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1 / 1)
困难时期
1960年,是现代历史上国人口粮最为奇缺的年份。持续的严重干旱波及到全国的20个省区,使全国出现了粮食供给的极度困难。茅台酒原料也“告急”,厂领导向上级呼吁,要求给与增援。为保障茅台酒的生产,贵州从全省各地调集原粮117万斤支援茅台酒生产。但117万斤原粮远远不够茅台酒厂的生产需要,粮食部又从四川江津调来70万斤,才保证当年生产出912吨的茅台酒。这个单年生产记录,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参见《仁怀县志》第552—553页)
在中央、省地的大力支持下,茅台酒厂生产的原料得到了保障,但职工的生活也和全国各地一样,非常困难。人是铁,饭是钢。为了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厂工会始终把解决职工生活的困难放在工会工作的首位,张支云作为一车间的工会主席,在抓好酿酒生产的同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组织生产自救,度过粮食供应难关。
在厂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张支云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向厂党委做了实事求是的汇报。厂党委接到报告后,立即下发了《大抓职工生活,保证生产持续跃进》的通知,通知指出:“本着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方针,在搞好生产的同时,要切实搞好职工的生活。措施如下:(一)、政治进食堂,书记下伙房。领导深入食堂,加强对食堂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发现和解决食堂工作中问题。(二)、食堂家底厚,职工生活好。首先要发动职工大种蔬菜,寸土必争,要实现蔬菜自给自足;第二要大养生猪和生产淀粉及代食品,切实要让工人填饱肚子。(三)、民主管理,群众办食堂,接受职工监督。经常召开以领导、职工代表、炊事员三结合会议,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办好食堂。(四)、改革炊具,节约劳动力和燃料。(五)、精打细算,节约过日子。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生产自救中,张支云带领一车间职工寸土必争,大种蔬菜,基本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饲养生猪,生产酒糟淀粉和代食品,依靠工人群众的力量办好了车间食堂,保证了一线工人吃暖、吃好。
职工的困难解决了,他自己的困难却接踵而至。
1960年是庚子年,是一个闰年,也是*比较严重的一年。就在这个关口,张支云家里又添了人口。
8月28日,长子张富涛降生了。张支云心里很高兴,他的脸上挂上了笑容。那一天,他特此向厂里请了一天假,去侍奉给他生下儿子的妻子。
面对抱着孩子,靠在被子上的妻子,张支云笑着说道:“小妹呀!你是咱们家最大的功臣!老哥哥谢谢你!”
这对夫妻开玩笑是家常便饭,但此刻的陈崇楠只是一笑,没有接着和他开玩笑。其实,她的心里和丈夫是一样的,的确是非常高兴的。但生活困难带来的营养不良,加之产后虚弱,瘦小的陈崇楠没有力气和丈夫开玩笑。
张支云看到妻子瘦弱的身体十分心疼。为了给他的“功臣”觅食,张支云是想方设法寻找能补身子的营养品,但囊中羞涩和物质的极度贫乏让他辗转惆怅,毫无办法。
张支云脸上的笑容慢慢少了,拮据的家庭生活让他十分狼狈。
妻子没有工作,长女才只有五岁,四口之家就靠他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加上供应极差,他整日里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发愁老婆孩子的吃饭问题。
陈崇楠的工作是1955年丢掉的。那一年她怀孕了,临产前她给厂里领导请假回去坐月子。回到家后,只呆了三天,长女张富华便降生了。
按说,40天产假满了以后就应该去上班。可是,襁褓中的孩子却没有人照料。张支云看着那因为缺奶而营养不良的女儿十分心疼,就没有让妻子去上班。他想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再让崇楠去工作,但因为旷工时间太长,陈崇楠的工作丢掉了,从那以后,就一直在家里招呼孩子。
现在得了儿子,张支云按说心里很高兴,可拮据的家庭生活却让他喜中参忧。
陈崇楠看着丈夫满脸的愁容,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孩子一出满月,她就想在街道找点活干,以减轻丈夫身上的负担。
尽管身体虚弱,但泼辣、能干的陈崇楠那种雷厉风行的风采使她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一年,各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继续“*”,并为创造过渡的条件,纷纷大办县、社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等。这些“大办”之风使得“共产风”比1958年更严重地泛滥起来。这一年,中共中央批转了《贵州省委关于目前农村公共食堂情况的报告》。报告错误地认为:“食堂也是我们必须固守的社会主义阵地。失掉这个阵地,人民公社就不可能巩固,*也就没有保证”。中央批示说:“贵州这一篇食堂报告,是一个科学总结,可以使我们在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事业中,在五年至十年内,跃进一大步。因此,应当在全国仿行,不要例外。”3月18日,中共中央又指出:“就全国说来,能够争取占全体农村人口百分之八十的人到食堂吃饭,就很好了”,像有些省市“争取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到食堂吃饭。当然更好”。12月2日,中共中央在批转一个报告时,又不适当地指出,“食堂是当前农村中阶级斗争尖锐所在”,要求各地党委“把安排生活和办好食堂提高到阶级斗争的地位上来”。
下半年,党中央开始注意解决面临的经济困难,并于七月上旬至八月上旬召开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确定,从加快农业发展入手,对整个国内经济全面调整。为此党中央于十一月三日,发出由周恩来总理主持起草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治问题的相关指示》,即《12条》,提出了坚持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的一些表现。
多事之秋的农村需要大批得力的干部,泼辣、能干又在工厂当过工人的陈崇楠被县里的工作队选上了。找她谈话之后,便让她负责一条街道的工作。从此,陈崇楠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家里的吃饭难题也有所缓解,但由于身体虚弱,拖儿带女还要工作,的确把她累坏了。
由于陈崇楠工作出色,加之当时的农村干部很缺,乡里领导让她协助乡政府干部邓天真管理茅台镇四条街道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和两个孩子的抚养,使她不得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拼命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