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十六年(1 / 1)
雍正十六年正月,胤祯结束了十几年的圈禁生活,开始了新的人生。秦守中让胤祯回兵部办差,兵部正因去年的海战热着,胤祯没去碰水师,谨慎地管着自己熟悉的八旗陆兵事宜。对此秦守中很满意。
胤祯试探到皇帝哥哥对自己态度不错,就找了一个休沐日去拜访活佛,活佛没有见他,只是说缘分已尽望他珍重。
五世达\赖当初来京时只住了两个月,张业也打算住满两个月就走。清朝的京城虽然繁华,可在张业心中比不上生活多年的雪山寺庙,他想要回去了。走之前张业去了一趟长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刻上“张达\赖到此一游后”,完成了这个毁坏古迹的行为后张业圆满地结束了京城的日子,回到了他将继续生活几十年的西藏。
雍正十六年的选秀很快就开始了,褔惠选的福晋马佳氏也穿着统一的蓝色旗装,坐着马车进了皇宫。资料上说马佳氏容貌清丽性格沉稳,张清近距离观察后发现,马佳氏姿容中上寡言少语还很宅,平常根本就不出门,别的秀女还会去相熟的秀女屋里串串门,她就只呆在自己屋里,从不出门。
“你真的要娶马佳氏吗?”张清把新的观察报告递给褔惠。
“是的,她很合适。”马佳氏母亲早亡,其父工部尚书没有续娶,马佳氏就管着府中的人情往来和抚育幼弟幼妹,对断袖也不排斥,除了不爱说话不喜欢出门,其他的都很符合褔惠的要求。
四月,十五岁的马佳氏与褔惠完婚,婚前褔惠把那些男宠都放到了一个院子里关好,婚后的几个月马佳氏都没见到那些人,褔惠一心想要个孩子,对马佳氏十分体贴,三个月后马佳氏有了身孕,褔惠十分高兴,秦守中和张清也赐下了很多药材和补品。
将为人父的褔惠很高兴,每次出门都会给马佳氏带些东西回来,晚上的时候褔惠宿在书房,无聊的时候就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新鲜人。
顺郡王府里只有一个女人,因有身孕褔惠就没让马佳氏管家,马佳氏很是无聊,她实在不习惯这种清闲的日子,以前她一个少女管着偌大的家,家里有三个姨娘,三个同母弟弟,一个同母妹妹,两个庶弟,三个庶妹,马佳氏每天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现在的无聊日子马佳氏过得很不习惯。胎稳了以后,马佳氏跟褔惠提议把宜院解禁,褔惠同意了,可马佳氏等了一个月也没等来一个上门挑衅的,倒是有两个逃出府里的,马佳氏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是长得凶神恶煞了还是有个厉害名声了,这些男宠的胆子也太小了些。
那个逃出来的其中一个男宠名叫蒋玉菡,蒋玉菡本来是个唱旦角的,艺名琪官。人人都说顺郡王是个大方的,也没有怪癖好,蒋玉菡便主动搭上了褔惠,有了顺郡王罩着,蒋玉菡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只是郡王府有门禁,天擦黑就得回去,为此蒋玉菡推了很多堂会,不上台捧得人就少了,这本没什么,只是蒋玉菡发现,郡王他对自己并不上心,他对别人也不上心,主动贴上来的,郡王他查过身家清白的就接到府里,耐不住寂寞想走的,说一声郡王就会放你走,这跟蒋玉菡心里想的是不一样的,不过在郡王府的日子安慰,蒋玉菡就这么过了下去,直到福晋进门。
福晋进门前,管家就来问过是否想要离府的,没走掉管家都让他们签了卖身契,蒋玉菡本不想签,可管家说卖身契只是圆了面上的规矩,这卖身契给他们自己拿着,蒋玉菡这才签了卖身契,得到了五十两的卖身银。卖身契签了没几天,管家就把他们都搬到了宜院里,又把院子锁了起来。一连三个月,王爷没踏足宜院一步,院子里人心惶惶,有的说王爷要把他们锁到死,有的说王爷要把他们卖掉,然后突然有一天,院门的锁开了,可没一个人敢出去,送饭的下人说是福晋怀了身孕,让王爷开了院门的。大家都以为是福晋要对他们下手,战战兢兢地过了几天,蒋玉菡就收拾细软从郡王府逃了出来。
戏班是不能去了,蒋玉菡打算去投奔贾宝玉。贾宝玉是蒋玉菡在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的宴席上认识的,蒋玉菡还跟贾宝玉交换了一条汗巾子,贾宝玉年少懵懂,对自己又有心思,找个小院子安顿自己绝对没问题。果不其然,在贾宝玉常去的戏院后门堵到贾宝玉后,自己只是哭了几声,贾宝玉连原因都没问,就帮自己找到了落脚的地方,蒋玉菡就暂时安顿了下来,打算找时机出京。
大选完了就是小选,内务府管领魏清泰的女儿魏氏也坐着马车进了宫。魏氏雍正五年生人,今年十一岁,离小选的年龄还差一岁,魏清泰怕皇帝老了下一届免选,就让女儿提前进宫了,更何况小有小的好处,依女儿的聪慧定然吃不了亏。
和魏清泰同样想法的人很多,毕竟秦守中交接的意思很明显,他把大半的政务都交给了弘历,还带着一圈的子侄去看弘历理政,一副为弘历铺路的样子,三月的时候还让弘历去祭泰山,大家都在猜弘历什么时候被封太子。要封太子就要先封生母,众人的眼睛一时间都转向了后宫。
熹妃不负众望地有了动作,他给儿子塞了一个小妾,今年小选刚进宫的陆氏,十四岁的陆氏是一朵鲜嫩嫩的小白莲,纤腰雪肤很符合弘历的口味,弘历很高兴的笑纳了。秦守中紧接着就给了弘历一个八旗大姓索卓罗氏,皇上很少插手儿子的后院,秦守中此举就是在明显地告知他不满意钮钴禄氏的行为,被打脸的钮钴禄氏又老实了起来。弘历倒是理解皇阿玛的意图,于是他很给这个方脸大眼睛明显不是自己的菜的索卓罗氏面子,每月都会去几次她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