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 第65章

第65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邪魅王爷下堂妻 五年后拉她上床 一抹茶靡 嘘,别说我爱猛男 浮生六记 盛年锦绣 四游记 寻找承诺的女孩 虞美人(修改版) 错嫁良缘之一代军师(出书版)

道士张三丰首创的太极拳,善于借对方的力气打倒对方,四两拨千斤,这便是“行无行”。金庸笔下的姑苏慕容氏最善于借力打力,以斗转星移之法,转移对方打过来的力气,反而回打他自己,自己不出力,对方便倒下了。

[原文]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天地》

[要义]

天下有道,则与万物共同兴隆昌盛;天下无道,就赋闲隐居,修德养性。这是明哲的处世之道。孟子也说过:“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隐士是有才能有学问但拒绝参政做官的高尚人物,中国有源源流长的隐士文化。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处士跟处女一样,国君聘用处士为臣,跟男子聘用处女为妻是一个道理,一旦受聘则臣忠于君,妇贞于夫。“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嫁二夫。”处士处女都待价而贾。隐士就等于洁身自好而不嫁的老处女。

《易经·蛊》上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便是隐士也。《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也是隐士。舜耕历山,三十岁被尧起用,是最出名的隐士。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姜太公垂钓渭滨,隐居大半生,晚年被文王请出来作军师,是这位足智多谋的“尚父”辅助武王灭了殷纣。《论语》中记载了十几个隐士。据说老子晚年也出函谷关隐居去了。道家多隐士,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和自然山水之趣致。庄子是个大隐士,是《庄子》一书才使隐士文化宏富起来。范蠡在帮助勾践灭亡吴国之后也功成身退,隐居定陶,号称“陶朱公”。战国时大隐士鬼谷子先生教了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四个著名人物。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十七章

[要义]

最好的统治者,老百姓不知道他存在;次一些的老百姓亲近他,称赞他;再次一些的老百姓畏惧他;更次的老百姓侮辱咒骂他。以老百姓对统治者的态度为标准,在无为和有为之间划了四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无为而治,从不扰民,让老百姓去充分发展,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老百姓根本没觉出有他的存在。上古时代有一首《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正是这种无为而治,老百姓感觉不出统治者的威力。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武力统一天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十五年而灭,何哉?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以待百姓,“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推行郡县制,高度中央集权,“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而且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修建万里长城和阿房宫,全国三分之二的劳力都在服徭役做苦力,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起义点燃了反秦的烈火,天下熊熊燃烧起来,项羽刘邦的起义军很快推翻了暴秦。刘邦入咸阳,废除秦之苛峻繁琐的律令,与民仅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受到人民的双手欢迎。

灭秦以后楚汉争,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秦朝残酷剥削,又连年战争,汉初天下疮痍满目,老百姓穷得揭不开锅,皇帝坐的车子找不出四匹一色马拉,大臣只能坐牛车。面对这种残酷的贫穷,刘邦接受了大臣陆贾的建议,“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于是编户齐民,推行清静无为政治,让人民休养生息,经济很快恢复起来。

[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卷16

[原文]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忘言。 《外物》

[要义]

筌是用来捕鱼的工具,但捕到鱼却忘了筌;蹄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却忘了蹄;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把握了意义却忘了语言。这里包含了工具和目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法。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老话题。《周易·系辞传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初步论述了意义、卦象符号和言辞的关系

魏晋玄学奠基人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言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伪,而画可忘也。”

这段话说,卦象符号是为了表达卦意的,卦爻辞是为了阐明卦象的。卦象最能表达卦意,卦爻辞最能表达卦象。据卦象而作卦爻辞,因而可顺着言辞以观摩卦象。为了表达卦意,才有了卦象符号,因而可顺着卦象以寻求卦意。卦意通过卦象表达出来,卦象由卦爻辞而明白起来。所以说,卦爻辞是为了阐明卦象的,把握了卦象就可以忘掉卦爻辞;卦象是为了表达卦意的,把握了卦意就可以忘掉卦象。蹄是捕兔的,得兔可以忘蹄;筌是捕鱼的,得鱼可以忘筌。卦爻辞是明象的工具,卦象是表意的手段。因此,只停留在卦爻辞上,就不能发挥明象的作用了;只停留在卦象符号上,就失去了表达卦意的作用了。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二十七章

[要义]

擅长行走的人,不留痕迹;擅长言说的人,挑不出语言的毛病,圆通而无懈可击;擅长运算的人,根本不借用计算的器具;会闭门的,不用栓闩却不能开启;会打结的,不使索扣却牢不可解。说明进入高超境界的人,不借助于感性事物却无法媲美。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经验层次的成就,学无止境,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进入超越的绝妙的境界,

俗话说:“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荀子也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儒效》)都是路走千熟,熟能生巧的意思。

[故事]

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欧阳修曾有一篇《卖油翁》,其文曰:“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身为中央大干部的陈尧咨却不如一个卖油的老头有质量,陈射箭十中八九,但骄傲自满;而卖油老头把铜板小钱放到油葫芦上,用油勺子往里倒油,经过钱孔而钱不湿,真是了不起啊,他却谦虚地说:“只不过手熟罢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位庖丁就达到了高超的境界,“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善于“顺其天理,因其固然。”“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因为熟练掌握了牛体结构的规律,因而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快。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