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1)
大卜不占也就是说最高级的预测师已达到出神入化、心物冥通的直觉境界,不用形而下的操作,邵雍便达到梅花易数的心占水平了。
[原文]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 《达生》
[要义]
用瓦作赌注的,会感到轻快;用银钩作赌注的,便有些担心;用黄金作赌注的,便心绪紊乱。赌徒的技巧是同样的,因为他们看重外物,有所爱惜,凡是看重外物的内心必然笨拙,物欲遮蔽了灵明,不能公平专注于赌博(其实干任何事情都这样)。
[故事]
《达生》说,颜渊问孔子:“我曾渡觞深渊,船夫撑船如神,我问道:‘撑船的技术可以学习吗?’‘可以。善于游泳的,很快能学会;要是会潜水的,即使没见过船也会操作。’我再问他,他不告诉我别的,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善于游泳的很快便能学会,因为他达到了忘水的程度;会潜水的虽然没见过船,但也会操作,这是因为他视深渊如丘陵,视船的覆没如同大车的后退,覆没倒退等种种现象呈现在他的眼前,都不能搅扰他的胸襟,到哪儿能不悠闲自由呢?”“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内拙。”财利得失之心形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以致方寸都乱了,君主之官一乱,则自然不能聚精会神、高度专一于某事。若没有物心掩本心,自然做去则易成功。
曾射落九个太阳的后羿百发百中,是天下第一神箭手。一次,夏王叫他对着一块大小有一个平方的靶子射箭,靶子中间的孔心直径有一寸大。张靶之后对他说:“现在我让你射这个靶心,如果射中了,奖你黄金万两;要是射不中,就剥夺你的千里封地。”后羿听了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大汗淋漓,连呼吸都不平稳了,只见他肌肉紧张,开弓发射,第一箭就没射中,再射一箭还是没射中。夏王便问弥仁:“后羿平时百步穿杨,可是怎么给他约定一个赏罚条件,就射不中了呢?”弥仁回答说:“他之所以射不中,是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他,你那万金重赏和千里封地成了他的精神负担了。如果人没有担扰,置重赏重罚于度外,天下的人都可以成为善射的能手,哪里会连后羿都射不中呢?”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左手握弓右手拉弦,把弓拉得满满的,一杯水放在肘上,射了一箭,的矢相合,正中目标,这一箭刚射完,又一箭扣上了弓弦,这时列子像个木偶一样专心致志。伯昏无人说:‘这只是射箭时的射箭技巧,你有不射箭时的射箭修养吗?我想和你一起登上高山,踏着险峻的山石,亲临百仞的深渊,那时你还能射吗?”于是伯昏无人登上高山,踏着险峻的山石,来到了百仞的深渊,背着深渊向后退,脚底三分之二悬在空中,这时揖请列子前来悬崖边上。列子吓得趴在地上,冷汗流到脚后跟。伯昏无人说:“至人,上看青天,下测黄泉,放纵八方,神气如常。现在你这样恐惧,神色异常,你想射中就很难了。”列子不能把高山和深渊视为平地,不能把身体和生死置之度外,当他登上了高山,足踏险石,背临深渊时,得失之心掩敝了本心之灵明,便乱了方寸,无法聚精会神再像在平地时那样射箭,那样弓能连张,箭能连发,矢能连中,而肘上水平稳不动。而伯昏无人视天地为一体,视高山为平原,视肉体为块土,视生命为云雾,所以无所谓生死,也无惧乎生死,身登高山背临深渊而泰然自若。
[原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
也无力。 《逍遥游》
[要义]
全部原文是:“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意思是说,水积存的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劲头。倒一杯水在屋内凹地上,小草就是船了,放上杯子就着地了,因为水浅而船大。风的蓄积不强大,那么它鼓动大翅膀就没劲头。大鹏高飞九万里,是由于大风在下面,然后才乘着风力,背负青天,翱翔云霄,碰不到任何阻碍,才将飞往南海。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说过:“空口袋难以自立。”可以作为这段话的主题,勉励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们,要努力学习打基础,不断用知识武装充实自己,为将来踏上社会大干事业做好坚固的铺垫,一个人早年的艰苦努力和中晚年的辉煌成就完全是正比关系。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大器晚成”,都是勉励人们培本固根打好基础,基础坚牢,资本雄厚,学养渊博,德才兼备,终生立于不败之地。
人就如一棵树,根深土厚,则茁壮茂盛,必成参天大树栋梁材;根浅细土贫薄,则生长无力,恹恹欲睡,到老也是又细又矮的小材料,只能够个二檩、解个扁担罢了。因此要想成为撑柱国家的栋梁,必须进行艰苦持久的“培土固根”,大器之所以成为大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晚成,因其晚而准备充足。大文豪鲁迅先生三十七岁才发表作品,冲飞惊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终成一代文坛领袖;乡士作家刘绍棠十七岁发表作品,过早成名,过早恋爱,心浮气躁,最终也没有几部象样的大作。多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很多人著书等身,却都是泛泛之作,没渗入几个创造细胞,不久就默然无闻了。
[原文]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二十七章
[要义]
善人是不善人的学习榜样,不善人是善人的反面教材。善人和不善人是对立统一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好人可以变坏,坏人可以变好;双方又是对待的,有善人必有不善人,有圣人就有强盗,无善人也就无所谓不善人。师就是模范标本,资就是借鉴材料,“师资”一词源出于此,今天的“师资”就是教师队伍的意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扬好人好事的带头作用,让人们见贤思齐,见善改过,从而感化带动后进的人们;同样,也要以坏人坏事为反面教材,知道坏人们的可悲下场,引以为戒,不致重蹈覆辙,误入歧途。
[故事]
《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逆,是谓要妙。’”胶鬲就是“举于鱼盐之中”的那位贤人,费仲就是荐进苏妲己以亡殷的大奸臣,敌国的贤臣就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敌国的奸臣反而能成为自己的盟军,所以文王不予胶鬲玉版而予费仲,目的在于使纣王更加轻胶鬲而重费仲,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殷亡不远矣。文王举姜太公于渭滨,以为军师,所谓“太公八十遇文王”,文王让他坐上自己的车子,亲自把他拉到宫中。所以老子接着说:“不尊敬老师,不爱惜反面教材,即使智者也要迷惑起来,这就是要言妙道。”
我们也常常用坏人坏事的例子教育人们走正道,不走正道没有好结果,像他们那样是罪有应得。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君子好色,纳之以礼。坏人坏事的警世作用也不可忽视,有时反面教材比正面榜样更有力量。我的高中同学某某,是县城机关子弟,和一帮机关子弟在一起走了邪路,从读初中时起便开始伙盗,连武装部的枪支弹药都敢偷。读高中时还是我们班的班长,和女团支部书记谈恋爱,谁也想不到他会是一个盗窃犯。八三年夏我们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公安人员突然来把他押走了,同学们为之大惊失色。这年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一网拉出很多“大鱼”,审判大会是阴历八月十四召开的,而且就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就是为了以罪犯们,特别是我们的班长为反面材料来警诫教育青年学生们:“看看你们的同学,胸前挂着个大牌子,剃了葫芦头,反铐双手,两个民警押着他,谁犯了法就是这个样子!!!”所谓“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那一幕永远留在我们的心目中,终生以为教训、借鉴,不再重蹈同学的覆辙,决不走到邪路上去。
[原文]
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
问其礼矣。 《渔父》
[要义]
这句话主要包含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要人们注重内容,不要光顾形式,老子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叶公好龙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故事]
本段全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