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11.“剿夷”外交的代价

11.“剿夷”外交的代价(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孤胆狙击 甘地自传 母亲的泪 金瓶梅中的那些事 五代的那些破事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科科·夏奈尔传 闺门秘术 刀尖:刀之阴面

光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令其收复浙东。3.10,奕经同时进攻宁波,镇海和定海,大败。

l 英军援军赶到,再次展开进攻

l 5.18,攻乍浦,防兵6千,战败后多自杀,妇女投井。

l 6.16,攻吴淞炮台,陈化成战死,牛鉴逃跑,19日占领上海

l 7.20,攻镇江,海龄率1000旗兵死守,城破多自杀。

l 8.9,舰队抵南京城,29日议定《南京条约》

冲突的过程:时人经历了什么?

l 名将杨芳把妇人马桶作为破敌神器

l 三元里因妇女被强暴而围攻英军

l 裕谦把英军补给官俘虏后剥皮做马缰

l 镇江 海龄“锄奸”疯狂迫害汉人

从交涉到冲突,为何总是鸡同鸭讲?

l “世界观”没有公约数

l 清朝:天下统于一尊,天下共主

l 英国:平等国家

l “经济观”没有公约数

l 清朝:对外贸易是对夷狄的恩赐,天朝不需要对外贸易,绝市是停止恩赐;重农抑商,严控华夷贸易,以防生变。

l 英国:对外贸易是互利的事情,政府应该促进贸易而不应阻碍。

l “法律观”没有公约数

l 清朝:圣旨即是法律;无限连带责任

l 英国:政府命令不等于法律;法律责任只应由当事人承担

从法律的视角观察林则徐围困夷馆、强迫英商出具甘结、断绝英人的食物供应、“林维喜案”,可以理解双方为何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并最终走向战争

鸦片战争带来了什么?

l 南京条约及附属条约的主要条款

l 赔款2100万元

l 其中军费1200万元,被销毁的鸦片价值600万元,公行欠款300万元

l 割让香港

l 北京朝廷不知道香港在哪里,当时是小渔村,无经济或国防上的重要意义

l 当时的士人官员认可战败方割地的,并不激烈反对割让香港

l 奶粉,奢侈品,日用品,与割让

l 议定关税

l 当时被清朝官员看作一个胜利,因为关税从4%提高到5%,而且朝廷认为这样就一劳永逸解决了地方官员摊派勒索的积弊

l 开放五处口岸

l 两国往来文书用平等格式

l 割地、赔款都是“老规矩”,“小事情”。协定关税是天朝的胜利。最后两条才是当时清朝上下最痛恨的。

一些问题

l 鸦片战争是因为鸦片而打起来的吗?

l 文化冲突的解释模式?还是帝国主义的解释模式?

l 当时的清朝上下认为鸦片战争是两国之间的冲突吗?

l 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的起点?还是一个错过的融入世界的大好机会?

l 龙永图 (2001)“为了中国加入TO,谈了15年,头发都谈白了”。

l 朱学勤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推荐阅读

l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7.

l 何伟亚:《怀柔远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为何要打两次?从1842到1860,清朝上下都在想什么?本讲的主要内容

l 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

l 入城与反入城

l 修约与反修约

l 战争进程

l 战争前后有哪些“匪夷所思”的情形?

l 这场战争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宏大叙事”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l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l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发动侵略战争。

l 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扩张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

l 结果:清政府腐败无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广州的“入城”与“反入城”

l 不该成为问题的议题如何成了一个问题?

l 双方争执的依据。

l 入城问题上耆英的“残局”

l 上海、宁波相继许外国人入城,英要求入广州

l 耆英夹在英方和广州本地士绅官吏之间,左右为难。

l 耆英走钢丝绳,既对广州本地的反入城者妥协,又对洋人妥协。

l “民夷冲突”及其引发的“官民冲突”不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l 1846年,火烧知府衙门事件,刘浔被耆英撤职。

目 录
新书推荐: 李二狗和地主家的女人们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