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十三章:冯家财的离开(1 / 1)
B
从制作阴模到制作子模具,再到注浆压坯,以及补坯、修坯(磨坯)、补水、蘸釉、扫灰这些工秩都按部就班的完成了。
这是流水的过渡,没人在意其间少了环节、偷工减料、出了漏洞,只有等到瓷器出炉时,他们才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称赞……引发一场场口水战,所以一窑瓷器能否烧好便受了所有人的期待。当瓷器从窑中拉出来那一刻,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挤到窑前参观自己所做的贡献。
对于古彦,做为老板,他不是单纯的要求的一道工秩的完美,他期望所有的瓷器都能让买家拍案叫绝;做为老板,他不可能各细节都严格把关,但他总能在烧好的瓷器身上“窥一斑而见全豹”。
因此瓷器每次出窑,他总是比平时快半个钟头到工厂,在他亲自检察过后才允许卸窑。
冯家财因为工作关系成为大伙的重心,他的举动也就关系到了每个人,似乎一锤定音的是他,但是,他只是给予人们一种期待,仅此而已。
10月15日早上,冯家财下“军令状”后的第一窑烧好了。
这天古彦起了个大早,他要验证冯家财所做的承诺——成品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窑门打开,许元春、黄义康、兰加强将窑车拉出,将车子固定,那里就成了一个展台,二十多号人把“展台”团团围住,兴奋地拿拈细瞅着刚出妒的瓷器。
周伯达站在古彦身边,不断地从古彦手中接圆筒杯、杯子、茶壶,又不断地放回去。古彦笑着说:
“怎么样周师傅?这老顽童烧得还行吧!”
“可以!”
周伯达也喜滋滋的,他看上去比古彦更加兴奋,在场的每个人也都兴奋,大部分瓷器成色都不错。
“看来这人就是骨头痒,非要针扎才舒服。”古彦轻轻敲击着取出的笔筒杯,那杯似有灵气地发出清脆的叮叮声,尤如空谷足音。
他接着说:“很久没听到这么清脆的声音了。”
周伯达说:“还好吧!这一窑算是最让人满意了,希望冯师傅再接再厉,这样就可以提前交货了。”
“希望如此!”古彦松了一口气。
这时,许元春走到古彦身边,拿出一个圆筒杯说:“老板这个好,完美无瑕的,可以摆在你的办公桌上了!”
“嗯,不错,就连黑点都没有,看来这次泥巴也不错,亏得上次提醒过供货商要给我好的。像这种即能卖个好价钱,又省了我们贴花的钱。再找找看。”古彦把那个完好笔筒杯握在手里如获至宝一样。
古彦说:“小兰,今天这一窑你来开。像这种,等下都送到我办公室来。”
兰加强接过杯子端详了一阵应了声:“好!”
再三巡视后,古彦挑了几个特别好的带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