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1)
看完了,就捐给我们的英才学院的图书馆,或者送给喜欢的朋友。连夏杨现在也是经常把书当成礼物,送给朋友或同学。
比起其他的消费,买书可能是我们家目前最“奢侈”的一项开支。
怎样培养并增强孩子的阅读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阅读兴趣。我想,无论是我对夏杨早期识读的训练,还是床前故事,都是在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另外,在给孩子买书时,也要选取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的书。
有一次,我在书店里帮一个朋友的孩子选书。看见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女孩,很兴奋地在五颜六色的图书前翻看着,还一边喊着:“妈妈,我要这本!妈妈,我还要这本!”我见小女孩拿的都是色彩很鲜艳的动物、卡通类的,是她那个年龄适合的。这时,她妈妈,把她手里的那些书夺下,拿起一本唐诗,对女儿说:“宝贝儿,你不能总看这些书,得看点有用的书了。”小女孩带着哭腔说:“不嘛,妈妈,我就是要动物的……”
读书是一种习惯(3)
我想起一句话: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他智力开发、知识积累的过程。父母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一旦有了兴趣,读书就成为他的一种快乐生活行为,他自己就会不断阅读,终生受益。
和孩子一起读书吧!悠然神往中,我们会超越平庸的日常生活,遨游在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
成功来自专注力(1)
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在那里,用小镊子细心地夹起每一个小部件,努力拼插着一艘战舰。他已经在那里差不多坐了三个多小时了,那份耐性,让妈妈在一旁不忍打搅。
终于,他大功告成了,他拿着这个作品,很有成就感地跑到妈妈面前,给妈妈展示他的成果……
这是夏杨小时候家里最常见的场景。
夏杨小时候喜欢玩拼插玩具、积木……只要他在专心地玩,我和家里人一般不会去打扰他。因为我知道,成人也不喜欢被迫停止有趣的游戏或将成的事情,更何况是视游戏为至乐、喜欢成功的孩子呢!
玩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还可以锻炼、培养他的专注力。一般情况下,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兴趣正浓的游戏或活动,以防养成他做事不专注、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虽然夏杨上学后一直成绩很好,但在他上学后,因为我和他爸爸正处在创业的前期,基本没有在他身上花费很大的精力。他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在英国学习,他爸爸在同济大学进修德语。夏杨跟着他的姥姥在国内,但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我不在身边受到影响。这和姥姥在他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关键期付出的心血有关。姥姥帮他养成了课后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我们对他专注力的有意培养,也给他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打下了基础。
我认为,一个学生课业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在课上很专注地听讲。 我看过一项资料统计,天才和弱智在人群中不到1%,99%的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一百个孩子里,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就那么几个,更大程度上是他们上课时专注力的区别。
一个人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需要从小一点一滴训练养成的。从夏杨出生到他上小学,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努力让他在玩游戏、听故事中,使他自然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
首先我们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
夏杨小时候有一个阶段最喜欢拼插玩具,我就给他收集了很多他感兴趣的模型,如战舰、汽车、飞机等,让他来拼插。他会把最微小的零部件,用最大的耐心,在他可能坚持的最长的时间里,很专注地把它拼好,这个过程有时是一个小时,有时是三个小时,完全靠他个人的兴趣,以及由此产生的耐心和毅力。这个时候,我们大人从不打搅他,而是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抓住和利用这一培养他专注力的时机,让他专心致志地完成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锻炼了他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毅力、一坐坐几个小时的持久注意力;他完成“作品”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都是他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获得的。
小时候他还喜欢玩磁铁,那些碎铁末儿、钉子,铺了满满一地。我鼓励他尽情地去玩。他坐在地上,有时一玩能玩半天。玩水、玩沙子、捏橡皮泥、搭积木……玩的过程就是一个小孩子学习的过程。他的专注力、他的观察力、他的探究精神就这样一点一点养成着。
有的父母经常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给孩子安排一些事情,比如在他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有的父母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和孩子“对着干”:“别玩了,该练琴了。”或者说:“你没听见吗?马上过来吃饭。”实际上,这些事情耽误一会儿都不是大问题,而孩子在全身心地进入他正在做的事情中,你打断他,就失去了一个锻炼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机。也许作为大人会觉得事情毫无意义,但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来说,这些良好行为的不断重复,恰恰是可能对他的一生都有影响的重大的“细节”。
记得那时我给夏杨讲故事,他有时候会喜欢我反反复复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大人的心理往往是,“哎呀,我都讲过几遍了,你怎么还听这一个啊?”我从有关孩子教育的书上看到,反复给孩子讲同一个老故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对他的专注力进行培养。给幼小的孩子读书,可以帮助发展孩子专注的能力、聆听的技能等,这种很随意的行为,却会对孩子的将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成功来自专注力(2)
比如《小兔乖乖》这个儿童故事,我就给夏杨讲了不知多少遍,只要他要求我给他讲时,我就不厌其烦地反复讲给他。因为只有在那个时期,他才会自然地接受来自父母的这种有意识的专注力的训练。等到他会说:“不听了,我都听了几遍了”,那时就已经失去了训练专注力的最佳时机。当然我给他反复讲一个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兼顾到他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主要的还是那种暂时看不到结果的专注力的培养。
夏杨有一个特点,就是专注力特别强,做事精力集中。从小获得的这一素质,对他今天学习生命科学,在实验室做很枯燥的需要长时间完成的实验,都是非常有益的。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有一种说法,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二十一次重复。父母应该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引导和保护他的兴趣。
夏杨的学龄前期,我对他的教育除了给他做一些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刻意回避了让他接触小学课本上可能学的东西,有意地让他接触他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内容,进行无意学习。我认为,如果小学学习的内容让他早接触过了,他在课堂上再接触时,就淡化了他渴求新知识的求知欲,就会使他失去课堂学习的乐趣,不但不能让他很专注地听讲,反而容易使他的注意力涣散。孩子一旦有了课堂上注意力涣散的毛病,即使他的智力水平不低,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
一般来说,智力正常的孩子,只要在课堂上能够很专注地听讲,成绩好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小学的一节课,就学几个字母或一页书,对于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接受和消化不会存在难度,只是专注力是否足够的问题。但从大脑的规律讲,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暂,因此在有意识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时,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有一句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英语有一句名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知道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1)
人生的很多完美中都有遗憾。如果到今天让我说我的遗憾,那就是我以往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我的亲人,包括我的儿子和丈夫。我只能在心底里说:“在你们真正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不遗余力。”
人生百年,也不过三万多天。屈指算来,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
既然我选择了事业和家庭一肩挑,那就只能把有限时间的价值最大化了。
有一位记者问我:“你十年做了十件大事,还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剑桥博士,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时,我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天二十四小时,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眠,八小时业余时间,吃饭在内。如果我把业余的八小时,基本用来做事了,包括教育孩子。那就等于一年我多了两千多个小时,十年就是两万个小时,二十年就是四万个小时。这四万个小时是在工作、学习或荒废,作为同一个人差别就这样形成了。
有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年轻夫妻,他们的孩子也同时和他们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