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七十三、议和(1 / 1)
真宗决定御驾亲征,由寇准、刘美随同指挥。同率二十万大军日夜行军,很快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先驻扎。
但前线来报,辽兵势大,真宗一听,又开始犹豫,想退兵。
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可是……
真宗还是有点胆怯。
“皇上,请先喝杯参茶定定神。”边上一小兵端上茶。
那声音怎么这么熟悉?
真宗惊喜地回过头——明珠?
是的,穿了士兵服的明珠朝他暗眨了眨眼,示意他莫声张。
真宗大喜,接过茶,“寇爱卿所言有理,你先退下,朕考虑一晚再作决定。”
他这么说,寇准退下了。
现在营帐只剩真宗和明珠,真宗一把拉过她,“这么危险,你怎么来了?”
他又惊又喜。
“明珠说过,会永远陪伴在圣上身边的。”明珠笑。
太好了!
真宗揽过她,安心不少。
“圣上。”明珠说,“寇大人说得很有道理!圣上已经出兵亲征,现在只能前进,决不能后退了。而且前线士兵都盼望着圣上的到来,圣上的出现,就是他们的希望啊!能否战胜辽军,都系在圣上一人身上了!”
有明珠的话,真宗勉强答应了。
真宗终于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振。
真宗刚在澶州城驻扎。刘美就匆匆赶来,“皇上!澶州县令率父亲拜见。”
这种小事,何时都可以,真宗皱眉,自己刚来,还没得空休息呢,明天再说。
他刚想回,但边上的明珠阻止了他,“传!”
“皇上,澶州县令率父亲来见,必定有要事!”
听明珠这么说,真宗也就不再拒绝。
县令看上去才三十多岁,其父亲五、六十岁,精神倒还矍烁。
两人进屋拜见圣上。
只见县令朗声道:“澶州县令宋大捷携父宋捷拜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大捷?
真宗一听,欢喜万分,真乃吉兆啊!
“是啊皇上!”边上刘美附和,“皇上一到澶州就听到宋大捷、宋捷的好消息,看来是上天的吉兆啊!”
他边说,边看向明珠,没想到明珠叫他先行安排,竟然还有这个深意。
是的。
明珠曾读史书,尤其为此次出征,连夜看了先帝亲征的各种记载。
想当年,先帝初登大宝,为显示登位战绩,就亲征北汉。当时与辽有和约,辽乍闻宋朝伐北汉,君臣还真吓一大跳,忙遣使来问:“何名而伐也?”先帝太宗血气方刚,拍胸脯言道:“河东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此种毫不把辽放眼里的豪言壮语,太宗以后再也听不到半句了!
根据史书记载,先帝亲征北汉途中,来到澶州,有一名县级文官于路中献策言事,此人姓宋名捷。“宋捷,宋捷,宋朝大捷!”太宗见此姓名高兴,认定必克北汉。后果真如此。
明珠看到这里,觉得是个机会。
她赶紧让刘美先一步查探宋捷此人,幸好宋捷尚在人世,他当时从小小文员,连升三级,因为名字的缘故,还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宋大捷,现在他儿子也在澶州为官。
于是明珠命刘美先加封宋大捷为澶州县令,命他第一时间带父晋见皇上。
她知道,皇上最喜祥瑞、征兆之事,这个典故,一定能让皇上龙心大悦,信心大增。
所以,皇上一进澶州,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他们父子进见。
果然,皇上大喜。
刘美和寇准亲自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一时取得了胜利,扭转了全局。
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
“议和!”真宗大喜,能够这么快结束战争,而且辽朝先提出议和,实在是太好了,事不宜迟,他决定立即去办,以免有变。
“皇上!”明珠皱眉,“现在正是宋大捷之时,辽在下风,怎么能听他们的说议和就议和?应该乘胜追击才是!”
明珠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毕竟妇人之见。边上的刘美有些不同意。
“皇上,虽然宋大捷,但官兵连月征战,已经都精疲力竭了,如果再战,也许会再次胜利,但如果议和,则更是全体官兵的共同心愿。”
明珠看向刘美,他说的没错,但辽说打就打,说和就和,岂不是小看大宋很没面子!
刘美知道明珠的心思,确实,现在宋占上风,但皇上的安危更重要。
皇上亲征多时,难得有机会获得胜利,可以回朝,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寇准也是这个想法吗?”明珠问。
真宗又犹豫了,其实寇准和明珠的想法一样,主张不能轻易就言和,应该再乘胜追击,打到辽国后怕,今后不敢轻易发兵。”
可是,刘美和其他将令的意思也更合理。
“文官怎么知道那些上阵杀贼士兵的辛苦。一味进攻,虽然有胜利,但毕竟也各有损伤,劳民伤财。战争永远不会是仁慈的。这并非吾皇仁君爱民所愿。”刘美说。
明珠没想到,堂堂天不怕地不怕的龚世倾在官场久了,竟然也一副官腔。
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是进取多于现在的保守。
“没想到娘娘在宫里待久了才是麻木了,如果是以前,娘娘一定悲天悯人多过争斗!”刘美私下拉过明珠,反驳。
明珠瞪大了眼睛,他这么看她?
以前不争,是为自己,现在她争,是为大宋,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虽然议和是好,但辽国狼子野心,想打就打,想和就和,不一定下次又想打就打,大宋还不是一样疲于奔命。只有现在趁胜追击,才能让他们不敢小看大宋,今后不敢轻言出兵,大宋才能一劳永逸!”
真的是这样吗?
刘美看着她的眼睛,你敢说,你没有一点私人感情在内吗?你不是想报复萧太后和辽圣宗吗?
明珠怔住。
私人感情?她有吗?
“我没有!”她楞了一下,说。
好!但愿你不要为了今天的话后悔!
刘美见劝不了她,离开了。
真宗见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终决定议和。
“先去探探辽国诚意,再做决定。”
但派谁去议和呢?这又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寇准贵为宰相,虽然身份合适,但他一介文人。武将曹利用倒是功夫了得,但又不擅文。
但放眼宋军,刘美能文能武,是最合适人选。
“不行!”明珠又反对,“刘将军负责贴身保护皇上,不能离开。”而且她知道辽国那边认识他,谈和似乎不宜。
见皇上如此举棋不定,一直要神秘地回去再议,寇准等人难免心生狐疑,这皇上是不是还有什么神秘人物、军师,要私下商量呢。
“皇上!”寇准这天脾气又上了,竟然径直随皇上回到他的居处,想问个究竟,然后就看见了侍卫打扮的明珠。
曾在大殿宴会,寇准见过刘修仪,没想到,这女人这么大胆,竟然随皇上一起出征。军中不准女人随行是规矩,但她竟然如此无视规矩,真宗也太宠她了。
寇准一阵不满。
“皇上!”他刚想质问,刘美及时进来,先说了:“皇上,微臣愿去辽营商谈议和之事。”
不行!
明珠既然被发现了,也就顾不得身份了。
后宫女人不仅出征,竟然还干政,寇准吃惊不已。
真宗看着他们,为难不已,只要同意:“就由刘将军去议和,寇爱卿草拟条件,马上去办。”他不给他们彼此进言的机会。
真宗看了明珠一眼,被发现是无奈,但如果明珠再阻止刘美去议和,恐怕更遭话柄,说她偏袒自己的亲戚。
明珠看了刘美一眼,无奈——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不是因为偏袒亲戚,而是因为你会被认出啊!
有时候熟悉更能谈判。
这是刘美的想法,明珠也没办法。
刘美和副将曹将军曹利用一起去辽营和谈。
谁知从早上走的,到了晚上,曹利用却一个人回来,并带回一个惊人的消息。
辽军扣下刘将军当人质,并提出要宋国每年给辽白银20万两,绢30万匹,换辽军撤兵和交回刘将军。
简直岂有此理!
真宗和寇准他们都气怒万分。
“臣妾早就说过,和谈不得,一定要给他们痛击!”明珠恨。
“臣倒是觉得,都是后宫乱事!”寇准则全怪明珠。
好了!
真宗见他们彼此责怪,一时烦乱不已。现在怎么办?
辽国的条件实在苛刻,实难答应。
但现在刘美又在他们手上。
“皇上!”寇准看了明珠一眼,“臣以为继续乘胜追击,不予理会辽贼的无赖!”
“不行!刘将军的安危也很重要!”明珠反对。
“刘将军也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寇准坚持,“不能让辽贼小人得志,出尔反尔!”
这倒是!不能因为一个刘美就受制于辽。可是刘美是明珠的哥,真宗看向明珠,为难。
都是坏在这后宫女人手里!
寇准恨恨。
“皇上要赶快定夺!”边上曹将军说,“辽贼只给三天时间答复。”他担心不已。
怎么办?
真宗看看明珠,又看看寇准。
“别说三天,皇上!”寇准激愤,“现在就开战!打个辽贼措手不及!让他们别以为抓了个人质就可以威胁大宋!”
“不行!”明珠急,“皇上,给臣妾这三天时间。”
你给女流有什么作为?
蔻准和曹利用不屑。
“这三天,皇上可以根据蔻宰相的提议调整兵马待战,如果不能救出刘将军、和谈又失败,三天后开战也不迟!”
明珠的话似乎也有道理。
“好!”真宗点头,“朕就给你三天!”
寇准和曹利用对望一眼,三天,要深入辽营救刘将军,难。
是啊,明珠,你要怎么做呢?
“皇上,请皇上一定要先答应明珠,不管明珠做什么,皇上都要相信明珠。”
那是当然,真宗点头,她都跟到最前线了,他一定会相信她。
“那请这三天,皇上别管明珠做什么。”
你究竟要做什么?真宗好奇。
“明珠!”真宗担心,“你千万别做危险的事让朕担心啊!”
“放心吧,皇上!明珠决不会让刘美和大宋陷入危险的。”明珠坚定地说。
得到真宗同意,她先急急写好几行字,“皇上,请准备弓箭手!”
她把自己那颗一直戴的明珠取出,那明珠曾被圣宗摔过,摔扁了一小块,但依然硕大夺目。
把信和珍珠一起包好,秘密交给弓箭手,要他们射到辽营。
能不能救刘美,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