和三秦的秦岭栈道早就被那“春天里的一把火”化为灰烬了。要从这儿过去,两条路,第一可以来个空降,奈何那时候连飞机的祖先都还没问世呢;第二,让将士们都变壁虎,手脚长吸盘儿,吸着山壁扭过去!

等到大将军韩信召开高级将领会议,这个问题就首当其冲被摆到了桌面,得到的是韩爷斩钉截铁的答复:修栈道!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