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五节(1 / 1)
宾馆的房间里,古崇仁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这次主持乾陵的发掘,对他来说心情实在是激动万分,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能在有生之年一饱眼福,这是多少代志士仁人的梦想。
如此宏大的一座墓葬,1300多年间,原封未动,很有可能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人们将会一睹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激动!
即使她只留下一副尸骨,我们也可以借用现代的造形技术复原。还有那墓中可以想像的大批陪葬品,这些将会是多么的奢华!
还有那考古界一直所认为的《兰亭序》陪葬乾陵之说,也会随之而解。
古崇仁坐了起来,点了一根烟,想安抚一下自己此刻激动的心情。他的枕头边上放着此次发掘乾陵的基本方案,这个方案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了出来,上次他的学生方子于在主持发掘唐朝藩王墓时,已经尝试进行了一次。
方法就是采用密闭气调,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一套技术,在埃及和印度都已应用了多次,可以说对文物的保护很有用。
说起来这种方法也并不是很难,只不过就是一连串的七间活动房,密闭性很强,在密闭气调室内,依次人为制造墓室环境状况模拟设施,从第一间房到第七间房,一间一个标准,依次递进到第七间,室内各项指标就和墓室里一模一样了。
考古人员必须要戴氧气面罩,从第一间房进入消毒,到第二间房,关闭第一间房,如此进入第七间房,再穿越金刚墙进入墓道。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还不能使用灯光,要用一种类似动物荧光的低照光源。
一点点的往里推进,对发现的每件小物品,在无菌高洁防震状态下,都要采取隔湿避光的软包装抽真空提取,然后送到文物大库封存,一件件进行保护性的研究,大件文物,也要采取类似的方法。
看着这份方案,古崇仁不禁想起了50年前,人们在发掘定陵时所看到的一幕,当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在忙着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就是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一匹锦缎由华丽变黑变硬,着实让人感到心疼。
由于用的是土办法,所以对文物的伤害之大,仅此就可想像。50年后的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对于乾陵的发掘绝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一幕。
古崇仁熄灭了烟,关上壁灯,躺了下来,脑海中乾陵地宫的景象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