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10.“抚夷"的难题

10.“抚夷"的难题(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孤胆狙击 甘地自传 母亲的泪 金瓶梅中的那些事 五代的那些破事 藏地燃情·阿里轶迹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科科·夏奈尔传 闺门秘术 刀尖:刀之阴面

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

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就连斯大林也很推崇他。

那时中国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与抚夷”。政治家分派别,不过是因为有些主张剿,有些主张抚。

其实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

——曾国藩的精神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教育”,他是太长于自省,又把这自省的功夫带来治家带兵为政,进而形成他独特的曾氏门风。

曾国藩所领导的士大夫式的运动又能救国救民族吗?他救了清政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清政府并不能救中国。

不但此也,他简直要改革士大夫的人生观。因为李鸿章认识时代之清楚,所以他成了同治、光绪年间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

——当初看《精益创业》,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这世上大部分事情都是“开车”,走一步看一步。而不是“发射火箭”,预先设定好轨迹然后发射就好。

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于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

严格来说,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代接受西洋文化的大阻碍之一。

——我觉得把责任推给民众是不妥的,民众的迷信不是错。民众的迷信最初来自于原来统治者的舆论诱导,因此如果当前领导者缺乏引导舆论,为新的文化氛围造势的话,你说阻碍到底是啥?

在历史上,属国是我们的国防外线,是代我守门户的。

夫未有谋人之具,而先露谋人之形者,兵家所忌。

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宝。

中山先生既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和健全的革命军帮他推动他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他就毅然决然让位于袁世凯,一方面希望袁世凯能不为大恶,同时他自己以在野的资格,努力造党和建设。

——本文啥都好,就是对孙中山的推崇太过了。没有办法建立健全的革命党的原因为何不说?领袖的局限性仍然是局限性。

近代人谈唯物史观者,好以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的私利解释中国的历史。

——就像知乎上最近那个问题,“是善还是恶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为什么把科学能解决的问题推给道德?中国的历史,向来爱以统治者的政治正确肆意解读和诱导民众。最近在看《黑天鹅》,过度解释的又岂止是统治者。而面对庞大的被同治群体,通知者的“解读”甚至已经不再是下意识的了,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误导。

我们若参看美国近年禁酒的经验,道光年间禁烟之失败似很自然了。

——美国禁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正经历大萧条,国家无法承担巨大的失业人口,要创造GDP。私以为,这里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他们是“抚夷”派。他们抚夷的方法见于他们所定的《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这句话活活的像冷笑话。快笑出声了。

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中国为禁烟,英国为经商。然中国的国际视野完全不同于19世纪的世界,故而无法。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军事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查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琦善没有撤防。失败的原因一是中国军事装备和战术远在西人之下;二是,军队并没有战斗的精神和能力。而之所以外交成功,乃是书生误国。那些主战的虽是能获得清议的胜利,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妄自尊大。

目 录
新书推荐: 亮剑:开局自爆穿越身份 李二狗和地主家的女人们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