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六节(1 / 1)
因为早先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发掘前的准备工作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就好了。随后,考古队正式进驻乾陵。因为是公开进行发掘,所以早在乾陵发掘获得批准之后,就已经正式对外封闭了景区,在整个发掘期间是不许外人进入的。
方子于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着外边那一排整齐的石像,已经就要到朱雀门了,上次他和肖晓一起来过这里,不同的是上次他是来这里的游客,而这次却是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而来的。
下了车,他们就向梁山主峰上的隧道口走去。想到这个隧道口,方子于不禁有些感叹,它对一座王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发掘的捷径。在过去的1300多年间,盗墓贼们无论怎样找都没有找到,即使是当年的黄巢,他发动了40万大军,耗时几年也没有找到。正是无巧不成书,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却炸出了乾陵的隧道口。此后,人们在它的上面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作为标记。40多年过去,如今的那棵华山油松已是四面迎风,十分茂盛了。
隧道口前的密闭气调系统两天前就已经安装好了,为了建这个系统,他们不得不将那棵华山油松移到了别处。他们终于走到了隧道口前,准备了一下,便进入了密闭气调室,看着一道道打开又关上的门,他们所有人的表情都显得很镇定,乾陵的一切已经就在眼前了。
随着最后一道密闭门的关闭,他们走到了隧道口前。隧道口是用青砖封闭的,墙上极其醒目的刻着三个篆体大字“隧道口”,看着这三个字,方子于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情不自禁的伸出右手,沿着那唐人书写时的轨迹,抚摸了一下。稍微停了片刻,他们便开始打开隧道口,由于采用的是密闭气调的方案,所以在隧道口上的第一块青砖被他们取下来的时候,不会有空气倒灌进墓中的情况发生,这一切都显得很平静。封闭隧道口的青砖一块一块的被他们给取了下来,不久眼前便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斜坡墓道。因为他们所用的是类似动物萤光的低照光源,能够照亮的距离很短,所以他们看不到更远的地方,只是感到眼前一片阴森。沿着长长的墓道他们一步步向前走去,方子于很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在一点一点的向下沉。
终于,他们走到了斜坡墓道的尽头。眼前顿时一片开阔,乾陵的地宫是仿唐代的皇城宫殿修建而成的。在墓道的尽头,他们看到了那宏伟的墓门,由于条件的限制,这道门要比皇城宫殿的大门小一些,却也大约有5米高,3米宽。看着墓门上各处精雕细刻着的象征吉祥和权力的花草人物图案,所有人都不禁连连赞叹。
“这简直就神了!”古崇仁抚摸着石门惊叹道。
就在这时候,拿在王治手中的探测器突然有了反应,发出了一种刺耳的响声,在这座古墓中显得极不协调。这个探测器是目前国际考古中最先进的,它最主要的用处就是能够帮助考古人员发现古墓中所存在的一些危险装置,比如机关。
“门后真有暗器。”队长刘庆宇看了一眼那个探测器,轻声说道。
“看来我们原先设想的没有错。”古崇仁说着向后退了一步,“大家都分开,往两边站,尽量靠紧墙壁。”
“都准备好了没有?”方子于看着大家散开后问。
在所有的人员都准备好之后,随着古崇仁的一声令下,一台机器人通过长长的墓道下到了地宫。这是一台最新研制成功的考古专用的机器人,它能够在设在外边的指挥台的控制之下,帮助考古人员排除危险,并适时将行进途中所遇到的景象传回指挥台,便于指挥台及时了解和掌握考古工作人员的状况以及该建筑物是否存有安全隐患等,以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去除了地宫石门上的大锁之后,机器人向后退出了一段距离,伸出了长长的双臂去推石门。随着石门推动的响声,紧接着一排排齐整密集闪着银灰色光泽的箭射了出来,钉在了石门前的地板上。预定距离刚好,机器人没有受到伤害,在清理了这些利箭所造成的路障之后,机器人张开了身前的探测触手,带头走进了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