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成亲(1 / 1)
魏清泰打算把女儿送到富察氏身边,却没想分配宫女的嬷嬷生病了,另一个临时管事的嬷嬷把魏氏分到了齐妃宫里,不过齐妃宫里也不错,反正刚进宫的小宫女都是做些打扫的伙计,在哪儿都一样,魏氏就安下心来,做一个单纯乖巧的小宫女,其他的等以后再慢慢筹谋。
齐妃很快就知道了自己宫里来了一个内务府管领的女儿,不论她是否真的如表面般单纯乖巧,单凭她谎报年龄一项齐妃就断定这是个想去乾西二所的,不过齐妃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这几个月齐妃的身体明显不如以前,受不得凉经不得热,齐妃隐隐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趁着脑子还没糊涂,齐妃开始安排后事。
齐妃的身体渐渐有油尽灯枯之象,太医把此事报给了秦守中,秦守中就叫来了弘时,让他带着家眷住回宫里。弘时和董鄂氏就带着一双儿女进宫侍疾。子孙环绕的齐妃身体渐有起色,宫中众人没等来齐妃的丧讯,等来了永琏的死讯。
十月的一天,秋风初起,乍暖还寒,永琏得了伤风。弘瞻想去看永琏,伺候的人怕过了病气没让他去,过了几日永琏的病还没好,弘瞻等不及了,跑去找弘历。永琏生病的事弘历也知道,不过只是伤风的小病,弘历也没在意,弘瞻来找弘历,弘历还觉得是两个小孩子平日粘得紧,一个人的时候无聊罢了,“弘瞻听话,回房看书去,等永琏病好了就能和你玩了。”“可是,可是……”弘历还有事要做,摸了摸弘瞻的头就让下人带他回去了。两天后的一个早上,永琏没了呼吸,下人来报时,弘历没反应过来,到了永琏床前,他看见富察氏抱着永琏痛哭流涕才明白过来自己的嫡子没了。
永琏的灵前,弘瞻泣不成声,从病倒的富察氏那儿过来的弘历却恍然若梦。秦守中也来上了炷香,顺便把像傻子一样站在那儿的弘历拉走了。
养心殿的茶室里,秦守中叹道:“你大哥走的时候,我也觉得那不是真的,弘晖那时都已经八岁了,八岁了呀,早过了夭折的年龄了,后来我就明白了,这都是命啊。”
弘历静静地听着,没有回话,他看着皇阿玛苍白的头发,流下泪来。弘历呜呜地哭了一阵,擦了擦脸道:“儿想把永琏葬在儿的陵寝附近。”
秦守中道:“那就先停棺在京西的殡宫吧。”
启祥宫里,沉香对张清道:“四福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您不去看看。”
张清道:“谁没死过儿子呢,过几天就好了。”转身让人安排富察氏的额娘进宫。
富察氏的额娘第二天进了宫,在乾西二所陪了富察氏三天,三天后富察氏就起了床,安排起永琏的丧仪。
“若有憾事,不必执着”弘历念着这句话感慨世事无常,自己当初没把这憾事放在心上,实在是太过自大了,若是自己小心一些,在永琏初患伤风时就让太医严加看护,永琏或许就不会,弘历摇了摇头否认了这个可能,这都是命,意料之外追悔莫及的命,他回到房里,看到富察氏坐在永琏床上,红着眼睛整理永琏的衣物,叹息一声,坐在富察氏身边,帮她一起整理。
―――――――
十月中旬,三年两次的院试开始了,赵琦(12)、贾兰(12)、宝玉(15)都下了场。三人均通过了院试成了秀才,其中赵琦是成绩一等的廪生,以后每月都能领到公家发的粮食,宝玉和贾兰是次等的增生。三人都获得了入学的资格,可以到官办的学院读书。赵琦是宗室女之子,有去国子监读书的名额,宝玉和贾兰也用了贾家的名额去了国子监,三人成了同窗。
十一月,在一良辰吉日,宝钗坐在花轿进了贾府,和宝玉拜堂成了夫妻。宝玉挑起宝钗的盖头,看到宝钗的笑颜一阵恍惚,这盖头下面不该是宝姐姐,不对,本来就是宝姐姐。众人见宝玉呆在那里,纷纷打趣道:“新娘子真漂亮,都把新郎官看呆了。”宝钗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众人拉着宝玉出去喝酒,宝玉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地和宝钗圆了房。
新婚的宝玉和宝钗蜜里调油地过了一月,凤姐辗转反侧几夜,终于在一日请安时提出要把管家权交给宝钗。王夫人因凤姐未和她商议就做而脸色不好,老太太笑呵呵地没什么反应,宝钗看王夫人脸色不好连忙推却,最终众人决定让宝钗在凤姐身边搭把手,管些轻松的伙计。过了半月宝钗有喜,就放下伙计安心养胎,凤姐见了与平儿感叹:“这才是真聪明,我当初要是如此就不会等了那些年才有了荞哥儿。”
宝钗有孕,主动跟王夫人提及要把袭人抬做姨娘,“袭人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没名没分得跟了宝玉这些年,是时候给她一个名分了。”
王夫人是去年知道袭人成了宝玉的人了,袭人虽是从老太太房里出来的,却听自己的话做事,王夫人对袭人还算满意,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管这件事。现在听宝钗说袭人跟了宝玉多年,心里顿时翻腾起来,面上还是淡淡地道:“这些小事你看着办就好。”
宝钗走后,王夫人就叫来周瑞家的询问此事,以前周瑞家的收了袭人的好处,瞒了这件事,可现在宝二奶奶给她的好处更多,就没再隐瞒,不过看在以前的份上,往后推了一年,说是四年前的事,王夫人听了气得把茶杯摔了,“这些狐媚子,没一个好东西。”却没立刻发作袭人,不过周瑞家的知道袭人这辈子是别想要孩子了。第二天王夫人请来王太医给宝玉请脉,说是宝玉院试过后,怕有损身体,想请太医开方调理一下,实际上这个太医专精男科,他告诉王夫人宝玉人事过早,肾气有亏,需要调理。王夫人让太医开方,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给袭人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