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有关教育的问题(1 / 1)
总是被天勤帝突然出现所吓到的贞恩,在帝王神出鬼没的本事前,也只能甘拜下风了,对他,自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谁让他是帝王,还是她的夫呢?虽然弄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下达一些出人意料的旨意,但于她而言,那也是只能谨遵的圣命,半点怠慢不得。两位皇子在新年后便已一同搬至妍夏宫居住,相较于活泼的成焱,成珉明显沉默许多,完全不像是一个四岁不到的小奶娃,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看得别人都不禁跟着严肃起来。只是据成焱的说法,在保育宫的时候,成珉虽然不如他这样欢蹦乱跳,但也绝不是现在这样沉默是金的存在。贞恩虽然隐隐感觉到点什么,但总觉得成珉还这么小,应该不至于像她想的那样,只当他是认生,孩子那么小,让他换个环境总是需要点适应时间的。更何况成焱也在,想必很快就能适应。只可怜她自己,又要忙两个小的,又要忙宫务,还要提防着某某人时不时的兴致之举,着实令贞恩左右支绌,本就少得可怜的睡眠时间越发的少了。
转眼就是夏天,在贞恩的不断努力下,对于宫务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同时,对于两位皇子的启蒙教育也开始上了正轨,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除了……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一名四岁左右的男娃,手上抓着一管笔,装模作样的在空气中虚晃着,摇头晃脑的背诵关于芦苇的童谣,即使有些地方背得结结巴巴,丢句少字的不甚熟悉,但也够他得意了。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然后很是骄傲地一抬头道:“小姨,我背完了!”
“很好。”贞恩点头,语气不无惊喜的道:“虽然才四岁,却已经能够背下这么长的童谣,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小男孩更是得意,虽然背的时候确实辛苦,但能够得到小姨的表扬,再苦也是值得的。
贞恩点点头,然后专注一边安静到几乎没有存在感的二皇子成珉:“成珉今天有什么要背的吗?”
比大皇子成焱略小上几个月的成珉沉默半晌,才慢慢悠悠地憋出一句话来:“回母妃娘娘,儿臣,儿臣今日没有什么可以背的。”
还不待贞恩开口,成焱便在一旁先叫了起来:“乱讲,我明明听见弟弟每天都有背的,而且背得好好,我都好羡慕他呢。”
成珉显然没有料到自己的哥哥会漏自己的底,不由小脸一红,嗫嚅道:“儿臣没有欺骗母妃的意思,儿臣只是,只是……”
“我真的听到弟弟有背啊,母小姨你可要相信焱儿。”见贞恩看向自己,成焱有些着急,连忙拉拉成珉的衣袖以自认为轻的声音对着他说:“弟弟,弟弟,你明明就会背的,干吗说不会?快点背给小姨听呀,小姨一定会夸奖你的。”
“好了,你就别再催成珉了,既然他说不会,那就不会吧,你们现在还小,学习的事情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是?”
成焱显然不太高兴,小嘴都噘了起来,但听小姨这么说了,也不好意思再去催成珉。倒是成珉涨红着个小脸,低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贞恩笑着慈爱地摸了摸成珉的头,然后拍拍他的背,柔声说道;“学习本来就该是快乐的事情,如果学得不快乐,自然也学不好学不精,如果累了便休息一会儿,需知张弛有度,方能持久。”
“儿臣受教了。”成珉小小声地回道。反倒是成焱一副困惑的样子,皱着眉不知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问道:“小姨,学习真的是件快乐的事情吗?可是焱儿在背书的时候觉得好辛苦哦……”
“那小姨问你,你是为什么会坚持下来的呢?”
成焱想了想,道:“因为觉得背的内容很好玩,虽然背的时候很辛苦,可是背出来以后很有,很有……”因为想不到可以形容的词,成焱的眉头又皱到一块儿去了,整个小脸都是苦哈哈的,看得贞恩不禁失笑,决定帮他一把:“是成就感吧?”
成焱不明白“成就感”是个什么意思,困惑地问道:“小姨,什么是成就感?”
“成就感就像你刚才背好童谣以后,那种很高兴很得意的感觉。”
成焱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头点得如小鸡啄米一般:“对对,小姨,就是这样的。”
成珉忽然抬起头,道:“母妃娘娘,我,我也要背。”
贞恩有些惊讶,但仍是鼓励他:“那成珉你背吧。母妃相信你肯定背得很好!”
于是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成珉很是顺畅地背出了一段《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等到背完之后,所有的人都惊讶极了,一个还不到四岁的孩子居然能如此流畅的背诵《中庸》若不是天赋极高,便是下了苦功。但根据成焱的说法,成珉明显属于后者。
贞恩高兴地将成珉夸奖了一番,随后问道:“成珉,母妃似乎并没有教授你这些,不知你从何学来呢?”
“回母妃娘娘,这些、这些是母妃私下里偷偷叫儿臣背的,她说不能比焱哥哥差,叫我好好用功。”
“不愿比别人差是人之常情。你也要体会到你母妃的一片良苦用心。但读书学习本来就该由简入难,这样循序渐进下去,才不会轻易对学习感到辛苦挫折。背一些有趣的诗、童谣,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不是很好玩吗?”
“说得好,理应如此。”带笑的声音突兀穿进三人偷闲的庭院里。
陛下!
院里的一大二小这才发现门口站了人,而且似乎来了有好一会了,他们居然毫无所觉,天哪!
很意外!这时候居然会见到他,算起来现在应该是他正在批阅奏章的时候。
意外中又带点正常。因为数月来,这位尊贵的帝王已经有多次本不该出现在妍夏宫的时候,突然出现。
随时随意的出现,似乎成了天勤帝某个恶趣味的习惯。
“参见陛下。”贞恩压住不该有的想法,立即迎上前,盈盈下跪参拜。
“儿臣拜见父皇。”两个小皇子,已经把宫礼学得很是有模有样了。稚嫩的小脸严肃不已,没有了方才的轻松。
“都平身吧。”
他目前只有三个子女,对子女的成长甚为重视,每日晚膳之后,都会召见所有孩子,问些生活起居、学习状况等事。眼前这两只小的,由于仍是童稚,又还没开始紧锣密鼓的学习,纯粹玩得很开心,对于父皇的畏惧感也没产生,虽然有些拘谨,但每次见到自个儿的父皇时都很欢喜。
“坐吧。”率先走入庭院,在竹编的凉椅上落坐,抬头望望满架子鲜黄的花,以及几颗甫结成的青绿小果子,地上那青翠的绿色,似乎颇像餐桌上的某道菜的原形,有些难以置信这妍夏宫的后院小憩之地,竟是种着蔬果。
相较于其它宫、苑在里里外外争相种植奇花异树来说,这妍夏宫只在前院的门面处种满夏花、植了满池的莲,看起来既符合“夏”的风情,又气势十足,打理得不比其它宫逊色。然而在后头、在门面以外的地方,却是突兀的种着蔬菜,虽是满片的绿,但景致却怎么也称不上迷人,真是不可思议。
“这后院,都是植的这些蔬果吗?”皇帝好奇的问。
“禀皇上,有青菜、萝卜、葡萄。根据季节的不同种相应的蔬果。”
“你种的?”眼光挪到那双正在为他倒茶的纤纤玉手。
“当然不是,臣妾没这本事。宫里有个女侍出身农家,臣妾无意间听说她善于耕种,一时好奇,便在后院划了块地方让她种植些蔬果,也好开开眼界。”她微笑,递上香茶,“陛下,请用茶。”
“父皇,等会儿有凉笋吃。是我挖的哦。”成珉小小声地邀请着,眼中满含期待。
“父皇,父皇,我也有挖的。你看!”成焱不甘落后,将自己之前的成果赶紧呈上,只见两只小手上两个折断的笋子赫然在目。
天勤帝皱皱眉,忽而笑道:“焱儿的笋子怎么是断的呢?”
成焱的小脸一红,呐呐道:“儿臣,儿臣用太大力了,一个不小心就,就……”
“看来朕的焱儿是长大了,力气都大了,连笋都挖断了呢。”天勤帝打趣道,四下看了看,最后在右边看到一小丛竹林,“焱儿赫珉儿都是在那里挖的?”
“是的,父皇。”两人同时回道。
贞恩补充说:“那丛竹本来就长在那儿,每年都可采到几只。昨夜在睡前跟他们提了这件事,便坐不住了,非要亲自挖笋不可。还真挖到三、五只的,正让小灶房处理呢,这会儿该冰镇完,可以吃了。”
“这几日天热,吃凉笋正合适。”天勤帝见两个小的已经动了心思,扭来扭去再也待不住,于是开恩道:“焱儿,你带弟弟去看凉笋处理得如何了,若已处理好,领女侍们送过来。”
“儿臣遵命!”两人很开心地跑走了。
两名贴身宫卫随之跟在小皇子身后离去,另两名宫卫则继续留在后院入口处护卫天勤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