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潜力(1 / 1)
转了下身,将大屏幕上TY组合的最终得分收入镜头中,孟飞按下了”停止”按钮。
第一对选手比赛结束,然后QL就开始上场热身。护栏旁孙家班的选手开始呐喊为他们打气,主力是易明晶、王娟以及谢诗倩。
看台上的那个人身体往前倾了一下,应该是认真起来了。虽然不怎么懂双人,以鲍博的看来,QL确实比TY的节目更有意思。不过他更在意的,乃是此人。刚才他的身体前倾,使得鲍博看到了他放在另一边的一根金属拐。
不是最常见,赵本山卖的那种,而是短半截,用手掌撑的那种,要不是刚刚他挪了位置,鲍博还真没注意。
现在鲍博坐在他的左侧,拐杖既然放在右边,那么他受伤的,当然是右腿。
等等,右腿受伤?!
下面的易明晶还在喊:”曲蕊加油,大个儿加油!”
许俊私下对孙廷光说:”那孩子心地倒实诚,一点不记仇,上次还跟曲蕊吵架,转头又给他们加油。”
易明晶实诚不记仇?要是鲍博听到了肯定会放声大笑,当然他现在肯定没心情笑。
即使不是很懂双人,看到QL从开场到进托举的那一段,就能知道QL的现在滑行基本功都不咋地了,大多数中国双人滑选手有这个问题,没有的是凤毛麟角,因此XL刚出来的时候,非常被大家看好。
托举3Li3完成得挺好的,特别是在前面TY那种颤巍巍式托举的衬托下——俞攀力量太差了,观众看他们的托举总是担心万一他没顶住,谭佳颐就惨了。
就是看到曲蕊托举前向刘元凯撒娇那段,鲍博稍微表示了下佩服:女人都是天生的演员嘛~要他来,如果骨子里真是大灰狼,扮小白兔还是很有挑战性的,曲蕊做得很自然,一点没有违和感。
然后是单跳3S。因为冠军赛比的是成年组,没有规定跳跃的限制,可以上3S,以裁判的眼光来看这个3S,这是一个典型的及格型跳跃,没有翻身之类扣分点,但也没太多可以加分的地方,主要是曲蕊的跳跃质量不高,更严格一点的话,这个跳跃的准备时间也长了点儿,不过双人滑对单跳的评判标准,在这个问题上较单人宽松一些,加上QL的同步性很好,于是五位裁判有三位给出了+1的GOE。
接下来是捻转三周,包括吴敬延在内,所有的教练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虽然技术还有点粗糙,没有达到编排要求,致使定级和GOE吃亏,但QL的这个捻转,胜在高度给得足够,可见刘元凯是一位相当好的男伴,他拥有双人滑男伴最基本的条件——力量、协调性。别看这只是基本条件,很多男伴还达不到呢。
所以,就刘元凯而言,他转双人这一步,走对了。如果留在男单,他只能成为一位在国内都算中下游的选手,不但得不到国际比赛的机会,国内比赛的成绩也不会太好。
过去的这个赛季,QL的成绩其实是非常不错的,XL和HZ那都是多少年才出一对,XL还天妒英才地拆了。因为年龄不够,接下来HZ和QL都将继续在青年组一个赛季。照他们的进步速度,称霸青年组也许只是时间问题,KG拆队了,加拿大的BS、俄罗斯的MM、美国的SR各有隐患。
只是,马上将要到来的休赛期,HZ和QL到底要在那些方面加强训练呢?
看QL的下一个技术动作,大家约摸能看出一点端倪了。
“哇,都上抛四周吗?”鲍博忍不住惊呼出来,心里很不爽地想:老子现在都没敢上四啊……除非酒精上头,曲蕊那细胳膊细腿的,别摔散架了。
身边那人听了,仿佛猜到了鲍博的想法,露出鄙夷的神情:“放心,不可能的,因为短节目不允许上抛四周,青年组是抛二或者抛三,成年组只能抛三。”
鲍博眨巴了下眼睛,脑中迅速回放刚刚QL的这个抛跳,好像、确实……不够四周,容易错认主要因为刘元凯给的高度很惊人,在鲍博看来,那个高度,转四圈真的够了。
当然,鲍博不知道的是,双人抛跳女伴转体速度较单跳要慢,作为单人选手的他看来够四圈的高度,在双人滑里是不够四周的。而中式抛跳技术的另外一个优势就在于,起跳阶段男伴以自身为轴将女伴抛出时,女伴腾空瞬间就伴有转体动作,腾空的转体意味着转动速度快,转动速度越快,能完成的转体圈数越多;同时转体速度越快,则产生的离心力越大,女伴飞出的高度和远度也会越大,而国外选手则没有这些。
这是一柄双刃剑,因为起跳最大限度地借助了男伴的力量,导致男伴在抛出女伴后,由于惯性的作用,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下降,有时姿势难免不好看,这不但降低了动作的质量,也会使女伴对飞行姿态的控制能力下降,导致动作失败率增加——比如QL的这次抛3S,落下的冲力太大,曲蕊空中没能调整好姿态,落地之时单手扶冰。
赛后以孟飞拍下的视频来看,从刘元凯脱手开始计算,曲蕊在空中的确转过了三周,所以鲍博以为他们完成的是抛四周也不无道理,也正因为转过了,使得曲蕊没能以最恰当的姿态着地,不得不以单手扶冰。按照规则,这个抛3S将获得GOE-2的减分。
接下来的步伐是QL的短板,两个人的毛病如出一辙:用刃差,速度慢,加上浮腿、身体姿态都过于放松和随便,要命的是编排对规则的理解有误,两次JGP分站以及世青赛定级都在一二级上挣扎。
令人称奇的是,就这种情况下,QL的步伐同步性居然比HZ要好!按说HZ的滑行基础比QL好,组队时间也长一些,应该反过来才对!
以鲍博的解释最为经典:两个人好好到一起去,差也差到一起去了,有什么好奇怪的。
即使你的技术变态或者性格差劲,如果对方的扭曲程度跟你正好相合,你们也能成为一对最好的搭档。QL只是正好满足了这一条而已,HZ都不如他们。
第三对出场的选手FD——傅紫筠/董晨曦组。他们的绰号”中号”实际上是不太确切的,以组队时间而论,他们与三大双之一WP差不多,是同一年,只晚些月份,但因为名额限制,能出去比赛的名额就那么些,论实力,他们又总是被WP压着一头,于是就成了现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局面。
不过,论容貌,FD的女伴傅紫筠也是这几位女伴里最漂亮的一个,没辜负她那个琼瑶式的名字,陈洁歆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说她跟傅紫筠有点儿像,主要是眉眼肖似,陈洁歆的脸型小巧一点,就显得萝莉,已经20岁的傅紫筠,则是名符其实的大姐姐,所以董晨曦的外号就叫”姐夫”,因为FD是中国的四号双人选手,因此可以叫”四姐夫”。
易明晶就问了孙廷光一个很幼稚的问题:”那大个儿就是五姐夫、六姐夫了吧?”
“......”孙廷光瞪了他一眼,黄子希又扯了表弟一把,易明晶虽然不懂他们为什么不回答,但也只能闭上了嘴。
排座次这种事情,是大家都心里有数但绝不能说出来的。与国外不一样,国外是以成绩论座次,谁第一谁就是一哥一姐,没什么好说的。但国内,常有名将国内赛一律不参加,出去比赛的名额依然是他们的。这里面有保护名将的意图在里面,但也会存在猫腻。比如即使是名将,也有状态不好被比下去的时候,派谁去?以比赛结果论胜负固然有偶然性,但至少公平。
何况WP的发挥未必比FD强很多。可是现在的局面是,WP是三号选手,获得了去比世锦赛和冬奥会的机会,但FD已经不得不跟更年轻的选手去争了。说白了,前三位名分已定,FD要到三大双其中一对退了,才能挤进前三,被送出去比赛。
而年轻的这一辈不能提位次,则是因为HZ的青年一双也不见得就坐稳了,他们的起点高,但是QL的进步快。现在就说谁是老四、谁是老五,谁是老六......是很不妥当的。
总之,姐姐也好,姐夫也好,到头来还不是都得听吴敬延这个老泰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