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风波(1 / 1)
半钟茶后,孟客之终于回来了。
景然笑道:“孟大人贵人事忙,让我们好等。”
孟客之笑道:“不巧了。一大早就被刑部叫了去,现在才回来。”
刑部?刑部和知书院又有什么关系?
我缓缓用茶杯盖子拨动着茶叶,偷眼却瞅见曾阅嫩生生的小脸儿一抽搐。
小嫩狐狸许是被“刑部”的大名给吓着了。
景然挑挑眉毛,压低声音道:“孟大人,莫非有升迁刑部之意?”
孟客之摇摇头:“非也非也。朝廷恐要修律例。下官不才,曾研习过律法,刑部李大人让我去帮会儿忙。”
曾阅终于毕恭毕敬地轻声道:“孟大人真是博学。连律法都如此精通。”
孟客之朝他看了看,道:“哦,原来是曾大人。”
曾阅双脚并拢,道:“不敢不敢。下官曾阅,拜见正史大人。”
孟客之笑道:“我认得你。最近忙了些,没有好好和你们新近进来的同僚们探讨一番。是我的过错。”
景然笑道:“好啦好啦,你们别再这絮絮叨叨的了。孟大人,我看曾阅这孩子不错,他的才学你也是知道的。孟大人可要好好栽培栽培。”
曾阅的脸上一片喜色。
孟客之嘴角朝上一弯:“那是自然。”
我适时端上糕点,笑道:“列位大人,来尝尝太子府新出的糕点?”
孟客之双眼在我脸上一转,笑道:“太子府总是这般推陈出新。才出了个亭亭糕,此番又出了个什么新鲜玩意儿?”
我笑道:“太子府有像我这样的闲杂人等,自然有功夫去研究这些新鲜东西。怎么比得上孟大人,都到刑部去帮忙了。”
景然摇摇折扇:“对了,孟大人,可知刑部要修的是哪些律法?”
孟客之道:“下官不知。只是刚才过去的时候,还碰到了户部的岳大人。”
先前的户部尚书杜元耘倒台后,继任的尚书是岳盟海。
孟客之又道:“对了,今早在刑部,下官还远远瞧见了太子爷。”
景然折扇轻摇,看了我一眼。
曾阅也睁大了眼睛,往我这儿瞧。
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孟客之也转过头来,笑道:“可对?太子好一阵子没有回府了吧?可知究竟是何事?”
我叹口气,道:“确实不知。列位大人就别问下官了。”
猜着是杜元耘的事情。但朝中风云变幻是常事,也说不准。
顿时无话。过了一会儿,景然终于换了话题。不过是翰墨书法,曾阅颇有心得,惹得孟客之频频赞赏。
这只小狐狸,今日算是他成功了。
又喝了几杯茶,我起身告辞。孟客之送我出来。
知书院门口,我正要上轿,孟客之突然叫了声:“兰舟。”
我一愣,随即回头,一字一顿地道:“孟大人?”
他眉头一挑,终于改口道:“任大人,今日,你一直没有问我,殿试那日,为何没有如之前之约,往太子府给你送来消息?”
终于有如此一问。
刚才那几杯茶的时间,那样的无事和闲谈,都是在假装。
我迎着他的目光。
他唇边一抹笑意:“如果我此时说,我那一日确实写了字条,正要派人往太子府里送过去的时候,被人发现,只好立刻吞食了那字条,你,是否会相信?”
相信也罢,不相信也罢,说与你知的,你又怎知是否是真回答?
这知书院门前,真是让人心发闷发慌的安静。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相信。”
他顿时笑开,道:“早猜到你会这么回答。”
他替我掀开了轿子的帘子。
我正要坐进轿子,孟客之又叫住我。
他面色不变,道:“今日朝堂之上,还出了件大事。想必今日太子便会和你说了。”
我坐在轿子中看着他:“兰舟不过一个小小女官。孟大人太看得起我了。”
孟客之轻轻叹了口气,道:“兰舟,你我已经至此,你就不必再和我说这样的话了。”
轿帘终于放下。
原本好友便是极少,不久之前,又真真切切少了一个。
对我对他,恐怕都是如此。
-------------------------------------------------------------
心极冷的,进了太子府,听得门房小厮道:“大人回来得正好,主子已经回来了。”
心下一喜,突然想立刻看到他。又想起方才孟客之所说的朝中出的大事,更是惊疑不定,想立刻同景成问个清楚。
我往景成书房走,迎面碰到太子妃的贴身丫鬟瑞芳正急匆匆地走过来。我笑着问:“姐姐走这么急?”
瑞芳笑道:“正是呢,太子妃做了几个小菜,正和太子爷吃着呢。太子爷常着好,让我去取了好酒,说连日来忙得太累了,今儿要好好吃一顿。”
我点点头。她走过我,突然又叫我,道:“大人可知太子爷的酒都是放在哪里的?上回太子妃问过厨房,他们说不清。还望太昭大人指点。”
我微微一笑,道:“你告诉他们,厨房最后头的橱柜上,最上面的一层,往右边数着第三瓶,那个便是了。”
瑞芳谢过我,急匆匆的走了。
微雨花落。
心愈发冷。
清楚记得,今日是农历八月初九。天凉且干燥。
景成每年此时,有旧疾。需饮用些温和暖酒。
此时无法过去直接劝他。指点瑞芳取的酒,想必会好一些。
我蹲下来,捡了片花瓣,端详上面的水珠儿。
原本只是雾蒙蒙的水雾一片,偏偏就爱凝在这小小花瓣上。凝结得这么辛苦,才得水珠小小一颗。
却又只能散落在地,又有几人能看到这水珠,看到这番辛苦呢?
我正想得出神,却听得身后一声:“这么冷的天,偏爱在外头待着。”
心中偷偷叹了口气,也只得立刻回身,道:“兰舟给太子爷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