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 第5章

第5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邪魅王爷下堂妻 五年后拉她上床 一抹茶靡 嘘,别说我爱猛男 浮生六记 盛年锦绣 四游记 寻找承诺的女孩 虞美人(修改版) 错嫁良缘之一代军师(出书版)

追求理想目标如登珠峰,开始有很多人,一般都能登到半山腰,但再往上登就越来越困难。由于气候恶劣,氧气不足,体质弱败和力气不支等因素,人数越来越少,很多人知难而退,有些人跌到永远爬不起来了。快到山顶时所剩无几了,然而这所剩无几的佼佼者也不是都能登上顶峰,因为精疲力竭时再上一步万万难,又有人仅以一步之差而失败了。只有一星半个的最终登上顶峰,插上了鲜艳的国旗,露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微笑!拿破仑说过,失败与成功只差一步,这是多么深刻啊!很多人就在最后一步失败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功败于垂成之际,此恨绵绵无绝期。

几成而败的原因很多,总不外内因和外因。主观上,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骄傲起来,失去了谨慎作风和警惕性,不再艰苦奋斗而贪图享乐,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打击或不利因素、反对力量的颠覆;客观上,往往快要胜利时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客观阻碍不断涌出。而自己也快要精疲力竭了,最终只差一步却倒下了,留下无限遗憾。王安石的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写得好:“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无限风光在险峰,趋之越近,游者越少,风光越美。王安石在此论述了成功的几个方面:首先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不随人而止,这就是“志”;还得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等,志大才疏事不成,此即“力”;还需假借外在条件的帮助,以克服困难,善假于“物”以为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三者有一不足,则往往功败垂成矣。

[原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列御寇》

[要义]

有个叫朱泙漫的人,不惜倾家荡产跟着支离益学习杀龙的技术,三年学成了杀龙,却没有龙杀。这个寓言向我们说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价值取向问题。所谓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一件物品的价值就在于其可用性,能满足人们某方面需要。但由于价值主体不同,同一件物品的价值也随之不同,这就是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的选择便是价值取向问题。

[故事]

《庄子·逍遥游》中还有一个类似寓义的故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宋国人采买礼帽到越国去卖,越国人剪光头发,身刺花纹,根本用不着礼帽。这也是价值取向不对,也就是选错了价值主体,在不用礼帽的越国人看来,礼帽一文不值,送给他们他们也懒得接。价值取向,说得通俗点,就是卖货卖给识货人。俗语:“磕头找正墩”、“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就是价值取向,而“烧香烧到驴腚里去了”、“对牛弹琴”便是价值取向完全错了,卖礼帽的宋国人便这样。古语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都是这个意思。货卖识主,如果卖给不识货的,即价值取向不对,便是明珠投暗了。不识货的人拿着珍珠当石子,拿着凤凰当野鸡。一本《史记》,对于搞古史研究的价值最大,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次之,对于采矿、探海或炼钢的人也就是闲书,而对于目不识丁的要饭化子只能是揩屁股纸了。乳罩卖给爱好健美的青年女子可得十元,卖给中年妇女可得五元,送给老年妇女她们必定不要,而卖给男人准会挨一顿骂,他们以为是侮辱他们,正如当年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衣服一样。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一件物品(包括人)的价值有大有小,而且还有负价值,即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反作用、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屠龙术之于朱泙漫,不但无用,反而有大害,使千金之家一贫如洗,徒为天下人笑。龙只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屠龙术不但是无用之技,而且是骗人伎俩。支离益是个大骗子,通过想象而杜撰了一套杀龙技术,骗了富裕而愚蠢的朱泙漫三年,看到已倾家荡产的朱泙漫再也没有油水可捞了,便赶快让他出徒,而自己再去骗别的朱泙漫们。现实生活中,朱泙漫们俯拾即是,支离益们就是利用了他们的愚蠢和贪婪心理而骗他们的。汉末道教兴起后,不知有多少追求长生不老的人跟着道士学炼丹,一个个砸锅卖铁,最后也没炼成仙丹而长生,炼丹道士们都是些支离益,专门骗人以自活。又有谁炼成仙丹而长生?又有哪个炼丹道士没去阎王爷那儿报到?当今社会也不乏支离益们,据说东北一个青年发明了“水变油技术”,而骗取了百万钱财。现实社会中就有那么多朱泙漫们愿意跟着他学习“水变油”而快速致富,试问有多少水变成了油?凡是骗术都具有很大的负价值,对被骗的人来说,朱泙漫就是被屠龙术搞得“殚千金之家”了。

价值主体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社会,价值客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主体是个人的叫个人价值或个体本位价值,主体是群众的叫群体本位价值,主体是社会的叫社会价值或社会本位价值。个人价值常常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在某些个体那儿可能没有价值,甚至有负价值;同样,有个体价值的也可能没有社会价值,甚至对社会有负价值。人既可以是价值主体,也可以是价值客体,当他是主体时他是目的,他是被满足者和价值决定者;当他是客体时他是手段、工具,他去满足于他人和社会。人生在世,社会价值远远比个人价值重要,只有他溶入全社会的事业中,他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他的人生价值才更伟大。我们平时说一个人的价值,也主要是指其社会价值,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成正比,与他对社会的索取成反比,贡献减去索取就是他的社会价值。人是万物灵长、天地之心,其高贵伟大处就在于他是能创造价值的价值,他能“加工”价值客体使之满足主体的需要,便是创造价值了,劳动创造价值,然而只有人才能劳动啊。发明创造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被誉为“世界发明王”的爱迪生,小学都没读完,却有三千多项发明,电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普罗米修斯”!一个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没有社会价值甚至只有负社会价值的,他们虽生犹死或生不如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行尸走肉而已。一个人的索取大于贡献,就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只有负社会价值,那些破坏社会财产和安全的犯罪分子只具有极大的负社会价值,他们是人类的“渣滓”,是“社会败类”!而“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王拘于羑里而演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雷锋叔叔的价值观,是颗流星也要把光辉留给人间是残疾人张海迪的价值观。一般而言,道家偏重个人价值、个体生命自由,杨朱拔一毛可利天下而不为;墨家兼爱天下,以禹为范,偏重社会价值;儒家侧重群体价值,“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自近而远、由亲而疏的有先后有差等的爱,这也是比较现实的爱。

价值取向对人生的立志至关重要。没有人生目标,人就成了无缰之马,断线风筝,事实上谁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只不过有高低远近之异而已。盖房子取媳妇,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便是一般庄户人的“奔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人的目标越高,才力发展得越快。古今凡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逸群之才,更有高远宏伟的志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陈蕃立志扫天下,祖逊中流击楫,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价值取向选错了,可以毁灭一个人,特别对于搞学术研究的人更是如此。如果朱泙漫不去学屠龙,而随便学一技实用之长,则足以养家糊口,并有所造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哩。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率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古典物理学,揭示了宇宙的规律和秩序,而立之年已是盖世无双的巨匠!然而后半生却走入了歧途,全身心去研究宗教神学,自然不会有成就了。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