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 第2章

第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邪魅王爷下堂妻 五年后拉她上床 一抹茶靡 嘘,别说我爱猛男 浮生六记 盛年锦绣 四游记 寻找承诺的女孩 虞美人(修改版) 错嫁良缘之一代军师(出书版)

商汤举用伊尹,伊尹助汤成天下大业。用有才能、学问、道德的人作领导,上正则下化,天下皆正矣。古代历史上,特别是开国帝王,常常提拔一些有才能、有学问、有道德但不显达的人物作宰相,孟子不是说过这样的话吗?“舜发于畎亩之中,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还有用直钩在渭水之滨钓鱼的姜子牙,被文王聘请去作军师;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凡是第一流的将相,决非论资排辈慢慢升上去的平庸货色,都是历尽坎坷、多才多艺的人中豪杰。有远见卓识的帝王亲自登门聘请,先师之而后臣之,一步登上将相位,擢拔于稠人之中。士为知己者用,感报知遇之恩,甘效犬马驰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说得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韩非子·二柄》:“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楚灵王有一怪癖,偏好细腰,不管男女,凡腰围粗大者,一见便如眼中钉。他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豪华壮丽的章华宫,在全国广选蜂腰的美女充实其中,因此又称为细腰宫。宫人求媚于灵王,减食忍饿,以求细腰,甚至有饿死都不后悔的。全国人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渐渐都以腰粗为丑了,因而都不敢饱食,一个个变得弱不禁风。百官入朝,都用软带把腰紧紧地束起来,尽量显得细瘦,就怕自己腰粗而惹灵王憎恶。官员们为了腰细,每天只吃一顿饭,他们憋住气,勒紧腰带,扶着墙才能站起来。一年以后,朝廷里的官员们都饿得干黑瘪瘦了。这不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吗?朴素自然最美丽,为什么故意瘦腰自讨苦吃呢?

春秋乱世,盗贼横行,有一个时期,晋国更是猖獗,晋君深以为忧。恰巧有一个叫郄雍的人善于因貌识贼,只要观察其眉睫眼目,便能知道是不是盗贼。晋君请他试观,一百个盗贼中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双眼。晋君很高兴,对大臣赵文子说:“我得到了郄雍,一国的盗贼都跑不了,弭盗何必多人呢?”文子回答说:“君王用识盗的方法弭盗,盗贼永远灭不尽,而且郄雍的小命也不保。”不久群盗都嫌郄雍砸了他们的饭碗,便合伙把他谋杀了。晋君闻报大惊,立即召见文子说:“果如先生所言,郄雍被暗杀了,以后何以弭盗呢?”文子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所以郄雍不得好死。而且您要弭盗,最好的办法是举贤任能,使其教化百姓,人民有了羞耻感,谁还做盗贼呢?”这个故事再次佐证了孔子对季康子说的话是多么正确,弭盗的根本方法不在于捕杀,而在于消除产生盗贼的原因,关键还在于统治者自身,是他们的贪得无厌、残酷压榨逼得人们做盗贼。人穷生盗心,饭吃不上就要饿死,不偷不抢怎么活下去?扬汤不能止沸,必须釜底抽薪。晋君便听从了文子的劝告,任用贤臣随会治国,大行仁政,盗贼们便羞得逃到秦国去了。

庄子在《则阳》中说道:“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民智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则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古代治国的君王,把功劳归于人民,把过失归于自己。如果一人受到损害,就退而自责。现在的社会却不这样了,隐蔽事情真相,反过来指责别人愚笨没见识;故意制造困难,却归罪人们不敢去做;加重任务,超过负荷,却责难人们不能胜任;大大延长里程,却责罚人们不能按时到达。百姓智穷力竭,便以虚伪来对付,瞒天过海。人君弄虚作假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多,人民怎能不弄虚作假?能力不足就要作假,智力不够就要欺骗,财物缺乏就要行盗,盗窃横行,该归咎谁呢?孟子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两极分化何其甚也!君王穷奢极欲,老百姓饥寒交迫,君王的牲畜都有好饭吃,人民却吃不上饭,不断地饿死,这不是君王领着牲畜吃人吗?你不让我过,我也不让你过,老百姓只好铤而走险,为盗为贼,甚至占山为王反叛朝廷,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也。

[原文]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胠篋》

[要义]

偷了吴钩(一种佩刀)的被杀头,窃国大盗反而成了诸侯,诸侯的门下仁义高悬。在《盗跖》则作:“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小偷被拘留,大盗为诸侯,诸侯门下义士多。都是大盗不盗的意思,最高明的大盗不偷具体的东西,他偷国家,偷仁义礼法,偷圣人贤士,偷天下美女……超越小偷蟊贼的低层次,进入了看起来不是盗贼的高境界。两极相通,大盗反而像圣人了,大恶似大善,大奸似大忠,大伪似大真,大丑似大美。

[故事]

我们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伪装革命,窃取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之后原形毕露,想把民国变成袁家天下,又复辟而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岂不是窃取民国的大盗吗?我们说胜者王侯败者贼,专以成败论英雄,“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盗跖》)天下大乱,中原逐鹿,各路起义军都是“山大王”,他们一起推翻了统治政权之后便又相互攻伐争夺天下,捷足先登,力雄为长,最厉害的那支起义军统一天下,登上了皇帝宝座,转过头来又剿灭以前的战友们,宣布他们是大盗流寇,不灭之不足以安天下,自己的床头岂容别人打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代开国皇帝都是杀戮功臣的,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勾践灭吴称霸,范蠡逃走,文种被赐死。刘邦打下天下,杀害了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黥布,彭越黥布原是江洋大盗,黥布投项羽后成为最厉害的大将,彭越也是自立山头的一支起义军,他们都曾与汉军对垒过,但韩信投到刘邦手下一直是很卖力的大将军,不也没逃脱被宰的厄运吗?

胠篋就是打开箱子。《庄子·胠篋》说,为了防备开箱探囊撬柜的小偷,必须把它捆帮好锁牢靠,这就是世俗所谓的聪明。然而大盗来了,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提起口袋就跑,唯恐捆锁的不牢固掉出东西来,前面所谓的聪明人不正是为大盗做了准备吗?

敏锐的庄子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一类普遍现象,这类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对付普通人的手段、策略、规范,不但对付不了“高级人”,反而帮助了“高级人”来对付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什么呢?这就是物极必反、大防为决的道理。每一事物都有一个顶点,过了这个顶点就翻个儿,真理越出它适用的范围一步便变成了谬误,失败与成功也只差一步。这仍然是质量互变原理。一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偷水和水流了,把两山之间堵截起来,建立一个堤防。一方面,堤防是有承受能力的,当水多承受不了时,豁然决口,万马奔腾,所有的水都光了;另一方面,对付一般偷水的还行,那些高级偷水的,运来一车TNT炸药,一下子把大坝给炸了,所有的水都没了。

一个富人自然被周围的穷人瞅着。如果富人平时好施舍收买人心的话,穷人也不会来偷来抢。如果他爱财如命,一分钱也攥出汗来,他的亲戚朋友也沾不了他的光,亲友便琢磨他了,勾结盗贼杀害他,把全部财产都抢走。正是“负且乘,致寇至。”爱财如命,寇夺之矣。金银财宝积满柜,临死带不走一文钱,奉劝财主们要舍得吃喝舍得花,扶弱济贫买人缘。平时对付盗贼的手段,反而为大盗做了准备,成为对付自己的有力武器,你越捆封得牢固,盗走时越容易。至亲不是亲是大盗,大盗不是盗是至亲,父母辛辛苦苦挣一辈子,平时舍不得吃穿,两眼一闭,一切的一切都给了儿女,儿女实际上是父母最大的盗贼!平时舍不得给儿女零花钱,最后一下子都给了儿女,不也是为“大盗”做积蓄吗?箱箱笼笼捆锁牢固,儿女瓜分、搬运起来更容易,就怕捆锁不牢固。

一个国君也是这样,爱财爱权如自己的老命。平时残酷盘剥老百姓,把民脂民膏都搜刮上去积累起来,甚至对臣僚将相也舍不得赏赐分封。将相们不但不为他卖命,反而煽动百姓起义,杀害国王,把国库分抢净光,“你不给我过日子,我也让你活不成!”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