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1)
当时在“东总”工作过的老人,都说林彪从未讲过“最后一战”,
前方后方唱的是两个调子--当然不包括沙岭战斗那个前方。
老人还讲,秀水河子战斗前,林彪给1师和7旅营以上干部做一
次报告,讲东北形势,讲建立根据地,讲“一点两面”、“三三制”。
林彪说:没有自卫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对这一点不保
持警惕,就会陷入被动。
人民渴望和平,就像农民渴望土地,土地渴望种子,种子渴望阳
光、春风和春雨。“和平民主新阶段”符合人民愿望,军人愿把“最
后一战”喊破喉咙。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论证当时确有可能开始一个
“和平民主新阶段”,论证得也不无道理。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欲
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
对于“独霸东北”,对于“拒敌于国门之外”,对于计划中的锦
州西部那场大仗能不能打,对于每个置身于前线的士兵,都不能算是
难题。可当人们都在渴望和平,而和平的祥云也确在头上飘翔时,透
过那瑰丽的云霞而能看到战争的乌云,这里需要什么?
有个时期,报纸和红头文件上写了那么多“天才”,好像把“天
才”都预支出去了,今天就难得见到了。这两个字有些犯忌。如果把
这两个字和“林彪”两个字联在一起,那就更叫人心惊肉跳了。
现在,林彪更需要的是勇气。
因为他面对的是毛泽东。
在中国近百年史上,没有谁像毛泽东和林彪那样,曾经那么亲密,
又那么疏远,那么大起大落了。
据说,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林彪,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队上井岗山与毛泽东会师。毛泽
东下山迎接,和朱德、陈毅从大路上山,部队从小路走的。上得山来,
见部队玻坐在路边休息,一个娃娃样的军人,站在那里给部队讲话:
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红
军也能坐天下。
毛泽东站住,听了一会儿,问:这个人是谁?
陈毅答:他叫林彪,是个营长。
毛泽东说:营长?营长是领兵打仗的嘛。
第二天,毛泽东找林彪谈话,让林彪给井岗山红军做报告,题目
叫《红军能够坐天下》。
据说,长征过草地时,毛泽东身边的12个战士,从担架员、警
卫员到挑夫,都是林彪在红1军团挑的。政治条件好,身强力壮。临
走前,林彪请他吃顿饭,说: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毛主席,红军不
能没有毛主席。
可在此之前,四渡赤水到会理后,林彪却要毛泽东下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了不少胜仗(也有败仗),也走
了些冤枉路。林彪说走的尽是“弓背路”,应该走弓弦,走捷径。说
毛泽东这样指挥不行,要把部队拖垮。在会理休整时,他和彭德怀打
电话,让彭德怀站出来指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
你走”。不成,又写信给中央三人小组,要朱毛下台。他让聂荣臻在
信上签名,被拒绝。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就一个人签名送上去了。
后来,毛泽东说:你懂什么?一个娃娃。
无疑,后一个故事与前两个是矛盾的。而后一个,白纸黑字,写
在《聂荣臻回忆录》上。这就愈发使前两个故事真假难辨,甚至完全
不可信。可有很多时候,生活也就是这么矛盾着,尖锐地对立着。
现在,当林彪在冰天雪地的黑土地上,不知踱来踱去了多少时间,
脑子里那个车轱辘终于在下面一封电报上停下来时,不知他可否想过
那句“你懂个什么?一个娃娃。”
毛主席:
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
调集精锐到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
我们。恐怕还是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
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林彪手里拿支削好的红蓝铅笔,盘腿坐在炕梢,背靠在叠好的半
人高的被垛上。有点西斜的阳光,透过屋檐下尺把长的冰溜子和老式
窗格上的窗纸,照在那张微仰着的瘦削苍白的脸上。眼睛似睁不睁,
声音不高不低,一字一句,就像背诵一篇早已熟记在心的课文。
季中权伏在四脚方桌上记录。他没有理会到这封电报的份量。来
电去电,当时电报很多。可听到“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时,他心
头一震,笔尖停顿了一下,随即又全神贯注起来。
记录完毕,林彪看了一下,季中权就送交电台了。
回来时,林彪下炕了,正在地步踱步。
林彪抬起头:小季,你看这个电报怎么样?
季中权道:“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这句,是不是重了点?
林彪站住了:对,快去拿回来!
电报已经发走了。
此电未查阅到。
还有一些电报也没看到。
季中权老人说:
这封电报,准确时间记不得了,在约在秀水河子战斗前后。地点
是彰武、法库一带,在一个老乡家里。电文还要长些,主要内容就是
这些。这是我给林彪当秘书的20多个月中,印象最深的一封电报。
毛主席没有回电。四平失守后,在那封决定林彪当东北局书记的
电报中,毛主席好像提了一下,记不准了。这期间林彪也再没提,但
看得出来,他有压力。
当年我从上海投奔革命到延安鲁艺后,组织上就教育我们要完全
相信毛主席。毛主席的威望在心中是扎了根的,林彪却“请主席头脑
清醒考虑之”,毛主席还会错吗?可林彪也是毛主席信得过的人哪?
平型关打日本,赫赫有名,说他是“常胜将军”。那时我才21岁,
也弄不明白究竟是谁对谁错。
老人说,“二月逆流”他被关进监狱,“九·一三”后又被勒令
揭发“林彪在东北的反党罪行”。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逼来逼
去,他就把这封电报讲了。嘴上讲着,心里念叨:这能算吗?
不知这封电报上写着几个“A”。就拍电报那一刻讲,两个就足
够了。但从宏观上看,这无疑是一封4A电报,一封战略上的4A电
报。
在战争与和平这一点上,林彪的洞察力,要比毛泽东高明、深刻。
黄克诚是看准了就说。林彪也不把话埋在肚里。在会里请彭德怀
站出来,要“朱毛”下台的那封信,是颇能代表他的性格的。
但他早已不是那个“娃娃”了,话还是要说的,但通常都要放到
脑子里那个车轱辘上,翻来覆去转得差不多了,再出口。
电报发走了又想追回来,林彪在黑土地上也不仅这一次。
做为一个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林彪也是个不流血的政治的政治
家,而且是个颇精明、机敏的政治家。不然,1942年国共关系恶
化,毛泽东就不会让他出现在重庆的谈判桌前。不然,在黑土地处于
最严峻的历史时刻,他就不会出任东北局书记。当然,后来“文化大
革命”的发生、发展,也就可能是另一种情形了。
世界是个大千世界。
人也是个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的人,把大千世界的世界,也把大千世界的自己,愈发
搅和得千般色状,万端变幻,叫人愈加难以捉摸了。
--
⒁ 《中国革命史论文辑要》,982页。
⒂ “程”即冀热辽军区政委程子华,“高”即高岗,“陈”即陈云。
⒃ 即马林诺夫斯基元帅。
⒄ “詹”即冀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
⒅ 12月5日,高岗、陈云覆电为:
彭罗:
㈠我们对满洲的战略意见,详见未发完的艳致东北局及中央电,
马帅谈话内容未见,最近对我们兵力的数量位置也不知道。
㈡大歼灭及阻断北宁线,同时以三四万主力进攻沈阳,一万主力
威胁长春,如此大兵,已否全部到,并请考虑后果及影响如何。
㈢你们转来中央关于改变独占满洲与建立根据地战略指示,与你
们来电是不同的。我们意见,亦分别请示中央。
高陈
微
⒆ 《东北解放战争在事记》,30、31页。
⒇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075、1076、1077页。
(21)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105、106页
(22) 有的资料说是2月13日。
(23) 李运昌等著:《雪野雄风》,72页。自由出版社(1988)
年。
(24) 东北三年内战中历次战斗双方伤亡数字,所见资料有些出入,
有的出入还较大。笔者均以最新资料为准。没有,则以”文化
大革命“前最早的资料为准。
四、且战且退
第八章:“独霸东北”
第九章:“最后一战”
第十章:四平不平
战争是个嫌贫爱富,到处浪荡的花花公子。它总是贪婪地盯着那些富美之
乡,政治经济中心,重要港口和交通集散地,有机会就猛扑过去,噬吻得漫天
血火。
四平是太对它的胃口了:位于关东腹地,正处在中长、四梅和四洮铁路的
交叉点上,是进出东南西北满的自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