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 / 1)
搬到唐家岭,苏雪妍说,王君贤也该学习完回来了吧,一年了。
我说,可能,他们回来以后我们要好好聚聚,王君贤现在有技术了。
苏雪妍基本没说话,她是想她小姨了,我知道。
她现在的长头发很直,我每天都要看好几遍才肯上班走,我感觉刻在眼里深刻一点心里踏实。这让我感觉认识她的时候很好笑,可以说是强行认识她的,没想到这么一走就一起走了两年多,现在转移到了唐家岭,我要让她感觉在唐家岭和我决定好好爱她的时候不能有任何两样,所以,我买了一台笔记本,在淘宝网上给她订购任何女孩喜欢订购的一切,我要看她笑。
订购完,我也有了新的计划,我准备自学一些高端的东西,比如说3Dmax,Maya,还有一些办公软件,因为王君贤就是去学习这个去了,他现在也回来了,谈话中,我深刻的感觉到这些软件学会以后收入的不可想象,于是一头栽进了全是英文的软件里,半年之后,我已经可以制作出一辆小轿车模型,让它在设定好的轨道上自由运行,凭此,我辞掉酒店的工作,开始另谋出路。
学习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且还要不间断,在唐家岭的日子,我很幸苦,一边上班,一边学习,还要排队上公共厕所,一排排半个多小时,我很震颤于那时候唐家岭的外地人口,非常的多,早上站牌旁,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但是你数着数着就感觉没意思了,太多了,数这个干嘛?
苏雪妍总是在我英汉对照的时候,悄悄的下班回来,然后再跑出去打包一袋麻辣烫,麻辣烫店有时候也要排队,不过相比公厕来说,要好一点。看屏幕看的时间长了,我会站起来看看窗外,我们的租房靠近路边,可以看到傍晚街上的人群攒动,也可以看到苏雪妍笔直的站立在麻辣烫摊位旁边静候的样子,被细风拂着头发,混杂着四处烧烤店门口冒出的浓烟,不仔细看,只会看到大街上那群来自全国各地涌进京城寻求理想的传说中的庞大的“蚁族”。
苏雪妍买回来之后,为了不打扰我,在我们吃完之后也不跟我抢电脑,其实以前一直抢的,她要看偶像剧,我要看那种片子,有时候也稍微打一打,我不敢太用力,一个女人总是不能打的,打完她就让你睡地板了。睡地板还算好的,就怕她把你赶出去出租屋,那样我就把我多年来无论多穷也决不能睡大街和天桥下的誓言打破了。
后来,唐家岭要拆了。在北京过了最后一个年之后,这里准备动工,蚁族被赶走了,几万人又开始在北京四处奔波寻找栖息地,我们没有,我告诉苏雪妍说,雪妍,你也辞职,我们去北京四处玩,玩到这里不让住了,我们就回家。
工作很难找,这是既定的事实。我辛勤的努力被王君贤的重新归来打碎,我们连同施华,施华有一点点瘦掉了,4个人找了一家北京烤鸭店隆重的聚了一下,我决定这次要吃掉1000块钱。尽管这里不是全聚德,我们可劲的往1000块钱花,每个人一定要保持在250。
席间,王君贤显得很惆怅,花了很多钱去学习,他学会了沉稳。并吐露了他的前景,目前最可能的就是找一家公司做一个实习生,一个月1200,吃住自理。以后混成什么样,看造化了。
我说不是看造化,要看你在学习的时候有没有玩,出来以后混成什么样也要看你每天玩几个小时。我不陪你玩了,我想回家了,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在一起拼搏,这个要看造化了,呵呵……北京机会还是很多的,你比我强,你已经学会了比我多的东西,你就要好好好对待施华,她会帮助你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王君贤笑了,他说,这个鸭屁股是被切掉了还是没切掉。
我告诉他,问那个女孩,但是不要叫她服务员,要叫美女。
苏雪妍被我抱着,我能感觉到她逐渐长大,刚认识时17岁的她,现在20多岁了,我要带着这个20多岁的女人做我能想到而她又愿意的事情。
我们去了香山,这个季节很不适合,山顶很冷,但是依然有那么三对两对的小情侣跑上来,具体能玩什么不知道,只是感受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情怀就马上下山了,下山后又去了鸟巢,08年卖衣服的时候,我们在小牛坊大街上从电视里看到过张艺谋执导的开幕式,那时候好多店铺都会把电视机搬出来供人看,匆匆的行人会驻足,一条街上十个一群,八个一撮,就这么站着看着……
鸟巢完毕,再去天安门,去往天安门的地铁上,我们迷方向了,坐反了2次,到下午才摸到故宫的墙壁,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决定在此合影,20块钱照了4张照片,背景是毛主席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大会堂,以及一个外国女人。
这个外国女人看不出来年龄,应该在20岁和40岁之间。
苏雪妍说,她好不好看?
我说,还可以,我们一定要找个好看的一起照,以后还要一直看呢。
苏雪妍说,她比不比我好看?
我说,当然没你好看,不过那边另有一个比你好看的,我们选那个吧。
苏雪妍说,就选这个了,这是纪念,她不能比我好看。
咔嚓一下,我们留下了在北京最后的纪念。
我的梦想就是带着苏雪妍和好多钱踏上回家的旅途,站在父亲和母亲面前,给他们一点这样的意外。可是直到现在,才努力决定下来。
我们没有选择飞机,尽管我很想选择,但是苏雪妍要在火车上看倒退的旷野和陌生的麦田。我给趴在窗户上的苏雪妍剥了一只香蕉。
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我百感交集。这里曾发过巨大的洪水,有着残破的童年记忆,灰尘四散的景象依旧未变,我们无法择路而行。那条小河沟和马路并行蜿蜒,其旁,仿若站着小聪瘦小的身体,右手背上那只死去多年的苍蝇依稀可见。
所有人都出来迎接,我感觉这个事情闹得好大,听说我要回来,父亲和哥哥提前好几天就不出车了,已经买好了6斤肥肉,和一些水果。
我在电话里告诉母亲苏雪妍喜欢吃肥肉,所以,母亲和父亲为此争执了两天,差点闹翻,母亲说应该买6斤,吉利。父亲说应该买10斤,人多。最后商量不好,哥哥插了一嘴,说,买6斤,吃完再买。这样,才定下来。
6个人,包括弟弟,围在一张小圆桌旁围了一会,我很难以描述这个气氛,只是看到父亲很衰老了,母亲也是,两张脸上皱纹吻合的更多了一些,母亲最先坐不住,跟苏雪妍说,姑娘,来,你过来。
苏雪妍没听懂这种老家话,一时没过去。
母亲蹒跚着走回来,拉着苏雪妍的手,向里屋走去,接下来听到母亲说,来,姑娘,坐过来一点。
母亲又说,看,胖不胖?
我知道母亲在给苏雪妍看我100天的黑白照片了,可是苏雪妍听不懂,这样的情况两个女人自行处理吧,我需要和好久不见的哥哥聊一聊。
哥哥的女人已经不再想起这个家,哥哥也不再提起那个女人,30多岁的那张男性面孔张扬着朴实和坚毅,就像当年的父亲一样,让长大的我心疼。
4年里,父亲和哥哥又拼出了另一座5间结实的新瓦房,其结实的程度几欲超过了97年支书家翻盖楼房前的那数间平房。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哥哥想攒钱换小卡车,但是他一直没换,因为兄弟这么多的一个家,没有房是不行的,哪个长大了都要带个女孩回来,如果没有房间睡,那就得提前打电话告诉老二或老三别带女孩回来了,没房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