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三(1 / 1)
晚上周晓鸣留下来陪埋首于陈年案卷中的兄弟们加班。由于要查陈一宾以前的事情,在那个电脑没有普及的年代,所有的案卷都是纸质档案,繁复而庞杂,不像现在只要输入个身份证号,公安系统内所有关于此人的信息都列表显示了。
大家认命的按时间慢慢往前翻着。忽然有个案件引起了周晓鸣的注意。
那是12年前的一个案子,案卷总纲是这样写的:2000年7月15日凌晨3点半左右,崇文区,丁香花园小区,一位穿睡衣的女士从自家阳台上跳下当场身亡。
邻居发现后报警,经调查确认该女子是这楼里602室的住户,叫于慧卿,26岁。
据了解,她因婚姻受挫,产生了自杀的悲观的思想,最终导致坠楼死亡。
周晓鸣会注意到这个案子,倒不是因为这案情有多感人,而是在这案卷上有他苦苦寻找的名字——陈一宾。
仔细阅读案卷,大致是这样,当时于慧卿和陈一宾已经订婚,连半年后的婚期都已订下,陈一宾忽然提出分手,要娶陈玫为妻,并给予了于慧卿一定的经济补偿,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于慧卿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变故,想不开就自杀了。陈一宾攀高枝,吃软饭的行为虽然让人不齿,但也只能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谴责,而于慧卿的死,主要还是她自己太脆弱了。
于慧卿理所当然的被定性为自杀。耐人寻味的是,陈一宾作为案件的关系人也被找来做了份笔录,当天因他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酒吧老板——即他未来的岳父,给他升职加薪了。
他和当时还在念大学的弟弟王琪一起庆祝了一番,两人好好搓了一顿。
直到晚上10点半饭店打烊,2人才尽兴而归,早已喝得酩酊大醉的他们也不知怎么回的家,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警察上门来找他时,才知道于慧卿出事了。
而陈一宾的唯一证人,就是他的亲弟弟王琪。看着案卷上王琪的签名和红红的手指印,周晓鸣一手拿案卷,一手撑着额头。
心中默念,哪有让直系亲属作为唯一证人的,这也太草率了吧。抬头一看,发现除了负责监视陈一宾的马驰和楠佳不在,其余人倒都还在,便对孙海波招招手,
“海波明天你们去趟崇文看看他们当时为什么找王琪给陈一宾作证的。”孙海波点头应下。
周晓鸣低头继续翻,在这案卷的最后一页,夹着2张纸,是于慧卿的二姐和好友的笔录,2人均表示于慧卿是个坚强的人,不会因为婚姻上的挫折就跳楼自杀的。
但是这2人拿不出什么证据,因此她们的意见只能被放在一边,不予采纳。
这种事倒是经常有,往往死者的亲属都不愿意相信死者会自杀,所以被叫来问话时10个人里有9个半都会说
“他不可能会自杀”。但是这次不同,死者是陈一宾的前未婚妻,帮他做证的是他的亲弟弟,不久前在列车上被人残忍杀害。
一个大胆的推测在周晓鸣的脑中渐渐形成:当年陈一宾为钱财,娶陈玫,便和于慧卿解除婚约,可是于慧卿死活不同意,处处阻挠,又或者陈一宾有什么把柄在于慧卿手上,只能将她杀害,伪造成自杀的样子。
而弟弟王琪为他做了假证,因此最终也没能逃脱被灭口的悲惨下场。周晓鸣被自己的想法惊起一层鸡皮疙瘩,这样虽然能把案子连上,可是又有些说不通,就算于慧卿是陈一宾杀的,王琪做了假证需要被灭口,为什么选时隔12年后再灭口,又为什么还要扯上跟他无怨无仇的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