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1)
“我怎么办?为什么不能像父亲那样出色?”沃斯这样问自己。每一天,他都不快乐,因为他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安妮是父亲为他请来的家庭教师,她很奇怪沃斯总是沉默寡言。
“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快乐吗?”安妮问道。
“我没有个性,也从没有获得过成功。”
沃斯对安妮说:“你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而我作为他的儿子,却非常平凡。对学习不感兴趣,几乎找不到可以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我是个笨蛋。”
“哦,沃斯,你听过一句话吗?”安妮问。
“什么话?”沃斯抬起了头,看着安妮。
“世界上没有笨蛋!”安妮说,“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而我现在把这句话告诉你!”
“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或许你不擅长某些东西,但总有你擅长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安妮接着说。
“所以你要去寻找你所擅长的,也就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一定还没有尝试过飞翔的感觉吧?”
“好吧,也许你说的对。”沃斯轻轻的说。
“好棒的感觉!”他兴奋地对安妮说道,“我擅长于飞行,仿佛我天生就有这种本领。我把一切都投入到这疯狂的追求中,并由此获得了自信心。”
沃斯终于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他也从此获得了自信和快乐。“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我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能力,我会飞翔。”他常常这么对别人说。
长大后的沃斯接替了父亲的公司,并把公司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比他父亲那时候还要好。公司的规模已经是当时父亲公司的20倍。
教子智慧: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时,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实上,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数学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动觉以及两种类型的个人理解力,即我们理解别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梦想、恐惧和烦恼的能力:或许孩子不喜欢写作,却可能在设计上很有天赋或者有能言善辩的口才。深入挖掘你的孩子的优点,就可以将他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
第18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18)
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歌德小的时候整天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题,面对一些不符合逻辑的问题妈妈并没有呵斥他,相反还夸他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歌德5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正在做饭,歌德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他忽然向妈妈问道:“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说:“你想想看。”
歌德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
看了好一阵子,歌德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儿子:“宝贝,你的想像真奇特。”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赞美他的回答是世界上最棒的。后来这位歌德成了世界著名的哲学家。
教子智慧: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家长,大多会惊叹发明家的想象力:“人家那头脑是怎么长的?”其实,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只不过有的家长注意到了,更多的则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扼杀了。
燕燕打算盘
三年级的时候学珠算,首先要过的是打“百子”关。燕燕打算盘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每次打百子都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觉。
父亲没有责备女儿,而是经常鼓励她,并决定帮她找到打算盘的感觉,让她相信自己行。
一天,他把女儿叫到身边说:“爸爸相信你打算盘是绝对会快的。”
“爸爸,为什么说我会快呢?”女儿不解地问。
“你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上幼儿园?”
“没怎么上。”
“对啊。别的孩子小时候都受过一系列的手工训练。而你没有受过训练,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你还慢。我们来做个试验,爸爸拿表给你看时间,爸爸不相信你会慢。”
女儿跃跃欲试。
为了保证女儿的成功。父亲把加到整十数的答案都写在旁边。婷婷打得很慢,可答案绝对是正确的。她每加十位,父亲就为她欢呼:“对了,又对了。”
第19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19)
“爸爸,慢不慢?”女儿望着父亲的眼睛寻找信心。
父亲激动地说:“真不错,第一次就全对,我小时候练五六遍都没打对,还弄得满头大汗。”女儿兴趣越来越高,本来最怕打百子的她现在却不愿停手。
“爸爸,我还要打,我还要打。”
第二天,动作快了;第三天,又前进了一步。就这样动作越来越快。不到四十天,居然从二十多分钟发展到1分30秒打完。
教子智慧: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意志薄弱的孩子来说,失败可能造成沮丧的心态。成绩不好的体验可能会是使孩子厌学。从进步走向新的进步,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尤其是孩子更是如此。
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罗森塔尔教授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年级共18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情绪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挑选出来的,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个学生更聪明。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第20节: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20)
教子智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会间接的产生巨大的效果。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孩子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对孩子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是一个无意识的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
赏识使孩子成材
爱因斯坦都4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了,爱因斯坦功课很差,表现得仍然很平庸,训导主任曾向爱因斯坦的父亲断言:”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面对人们的讥笑和议论,尤其是面对训导主任给儿子下的结论,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并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爱因斯坦一定能成才,并且期望他能做出伟大的事业。
为了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父亲为爱因斯坦买了积木,让他搭房子,搭好一层,便表扬和鼓励一次,结果,爱因斯坦情绪高涨地一直搭到了14层。
父亲还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爱因斯坦建立自信,消除爱因斯坦的消极情绪。而父亲的赏识,也点燃了爱因斯坦心头的希望之火,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使他以一种不断进取的心态,努力奋进,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的物理学家。
马尔科姆?戴尔科夫是美国著名的专业作家。他的成功也同样源于老师的赏识。
上中学时,有一天,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读完了小说《捕杀一只模仿鸟》末尾一章之后,接下去续写一章。
事隔多年,戴尔科夫已记不清自己当时究竟写了什么,也记不起老师给他打了多少分。但他的确记得——并且永生不忘——在他的作业后面,老师批注了四个字“写得不错!”
这四个字,改变了戴尔科夫的一生。受到老师鼓励的戴尔科夫回家后立刻写了一则短篇小说——这是他一直梦想要做但又决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学校时光里,戴尔科夫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总是带给老师评阅。老师严肃而真诚,不断给他打气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