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38章

第38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漆皮剥落的原始的

大木门,嵌在灰色的水泥墙中。院子青砖铺地,墙是同样的大青砖。六根一人粗

的红色木柱,擎着两米宽的廊檐。檐下青砖上雕刻着凤凰、麒麟、花草,做工精

细,栩栩如生。青一色小叶瓦,像天安门城楼式的飞檐上,蹲伏着青色的麒麟。

东西各一四合院,中间一道月亮门。西院为参谋处,东院住林彪。

林彪在黑土地的3年生涯中,两年左右是在这里渡过的。

从三下江南到夏、秋、冬三大攻势,直至辽沈战役前夕,林彪就在这里织网

——编织战争的血与火之网。

寒暑表

热情的双城人,从厚厚的泥封中,为我找出一本残缺不全的《林副主席东北

解放战争期间在双城住地纪念馆内容介绍》。其中,有个《寒暑表的故事》。

据说,这是两尺多长的特制的寒暑表。人武部的同志几年前还见过这个“笨

家伙”,扔在仑库里,也不知来历,也不知弄哪里去了。

每到一地,秘书第一件事,就是选个合适的地方挂上地图。林彪就以地图为

起止点,开始踱步。到双城后,又多了个起止点,就是在窗外屋檐下那个笨重的

寒暑表。

天越冷,出现在寒暑表前的次数越多。在时连大衣也不披,就那么站着,看

看寒暑表,再看看天地风雪。有时还把一双像面包一样苍白的手,伸到风雪中冻

上一会儿。

古今中外,杰出的军事家中不乏杰出的政治家。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当然不必

是一个天文学家,但他必须懂得老天爷的喜怒哀乐,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从草

船借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珊瑚海大战,例子不胜枚举。

知己知彼还不够,还要知道老天爷和土地爷。林彪看地图当然不仅是了解土

地爷,但他看寒暑表则纯粹是要和老天爷套近乎,交朋友。

黑土地上的第一个冬天,给林彪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他早就在算计着这个

冬天了。

1946年10月31日,“林彭高陈”在给“中央并告萧江程罗”⑦的电

报中,说:

㈠目前敌人利用松花江阻止我北满部队而集中主力进攻南满与西满。最

近正在布置攻洮南,但长春以北敌兵较空虚,只新一军两个师及七十一军一

个师,六十军一个师及其他地方部队。我军拟以五个师的兵力,令火车运输

从哈尔滨经齐齐哈尔绕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敌发动攻势,以各个击破的方

法求得歼灭敌人,以破坏敌人攻洮南的行动及策应南满和破坏敌人攻哈尔滨

的计划。

㈡因敌人已深入西满南满,而关内尚未增加出关的条件下,我们突然出

现在松花江以南进攻,故敌必无力将我驱逐,而在约一个月以后,彼如调兵

向我进攻时,届时松花江已结冰使我运动甚为自由。故目前出击不致被敌打

回,一个月后敌有力打我时届时已无后路顾虑。

……

瞻前顾后,走一步,看几步。林彪的算盘,方方面面,拨拉得周周到到。

很多老人讲林彪会打仗,打巧仗,其巧之一,就是善于调动老天爷和土地爷。

天上,地上,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都比较充分的利用起来,把这些有形无形的

条件编制成有力的纵队和兵团。

杜聿明在这个季节实行“先南后北”计划,算是失了天时,又丢了地利。他

也是没法子。就像蒋介石迫不及待发动内战一样,时间不是他们的朋友。拖下去,

共产党会一天天在人民中间发展、壮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宁

肯失去老天爷和土地爷,也要趁林彪羽翼未丰满,把他打垮,吃掉。

不公平的“球赛”

从蒋介石到他的士兵,都说共产党搞“人海战术”,好像共产党“犯规”了,

以多凌少,欺负人。

任何体育竞赛都有规则。球类比赛最重要,也是常识性的一条,是双方上场

人数必须相等。拳击台上,不但不能两个打一个,还对运动员的体重做出规定,

分成各种级别。

可在黑土地这个竞技场上看到的,几乎全是另一种情景。每次战斗,共产党

上场的“运动员”,总是超过国民党。少则两倍、三倍,多则四倍、五倍,甚至

七倍、八倍。这确乎有失“公道”。

可战争不是体育比赛。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岂止是“诡道”,简直

是残酷、残忍之道。成吉思汗允诺士兵,攻下城池后,可以随意淫杀抢掠。人类

进步到40年代,广岛、长崎两声巨响,不分男女,不论老少,全吃了原子弹的

大锅饭。战争绝不是慈善事业,所以就没有么什规则可言。战争只有胜负,不择

手段地取胜——胜者王侯败者贼。

在战争的竞技场上,总能以多打少,那是指挥员的水平。

也是人心——你国民党能发动起那么多人参军参战吗?

而在双方兵力相当,或是少于对手时,仍能以多打少,那就不仅是水平,而

是天才了。

要以多打少,就要集中兵力。要集中兵力,就要走。要多走,快走,不分昼

夜地走,顶风冒雪地走,不吃饭、不睡觉地走,拼命走。

四渡赤水后,埋怨毛泽东尽走“弓背路”,要把部队拖垮了的林彪,在双城

那个四合院的青砖地上踱着步子,一封封电报飞向各个纵队。忽东忽西,忽南忽

北,忽进忽退,把部队支使得颠颠跑,团团转。那情景好像不是打仗,而是行军

大竞赛,看谁走得多,走得快,然后得金牌、银牌或铜牌。

林彪说:“不要怕疲劳而累死人,因为疲劳而累死人总比慢了而受伤损失小

得多。冬季作战向巨流河前进时累死了人,但不要怕,要忍一口气,咬紧牙关赶

路,这时吃一点亏是有很大代价的,怕吃苦,怕走路,反会牺牲更大”。⑧

林彪很喜欢那些走路不要命的部队。

一些老人说,对于这种大运动量的运动战,开头很多人不理解:兔子没抓着,

把鹰累死了。那冤枉路也真没少走。有时好歹快到地方了,一个电报,调头双往

回跑。不跑也还真不行。东北铁路多,大都是国民党占着。人家增援快,一个师

能当几个师用,火车头唿哧唿哧几股烟就到了。走脱被动,走出主动,打了胜

仗,再走就痛快了,有劲了。流汗总比流血好。南下打衡宝战役时,配属四野指

挥的兄弟部队,开头也不习惯,后来就好了。

最漫长的道路,常常是通往胜利的捷径。

“空军司令”

林彪打仗,经常直接指挥到师。特别是打运动战。重要战斗,重要方向,有

时还直接指挥到团。

当年“东总”和四野的秘书、参谋人员都说,林彪的电报,一般都是先师后

纵队(军)再兵团的顺序发出去。署名“林罗刘”、“林罗刘谭”、“林罗赵”

⑨,经常是电报发走了,再送给“罗刘”,“罗刘谭”,“罗赵”看。衡宝战役

后期,林彪病了,倒在床上指挥,电报记录完了,秘书代“林罗赵”签上名就发

走了。

打下锦州后回师打廖耀湘兵团,有的师在哪儿,纵队不知道,林彪知道。有

时兵团正在执行第一封电报指示,师里已经按照变更命令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

兵贵神速,瞬息万变。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往下传,敌人早跑了。

据说,大将风度的4兵团司令兼政委陈赓,曾风趣地说:在“林总”指挥下

打运动战,兵团司令是“空军司令”,可以睡大觉。

老人都说,当时人们对林彪佩服得很。对这种越级指挥什么的,没有人说什

么。说他“独断专行”,是后来的事儿。

有的老人说:指挥错了,那是独断专行;打了胜仗,他是正确的,能说是独

断专行?

据说,蒋介石也经常这么干。东南西北,一个电报发出去,坐在南京指挥战

场上的师团。

同样是越级指挥,林彪与他的校长几乎毫无共同之处。这不仅因为校长一个

电报,就把前线指挥官搞得无所适从,而学生则统一了部署,争取了时间,使部

队形成了拳头。还因为林彪并未大包大揽,而是让他的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

才智。

几位在黑土地上当过师长、政委的老人说,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

事就是向林彪报告当面敌情。三下江南时,林彪要求20分钟内就得将下面敌情

报告给他。十几个师,到地方不过个把小时,情况通报就下来了。这就逼着你往

前跑,不打官僚主义仗。一仗下来,林彪6小时内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

着你总结经验教训。把你搞得紧紧张张的,脑子里一点空儿也没有。

“走麦城”

林彪脑子里那个不停转动的车轱辘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题。四平撤退后,

大讲莫斯科撤退。一下江南前,一些人觉得美械装备厉害,有畏敌怯战情绪。这

个时期的电报,就强调勇敢,勇敢就是胜利,要敢于刺刀见红。此后,根据地半

不熟,又多在敌占区作战,敌情很难掌握,仗又不能不打。于是,一向稳妥的林

彪,就一反常态地提出,“只要有六成胜利把握即决心打”并给起个名叫“硬拼

仗”。“六个战术原则”,也都是根据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总结出来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