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1)
管理就是发现问题,然后通过领导力解决问题,我理解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首先是要找到问题,然后攻克难题,其中还有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
上 个星期我们参加一个客户的员工大会。这家客户作为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伙伴中仅日本的一家公司就派了200个高层来参会,这个公司在日本的销售冠军也 在台上,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做到销售冠军?他说:第一重要的是,反省、检查。他一天东奔西跑,回到家里就检查我今天拜访了哪些客户,哪个地方我做的还不 够,哪个地方还需要改进。他每天坚持反省和检查,这就是他讲的认真。
第二点就是不断地去找新的方法。知道问题以后怎么去改进?像他这种做事的方法,你可以发现这个企业的管理确实很精细,做得非常到位。这其实就是刚才张总讲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适的情况下用合适的方法解决。
您 还讲到行业化,要用行业来不断吸引人。去年,在行业化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行业“特性”。可以把ERP打成微观的,我理解在大的流程里面,在某一个环节 里面再去深度挖掘细节的观点。其实ERP在要针对每个行业都做到如此细节,是有相当难度的,要依靠平台才行。通过金蝶的BOS平台,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其 他操作人员就可以随时实现企业的细节的管理。
吕总(大田集团副总裁):大田应该是从1993年开始创办的,到今年10多 年的时间。从规模来说,在物流这个行业的民营企业中,目前是排名第二,大致的业务定位是以高端产品为主。从1992年开始,我们就踏上了所谓的国际化之 路,从199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聘请外籍的高管,到目前为止,大田有10几位外籍高管,我们未来的CEO也是一位外籍人士。物流这个行业,之所以和其他行 业不同之处可能就在这里。
目前,大田的产品主要是空运、海运、仓储物流,另外还有一个覆盖范围不是很大的路域网络,这几块构成了以合同物流为核心的销售方式。
说到管理创新,我个人认为:管理创新首先应该从产品开始不断创新。管理一定要出效益,管理一定要好市场结合起来。只有产品创新,在市场需求的灵敏度上加强,企业所有更新和变化就有了龙头。
刚才我谈到:在金蝶ERP的实施过程中,也希望你们分行业。
人 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实施,实际上不是一个软件实施的过程,而是管理流程再造的过程,这个流程运用的更多是管理的智慧,特别是行业管理的经验。希望你们和一些 行业的顾问咨询公司,比如说管理咨询公司,人力资源顾问公司进行合作、共赢天下,和其他行业的人“共赢天下”,这是一个挺高的战略。打破行业界限形成有效 组合,把社会的资源也变成企业的资源,核心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这个问题就是从管理的梳理,到最后软件的实施,需求就变得很清晰。软件的实施过程就是管理 的梳理过程,所以我理解产品的创新更多的是从解决客户的问题入手,客户的问题就是创新的机会。
面对立体竞争,大田这么多年的体会就是要 迅速反映,迅速地拿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这对企业是非常大的挑战。所以我个人认为既要强调标准化的管理,但又不能过于标准化。当我们过于标准化的时候实 际上就形成了固化,其实这个动态还是有一个基准,然后不断去变化、去调整,金蝶的ERP的实施过程实现了这点。
谈到建议,我的第一个建议和张总一样,需要联合行业专家,或者培养出自己的专家队伍,或者有一批专业人员完成行业标准的制定,这样一个产品从简单的ERP变成行业的解决方案就很好。
第二、软件模块更加小型化一些。企业的变革无时不刻在发生,模块小型化就可以快速地响应变化。
第三、在未来的产品里面适度地开放给客户一些东西,让客户去完成对某一个性化需求明显的领域进行再细化开发的工作,这样既节约成本效果还好。
徐总:你刚才讲的非常重要,特别是最后一点,我们的ERP要开放给客户,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谢谢您!
李总(深 圳市易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一些特殊性,我们这个企业是生产消费品的公司。比如说MP3,我们去年就做了500多万的东西,这500 多万里面种类繁多,产品有不同的颜色,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一个产品的寿命是3到6个月,超过6个月这一产品再想买就很难了。这样,企业的经营就很难控制。
我们公司是一个民营企业,去年的营业额为10亿,员工700人。现在我们侧重于海外市场,80%的市场在欧美、中东和南美,最多是的欧洲。 对于国内市场,我们现在是想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争取逐渐将公司形成自然、流畅、高效、有活力、长期运行的机制。在此发展过程中,我们管理的问题也逐步 体现出来。刚才提到管理创新和产品的关系,我也非常同意。再一个是你能否将市场信息结合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创新能力,并实实在在地为产品做服务。选择金蝶 有一些个人的东西。因为我在北大上MBA的时候,记得当时徐总来做过报告,对徐总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金蝶也很了解。还有就是通过金蝶ERP的实施切实体会 到的金蝶文化。金蝶的团队精神非常好,无论是销售、实施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非常敬业、非常认真。
我们也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金蝶ERP的,真正完整运行是在2005年,这也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刚开始用这个系统时,遇到了的最突出问题是我们产品的多样性,也就是需要系统进入到能够非常灵活处理不同种产品的变化,这也反映出行业个性的问题。
ERP的核心是统一的,但中国的行业非常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行业的特点。而即便是在同一行业,每个公司、每个集团的习惯也各有不同,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做法。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线的话,很容易就引导偏差。
从 金蝶的ERP系统看,应该说有三个层次,一个是核心层次,第二个是与行业相关的中间层,我们按照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版本的ERP,比如/3建筑版,K/3冶 金版。第三个是和每家公司的特点相关,这个数量众多,金蝶可以尽可能去提供个性化的平台,客户很容易就能够改变配置。这就是第三层次的要求,金蝶可以有选 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而其余部分可以通过平台来实现个性化,让用户自己来完善,使优势资源最集中。
说到建议方面,我也非常赞同张总刚才讲的分行业。我想再加一点,这里面涉及到对国情的理解问题。
中 国的企业发展的历程跟国际上的企业有很大不同,这也导致了ERP在中国实施起来,难度反而会比国外企业更大。因为国外的企业一直是资本制度这种发展的模 式,包括学校的培训、教育,管理的课程开设都让青年受到相同的教育,因此它的语言、流程再造也好都比较趋同,这样反而比国内容易。咱们国内搞ERP应该怎 么走?我觉得不能完全西化,也不能过分地强调民族特点,因为这可能会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比较好的是会兼顾中国目前这种国情的特点,但一定要瞄准最接近于理 想模式的方式,我觉得还是要先理解西方企业中间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然后组织一些高层的产品规划人员、系统的分析人员真正找到管理的核心,也就是它的主 线。接下来再去适应国内不同种的特点。通过借鉴西方的经验去找到中间核心的主线,让我们的产品往主线上去靠,再想办法结合中国的特点,结合我刚才所说的第 三层次的模块来适应中国的一些特点。简单地说,分行业是应该的,也应该瞄准国际化中间的核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主线上,次要的东西根据实际情况做调配。
最后一方面的问题,徐总也讲了管理创新。
管理就要保证企业的机体比较是健康而且是有力的。从外部看企业,就是徐总所说的市 场灵敏度问题。首先我们自己必须两个都要兼顾,一个是我们要注重管理,把管理变成主要的侧重,使我们的肌体不要出现病态,能够永远保持高效,同时我们必须 要保持市场的灵敏度,能够不至于忽视了客户,最后导致落伍。
徐总:过去我们在产品内部研讨的时候也讲到,如果将产品划分成核心层、中间层、应用层,那就能够做到更加快速地反应。
李 总:实际上就是一个品质性结构:核心层就是一个模块,要用最大的气力把它测试到100%不会出问题。中间层就是按照行业来划分的,这个也要把它做的非常可 靠,因为行业的代表性非常强,比如专家要在中间层发挥作用,要让他们透彻地理解行业特点,再加上刚才所说的一定要借助国际化运行的模式,这是不可忽视的一 面。第三个层面是考虑帮助企业解决一些信息化的特殊要求。
范总(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公司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应该最全面的。我们企业目前定的行业比较清晰,国内的激光应用是比较新兴的行业,市场比较大,但是还在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行业开拓不是很广泛,目前只在比较局部的行业应用,用户还需要有一个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