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血红雪白 > 第13章

第1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细说明宫十六朝 光明古卷:流光劫 妖异人间之整容 大兴皇朝 因缘妙美人 莫可言说的爱 压六宫 恶魔的吻痕 七宝明月楼 我家的妖孽大人

曾担任过国务院卫生部副部长,现在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主席的季中权老人

说,林彪一天24小时除了睡着了,脑子很少有闲着的时候,总是在思考问题。

此刻,车轮在转,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也在转,直到两辆长鼻子汽车的车轮

不转了,他脑子里的车轱辘还在转。

有人说离开沈阳不久,车轮就不转了,有人说是快到锦州时。有人说是车坏了

,有人说是休息时,两个从地方临时雇来的司机逃跑了。于是,6个轮子就变成了

4个蹄子。马是管理处长何敬之弄来的。也不知他是怎么弄来的,就像变戏法似的

。每到这种当口,他都能露一手。

林彪率领的这个轻便指挥班子,各有各的神通,连毛泽东都挺感兴趣。

1946年4月,曾专电询问林彪,让他介绍说明。

林彪骑马的姿式挺好笑。两肩耷拉着,有时还袖着手,头随着马蹄的节奏一点

一点。“大将军八面威风”,他好像总没睡醒。已经下几场小雪了,骑个把小时就

冻得受不了,就下马步行。一双日本大头鞋在薄薄冻了一层的“电道”上迈动着,

好像还挺有劲。

马蹄得得,脑子里那个车轱辘在转。

脚步声声,脑子里那个车轱辘在转。

中央想在锦州西部打大仗。

11月14日,毛泽东在给“冀热辽分局并告东北局、冀察晋局及黄梁、李沙

”⑺的电报中,指示:以锦州为中心地区,为我全力集中作战之战略枢纽。

同一天,毛泽东又致电彭真、林彪:彭林:

十三日十九时电悉。顽十三军,已在秦皇岛抚宁地区集中,估计其后续尚有一

个军,至少集中三个军,然后向山海关绥中之线攻击前进。目前山海关作战并非真

面目战斗,我黄梁两部四万二千,远道新到,官兵疲劳,地形不熟,目前开至叉院

口驻操营必无好仗可打,即便歼敌一部,不过战术胜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势

将陷于被动,为避免此缺陷,谨慎使用主力,求于将来决战时,一战解决问题,应

令李运昌、杨国夫两部坚守山海关、绥中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而令黄梁

两部从冷口,界岭口分路隐蔽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处于内线,休整部

队,恢复疲劳,补充枪弹,熟悉地理民情,创造战场,演习夜战。俟敌进至绥中地

区或兴城地区,业已疲劳消耗至相当程度,我则集中最大兵力,计黄克诚三万五千,

梁兴初七千,杨国夫七千,李运昌、沙克,在盘山锦州至山海关一带者至少两万(

新部队可以参战作辅助兵力)共约七万人,于有利的时间地点,由林或罗⑻亲去指

挥,举行反攻,分作几次战斗,再次歼灭其二、三个师,最后全部歼灭三个军,即

能从战略上解决问题,冀东已编成两个野战旅,可调至山海关、绥中、兴城之线的

西面山地隐蔽集结,于正面主力决战时,从侧面切断敌军后路。总之从内线作战着

眼,此种方针最为有利,你们是否同意,仍望考虑电覆。

毛泽东

11,15在延安的毛泽东,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决心、气魄很大--“一

战解决问题”。

可情势变了。

山海关失守后,13军和52军主力,凭借精良装备,炮空优势和初战锐气,

长驱直入,向锦州疾进。11月19日占领绥中后,即与黄梁两部平行前进,而使

在锦州、锦西、兴城地区创造战场的预想,成为黄粱一梦。

即使山海关还能坚守几天,黄梁两部能提前赶到指定地域,这个计划也是很难

实现的。

因为打大仗的大前提,即在宏观上对敌情我情的分析、判断,是不可靠的,不

准确的。

“爆发户”与“七无”先闯进关东的部队,能够吹气儿似的膨大起来,是有其

特殊的背景的。

东北人当了14年亡国奴,吃橡子面和配给的发霉的苞米面。吃大米是“经济

犯”。谁吃了,逢上倒霉,恶心吐出来,被日本人看见,当场就被抓走。

东北人盼解放,解放者却是胡作非为的“老毛子”。中国军队一下子开来了,

能不亲吗?16军分区12团驻在沈阳小河沿奉天师范学校,人们都来“卖呆”,

很多青年要求参军,机关党支部书记周云,半夜时分出去解溲,一些人还围着不走

,他去就挑了一个排。

高秀成那个连在锦西接收一个军火库,不到一星期扩大一个营。战士当班长,

班长当排长,班排长当连长、指导员。

老人乐呵呵地说:那时想当个团长、师长、司令也容易得很。枪有,那时“老

大哥”让咱搬。人有,都想跟你走,也弄不清“八路”是怎么回事,反正是中国军

队来了。可你不能再扩大了,再扩大就不是八路军、共产党了。

兵员成份,一是工人,学生;二是溃散的国兵;三是成建制的伪满军队;四是

打着八路旗号,由国民党先遣军组织的武装。

当时溃散的国兵很多,带枪的、徒手的,路上随处可见。这些人中不少是兵油

子,不会做工种田,也不想做工种田,枪杆就是他们的饭碗。未溃散的伪满军队,

走投无路,也要求八路收编。那些由国民党特工人员组织的武装,本是准备迎接、

配合国军接收东北的,没想到共产党先到了。

既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先打起“八路”旗号求生存,时机一到,就准备掉

转枪口。

即便是纯正的工人、学生,也有丢枪不干的。他们是冲“中国军队”来的,一

听“八路”不是“正牌”,不是正牌不就是歪门邪道,不就是“胡子”吗?还有的

本来是想混一官半职的。在中国,当兵历来是当官的途径之一。鬼子投降了,天下

太平了,混个官还不好?没想到还要打仗,打的还是美式装备的正牌国军,这可是

玩命。

12月14日,林彪在给“中央东北局、李、吕”⑼的一封电报中说:在东北

新成立之十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宪兵,伪军甚多

,真正的工农成份,亦被带坏。这些部队所见之李运昌部(三个旅),亦无战斗力

,对群众纪律极坏,不但不能发动群众,反而成为群众对我不满;不但不能消灭敌

人,反助长敌人士气;不但不能打土匪,且受土匪勾引。

据《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统计,1945年12月底至1946年1

月初,仅10天左右,“先后叛变者有:吉林一万二千人,合江五千人,龙江约三

千余人,牡丹江三千人,松江一万人,辽北三千余人,嫩江三千余人,李运昌部亦

叛变不少,先后叛变共约四万余人”⑽可现在,这些部队都列在东北人民自治军实

力的花名册上。

而且,其中大多数部队的装备,不仅在东北,就是在全国的共产党军队中,也

堪称一流。一式三八大盖,歪把子,各种火炮,有的还有坦克。

那服装也够整齐的,从头到脚都是日本货,除了不戴军衔,不说日本话,活脱

脱就是“日本鬼子——一些老百姓鄙夷地称之为“中国鬼子”。

先到的阔气成了“鬼子”,后来的寒酸得像群叫花子。

11月26日,黄克诚在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中说∶部队五十多天行军,极疲

劳。因自华中沿途动员均说坐火车、汽车及到东北装备等乐观心理出发,现在遇到

极为困难之情况,无党,无群众,无政府,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

袜等,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

不止“七无”。

还缺少武器。

12月17日,黄克诚在给军委的电报中说:部队武器仅补充步枪一千二百支

,轻重机枪四十四挺,山炮十门,野炮四门,尚不能补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

破缺不全,为新部队丢下不用者。杨师、梁师稍好一点,干部战士对新部队装备完

善,老部队破破烂烂,极不满意。

闯过关东的老人,都记得当时的一句话:“新兵新枪,老兵老枪,有的没枪。

军队没枪就像老虎没牙齿,别说打仗,连张牙舞爪吓唬人的资格都没有。

最头疼,也是最可怕的是“无群众”。

12月11日,林彪在给“吕、李、东北局、并报中央”的电报中说:老百姓

说:八路军和中央军都是为老百姓的,彼此不打好了,并认为国民党是中央,旧政

权,旧武装人员,皆盼望找国民党接头。

人心所向,是“不打好了”。加上“到一处吃一处,吃空烧尽,有如蝗虫”,

人们就愈发“想中央,盼中央”。

从1945年11月16日退出山海关,到1946年5月19日退出四平,

每仗下来,伤员基本都是部队抬着。抬下战场,抬着行军,抬着打仗。1师出关后

打的几仗,都是1团和2团打的,3团成了“担架队”有的部队有时也能“动员”

到老乡,有的抬到没人处就扔了,有的还把伤员砸死了。

目 录
新书推荐: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