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冠军赛(1 / 1)
因为参加双人比赛的只有五对选手,所以无需分组,直接抽签然后上场。
按抽签结果,出场顺序是TY、QL、FD、HZ、NJ。
TY(谭佳颐/俞攀)这对选手是跟已经拆队的XL(夏宜姿/李昂)同时组队的,当时一起组队的还有最后出场的NJ(宁瑶/姜智予),从年纪上来说,XL、TY、NJ这三对将正好在前面三大双差不多退役的时候达到黄金年龄,因此被冰迷称为”三小双”,而FD(傅紫筠/董晨曦)则正好介于三大双与三小双之间,于是得名”中号”。而HZ与QL按这个位次排下来,那就是”小小双”了。
与HZ和QL一样,这三组选手也被冰迷起了外号。
XL:加大组,与眼下的HZ一样,初出茅庐就是惊艳亮相。加大,第一层意思是他们不比当年三大双还是小双的时候逊色,冰迷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加强版的大双;第二层意思是他们看起来很成年人,而且外貌都不错,最重要的是技术以及表现都非常成熟。在那一年的世青赛上,别人都在努力地扮嫩卖萌,结果他们一亮相,就被评论为:应该送去比成年组。
TY:瘸腿组。在当时三小双里,TY的处境颇似眼下的QL,上面有更出色的一对压着,女伴能力不错,男伴有点拖后腿,这几年又遭遇了伤病困扰。当时大家普遍认为,虽然TY的惊喜程度不如XL,但是他们还有时间。当然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本赛季是TY能比青年组的最后一赛季,结果赛季之初俞攀又受了伤,不得不将比JGP的机会让给QL,如果下赛季继续这种情况,而前面的三大双又没有休息的打算,TY将步FD的后尘,青年组比赛超龄,成年组争不到名额,只能窝在家里。
NJ:绝望组,各种不突出,各种平庸,组队整整四年了,这四年里,夏宜姿和李昂组队、拿世青赛冠军,然后拆队,虽然最终悲剧了,好歹曾经辉煌过,NJ呢?一点希望都看不到。XL、TY、NJ一起组队,一起编舞、一起训练、一起被送出去比赛,最后却只有XL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在那一年获得了世青赛冠军。
现在,XL不复存在,HZ挟世青赛冠军而来,俨然又是一个XL;FD的资历是五对选手里最老的,但是实力却要打个问号;TY中的俞攀休养了一个赛季,恢复得还不错。冠军,恐怕就在这三组中产生。同样激烈的还有季军之战,总之这次冠军赛,什么都有可能。
看台上,孟飞很无奈地看着裹在毯子里睡的口水直流的爱徒,想了想,最终还是没马上叫醒他,只是在他的毯子上,又披上了一件厚外套——虽然已经到了春天,但天气还是很冷的,场馆里更是寒意直往骨头里钻。
双人第一项,冰舞第二项,男单排在第三,虽说有两项在前面,但是这两项都只有五对选手。而鲍博将在男单第一组(男女单各有10位选手参加,故分两组)第三个上场。
双人比赛从一开始,孟飞就在护栏旁边摄像,虽说他是单人教练,不过这次受人之托,就顺便四个项目一起拍。反正满打满算也就40位选手,40套节目。
比赛开始,不过鲍博没睡很久就醒了——他身边多了个人,但不是孟飞。
“这么睡觉会感冒的。”那人推了推鲍博。
鲍博非常不爽地爬了起来,揉着眼睛,这才看清对方,是个穿着白衬衫的青年男子,年纪二十左右,长得还挺不赖的——这条还不足以打动他,因为目前男单青年组就没有长得难看的,关键是此人身上的气质,精简地说法可以叫”高贵典雅”,通俗的说法,叫”能把路边货穿出高级定制的感觉”。
鲍博皱了皱眉头,他不喜欢这种人。因为他们会用他们的高贵,衬托出其他人粗俗,会用他们的纯洁无暇,衬托其他人的人品低劣......总之,只有他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别人都烂泥巴!
不过眼下对方是好心,又是萍水相逢,他也只能领了。多瞟了一眼之后,鲍博立刻觉得,此人应该不是冰迷。
冰迷三件套:相机(或摄像机)、横幅、毛绒娃娃,他一样都没有,就这么两手空空地来的。下面的TY完成技术动作的时候,他也无动于衷,眼神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冰面,像个害了相思病,而且是单相思病的人。
是选手么?肯定不是男单,国内的男单选手,稍微有点水平的,鲍博都认识。国际上的也能叫出个七七八八。
冰舞,或者双人的男伴?
可即使是这两个项目的选手,没道理他没见过。赛季之初的全国锦标赛,集中了国内所有成年组的双人、冰舞选手,相当于每年一次的“大阅兵”,而且过去的这个赛季是奥运赛季,他没道理不比——等等,他是一个人来的!
按照中国花样滑冰,特别是双人滑的培养惯例,一旦确定组队,这两位选手一起训练是天经地义,日常生活里也会尽量集体行动,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培养默契!当然,这样的训练方针之下,顺便也培养出了几对夫妻。
像观战这种,如果是双人滑选手,肯定会一起来看的。
鲍博还在那里思考,TY的表演结束了,为数不多的观众以及选手们鼓掌叫好——即使TY的表演并不能算好。
QL中的男伴刘元凯老拖曲蕊的后腿,因为他不是双人出身,而双人对男伴的要求比女伴高,改双人不久的刘元凯从头开始要学的基本技术太多,同时还得上新难度,一口吃不成胖子,就了这头照顾不了那头,纰漏不断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TY中的俞攀......组队之初就存在的问题,现在还存在。
中国双人滑虽然在国际上是很多年的第一军团了,但就像他们传统的高难度的抛跳、捻转一样,传统的缺陷也如影随形。首先是滑行基本功不好,当然不是双人一项有,其余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这个问题,冰舞和女单最轻微,滑行技术太差的根本练不了冰舞,而女单现在的文雯、安贞慧、陈洁歆都是不错的,只是前面的唐娜、赵秋筱这一代不行;如果说男单目前是两极分化严重,那么双人就是一直都在集体悲剧,从还是小双的时候就有了。好在中国双人滑是仅次于女单的与国际接轨,以三大双为例,当他们渐渐走上国际一线行列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WH、FL、WP都数次去北美进行长期训练,除了舞蹈之外,重点就是滑行基本功。
至于小双和小小双们......目前还没有一对能认清自己的隐患所在。比如TY,他们最重要的并不是冲难度上双四,而是把现有的基础打好。这一对无论男女伴滑行都慢,有时候让人看得着急上火。要命的是,男伴俞攀还有个手脚动作不协调的毛病。
以托举为例,男伴必须将女伴托举至高于头顶的位置,同时脚下必须进行转体动作,这跟螺旋线的规尺姿态一样是基本条件,一旦没有做到,则该技术无效,一分都没有。TY从出道以来,就没少因为托举问题丢分。这也是冰迷们常把QL看成TY二代的原因之一,都有致命缺陷,TY是托举,QL是螺旋线。
TY的另外一个致命问题就是表演,不要说跟当年的XL,以及现在的HZ比,就是QL也比他们好。女伴谭佳颐从头到尾只会一个表情,就是傻笑,俞攀总是一副严肃样儿,怎么看怎么放不开。
如果这两大问题得不到改善,TY很难再有什么进步了,他们下赛季就进成年组,中国选手国籍不高贵,而裁判的耐心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