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1)
“聋子一辈子就这个倔劲,多少年了......”小脚女人嗔怨着,也是自我安慰,也是宽老老蔡的心。
老老蔡瞥了小脚女人一眼,这女人面部被火烤的通红,圆润而略带妩媚。在一起生活快一年了,第一次发现这女人还真有点小俏,不过这也是事实。小脚女人在这一带还是算的上有点姿色的,不然就不会裹脚了,因为裹脚也是一种爱美的表现的。
8 打柴遇老虎
话说那聋子的小脚女人,在那一带还真有些小名气,一者,因为裹了脚,人称“细脚子”,至于真的那个时代还至于裹脚么,无从考究,但那一带像那个年龄,女人裹脚的还真少,也许是极少,正是这个稀少,成就了小脚女人的名声。二者,这小脚女人确实还是稍有几分姿色,那个年代由于没有衣饰首饰什么的装扮,更谈不上什么整容、美体那些,纯粹靠父母的造化个人的出落,如五官、身材、头发什么的,譬如面容姣好,头发乌黑,娇小玲珑,再加上一双三寸金莲,就算是漂亮女人了。三者,就是聋子家住在村头的马路边上,没上看山屋前,小脚女人由于不能干体力活,也就整天端个板凳坐在马路边做针线活,或者在马路边的溪口旁洗衣服,或者在马路边翻晒粮食什么的,从山上到山口下,从山外到山里的路人每天不停的经过这条必经之路,时间长了,时不时搭个讪,也就熟识了,说不准还有可能的女人水性的个性的原因,也就传出去了。
却说那下暴雪的那晚,小脚女人和老老蔡守在柴火塘边,有一句没一句的嚼着陈年往事,却焦急的等着那聋子的归来,老老蔡毕竟嘴笨,除了说说当兵那会的事,就再也挤不出什么了,倒是这小脚女人看到老老蔡那要紧不慢的样子,也就慢慢的心安下来了,也就慢慢的话多了些。
“常宝,你说一下,前年你捉到两只老虎的那事,你再给讲一下,真是神奇,一个人还能抓两只老虎”小脚女人像是回忆起了一件大事,心头的那种对英雄的佩服,油然脸上。
“哦”,“你还记得那事”。老老蔡若有所思般的轻松。其实那事并不轻松,说起那抓老虎的事,那可真是一件很大的事,当时可以说是神奇的传说,神话般的活脱,这一带没有不知道的,以至于以讹传讹,把老老蔡都当成吓唬小孩的武器或者道具了,要是哪个小孩哭啊闹啊不乖啊什么的,当地人就会把老老蔡搬出来,“常宝来了,还哭?常宝来了,常宝来了”,这时小孩就乖乖的往大人怀里钻,把头藏在怀里,抽咽着,慢慢的不吭声了。你别说,可真灵的。可怜那老老蔡,什么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凶神恶煞了,讲了那么多的打鬼子、打反动派的故事,没有吓倒人,倒是这抓两只老虎,竟然让老老蔡声名远扬,特别是在小孩的心里成为恶神了。看来这抓老虎还是比打老虎厉害多了,武松打虎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人把武松当成孩子的恶神,反而在民间或者野史还把武松与什么金莲连在一起,弄成一个不伦不类,啼笑皆非。
要说这抓老虎的事,确实还真有那么回事。土改没几年,老老蔡家后边的那座山,也就是被称为牛头颈的那座山,牛头伸颈下来喝水,牛背湾的那个地方全是石头山。还真别说,也不知道这个山名是哪辈子祖先起的,后来,蔡书舟经常回乡运用地理知识察看这一带风水的时候,不得不佩服前人的聪明,那个形象简直没法形容,难怪那易经之博大精深,以至于各代皇帝的风水龙脉,甚至于毛主席的韶山冲,上屋场,更有甚者,还分析那林彪的林家大湾。蔡书舟想起小时候他家的那头水牛,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就像那牛头颈山,丝毫不差,刚好牛头到颈的地方全长满了树木和杂草,到了牛背那块,陡然没了什么树,都是凸凸的石头和嶙峋的怪洞,就像他家那头水牛,牛颈的地方都是长毛,到了牛背就没什么毛了,光秃秃的厚实的牛皮,偶尔还有被牛虻子咬的几个大疮洞。石头山里有很多的洞穴,蔡书舟他们小的时候就经常过去钻,那当然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了。其中,有一个最大最出名的石头洞,就是老虎洞了,这老虎洞就在老老蔡家孤零零的正后院后边的山腰上。这老虎洞也是老一辈这么一代代传着叫下来的,想必原来一定是与老虎有关系了。以至于解放后土改后竟然真的有老虎在洞里住着了。
这一年的一个冬天,老老蔡挑着一根戗担一大早便上了山砍柴去了。这一带依山傍水,一直是个不错的地方,古语一直说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实,老老蔡家靠上山,也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待遇,最多只是上山砍个柴火而已,做饭倒是用不上了的,主要是冬天烤火取暖了。这上山砍柴也有技巧,很深的林子倒没有什么大的干柴火,郁郁葱葱的都是绿树青树,烧不着,倒是林子与石头山交界的地方很多杂树干柴什么的,老老蔡多年的经验了,几乎每隔几天就要上一次山,所以这一天,运气也不错,不大一会,就搞到了一担很好的干柴,老老蔡用麻绳捆好,戗担挑好,就把它靠在石头岩边,掏出随身带的早上煮的红薯,慢慢的嚼了起来,还在想着今天运气不错,天气也不错,心情也不错,想着晚上那暖暖的火塘了......,可待老蔡刚啃完那最后一个红薯,便感觉到身上一阵阴冷,回过神一看,“糟了,不好”。老老蔡一丝不详的预感。天边陡的阴了起来,北风也刮起来了,那呼呼的响声,夹杂在树林和石头交界的地方,显得格外的恐怖。不一会寒雨也下下来了,虽然不大,但大冬天的雨,一旦下下来,落在身上,那可是无情至极,刺骨般的冷痛。老老蔡慌乱间本能的突然想起了老一辈说的附近好像有个老虎洞,说不好可以进去躲躲雨、避避寒。正想着,老老蔡就凭着感觉往牛背的方向找去,突然间,老老蔡眼前一黑,“嘭咚”一声,肉体与石板地强烈接触的那种响声,叫人浑身麻紧。老老蔡还没来得及顾得那钻心的自由落体的痛,那命大命硬换回来的痛,便听到了那熟悉的吼声,那经常半夜烤火时后山传来的那低回的恐怖的吼声,“完了”,老老蔡的第一感觉......
9 逃出老虎穴
话说那回老老蔡上山砍柴躲雨那会,慌急之中,一脚踩空,来了个自由落体,幸好是屁股着地,虽说那地方肉多,但毕竟还是连着骨头,抽筋般钻心的疼痛,还有那浑身的发麻和某些局部的不听使唤,只听到一声低回的低吼,让老老蔡突然的一身肉紧,那声音太熟悉了,老老蔡一身冷汗,不由得大惊:“老虎”。
老老蔡完全惊醒了,也顾不得那痛啊麻啊什么的,趴在地上,不敢乱动,屏住呼吸,定下眼睛,打量眼前这情况。原来这是一个大溶洞,上头是一个笔直的天孔洞,透过那天顶投下的微弱的余光,再加上老老蔡这双火眼金睛,妈呀,好大一个洞中世界,老老蔡终于看清了这环境,老老蔡趴着这地方刚好是一个大中庭,前边靠里的是较小的一块空地,好像是个窝,两个冒着蓝光的庞然大物矗立在窝旁,惊恐的朝老老蔡盯着。老老蔡从那惊恐不定的眼神便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两只幼虎,因为可能出生没多久,还没跟虎妈妈学会杀敌本领,只会乱吼,在窝边打转,趁着这机会,老老蔡脑子飞快的转着,当务之急怎么逃离这地方,万一母老虎听到幼虎的吼声,一路寻回,那后果......
老老蔡那眼睛鹰一般的搜寻着出口的方向,大厅两头各有一个分洞,哪头是出口呢。一般人还真难判断,老老蔡仔细观察地下的脚印和走势,大概明白了方向,只是怎么脱身呢?
擅自快速奔跑?肯定不行,因为那两只幼虎虽然搏斗差点,但奔跑和猛扑是没什么问题的。“天孔洞”﹐老老蔡突然想道,刚才跌下来的头顶上方的井底之蛙般的那个洞口是唯一的出逃的地方了,老老蔡马上仔细搜索和端详那洞子,突然发现一根从天而降的野藤蔓悬在洞壁,若隐若现,是的,是根野藤子,这东西太熟悉了,老老蔡心头一热,顿时一股暖流流过心头,大山边住了几十年,对这玩意有着特殊的感情,说干就干,不容迟疑,老老蔡试着慢慢爬起来,站直身子,陡的使上当兵那会的一身蛮劲,一纵便抓住了那根藤子,两只幼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走过来对着老老蔡那悬着的双脚乱叫吼一阵,老老蔡双手不敢松懈,使劲的往上不停的攀援,几秒钟功夫,老老蔡便攀到了洞口,可不管怎样使劲就是不行,出不去了,老老蔡一阵着急,糟了,老老蔡那绳子的裤腰带卡在哪个什么鬼地方了,怎么往上窜就是动弹不得,只听到一阵阵那可怕的尤物的吼叫,不知是那幼虎的还是母老虎的,情急之中,老老蔡腾出一只手解开了自己的裤腰带,松了裤子,双手攀着洞口的外延试着一纵,终于跃出了洞口,可是只剩一条裤衩了,老老蔡也顾不得多想,顾不得浑身的鸡皮疙瘩,和山风的呼号,以及那刺人的寒雨了,一路狂奔,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向山下窜去......
10 打虎之传说
老老蔡上次砍柴遇见老虎惊奇脱险下山之后,没多久,这一带炸锅儿似就传开了,各种版本五花八门,有的近乎活灵活现,神乎其神,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两种版本。一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说,说的是,老老蔡上山砍柴,跟一只母老虎狭路相逢,不期而遇,那母老虎一见老老蔡那眉宇间呈现的异样的英武之气,鬼使神差的就回头不迭向虎穴跑去,那老老蔡也毫不含糊,赤手空拳一路狂追,进了虎穴,虎穴里,两阵对峙,老老蔡不慌不忙,取下腰间别的那自家祖传的红苕酒大喝两口,然后大吼一声,采用武松打虎式的经典动作,三下五去二,就把那母老虎打趴下,然后就抱着两个虎崽子回家了,而且放在院子里养了半个月,四周的人们听说老老蔡老虎洞里打倒母老虎,硬是从虎口里夺回两只老虎幼崽时,都纷纷跑过来看稀奇,看热闹,那场面,好家伙,比过年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