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夫妻小拌嘴(1 / 1)
青儿打着手势,接下来又是一声震耳蛙鸣,树木杆南北两旁无数青蛙,把木棒向湖中沉去,见那湖面阵阵白泡翻起,青儿双目不停的看着东西的树木杆。
老者站在东岸,双目发有兰色光芒,一闭不闭的紧盯木栏,洪注睁大两眼盯着青儿发愣,对青儿又有另眼相看之感,觉得青儿是一个迷团,那样的奇特,那样的不可思议,看那湖面之上,不到二个时辰,便有二十根木杆直立而起,在杆上下一点五米间隔架有两根绳桥,木杆南北各有二根绳索绷紧,杆成一条线,绳如弓上弦一样,绷在木杆上,两条绳桥被大风一吹,发出嗡嗡声响,象似在弹棉花时发出的声响。伴着响声,湖面涌出无数只大小青蛙,哇哇歌唱,在湖面上漂浮蹦跳。
老者伫立杆前,鹰目圆睁,上下看着岸边立起的木杆,高出水面木杆足有五米,又用手摇摇木杆,木杆稳死不动,又拉拉绷绳,绷绳稳固,看他已失去平常动态,身姿傲然,两只双目象两只鹰眼在寻找食物般盯着木杆上的两条绳子,向前看,上下看,看有片刻,便由健步加快成飞步,从绷绳上向杆顶走去,一个老者能从绷绳走到杆顶,动作胜似灵猴般敏捷。
洪注赞叹伯父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惊天地,青儿看的双眼发呆,拍手叫好。
那老者像猴子般坐在杆顶上,来回摇晃木杆,见木杆牢固,便一个燕子轻飞落在第一条绳上,从绳上跳了几下便向前飞走,脚不离绳,绳不离脚,两只胳膊带动前身上下摆动,从远处看,那老者象一只黑色燕子来回飞旋,老者从第一杆走到第二杆,使了一个燕子扑食落在第二根杆的下边绳索,从第二根到第三根杆时便是一个燕子翻飞落在第四根木杆上面的那条绳上,尊规倒矩的从绳上下反复的来回飞走,走到西岸便从绷绳上走下,在从另根绷绳上走上杆去,又从西边回东边,从另根绷绳走下。
老者走下来后,立与杆前,那头上发丝根根发出银光,童颜面笑,脸红中透黑,口中大气不喘,象不老神童一样眯着鹰眼看着洪注和青儿。
一贯不苟言笑的洪注也打破陈规,俊郎清秀的面颜表现出对老者的敬慕,高出五官的鹰钩鼻微微耸动,半开玩笑的逗笑道:“我有如此武功过人的师父,不怕我洪注不变成猴子,我学伯父在绳子上飞走如燕的轻功,我洪注要在天地间飞行,徒儿、侄儿在这给师父、伯父大人见礼。“说完跪下给老者行三大礼,头磕在地上砰砰直响。
老者忙把洪注扶起,张口说道:“我还是老话重谈,想要学好武功,必须把基本功学好,现在你行走在这两条绳桥上你有可能会走但不可能走好,更不要说飞行,先建此绳桥,我就是要让你们了解基本功的重要,希望你们要从中领悟,悟出道理,学功有成。“
青儿微微侧头,小鸟依人的模样抱着老者的脖子,在老者脸上上下左右亲个没完,亲的老者不好意思,直往旁边躲。口中娇声连喊,爸爸伟大,师父伟大,有伟大的爸爸必有不凡的女儿,伟大的师父必有高徒,三人听到老妇人口喊吃饭,便互相手拉手向阁内走去,老妇人看父子三人的亲密又是高兴,又是嫉妒,用言语难以表达,只能放在面上,让三人理解。
饭后,洪注和青儿胳膊挽着胳膊向外走去,看那两个少年缠缠绵绵,纠纠葛葛,两个人的身子从间隔有缝到无缝,老者和老妇人各自都心有会意的笑了,两个人,两颗心中的想法都表现于面上的同一笑容上。兄妹二人亲亲热热的来到岸边,细观绳桥,回想老者在桥上行走姿态,都在心中有跃跃欲试之望。
出生牛犊不怕虎,便把所想变成所做,洪注抖擞精神,也学老者的样子健步加快成飞步,向绷绳飞去,由于他的目读能力强,又有些小基础,便一步三摇的从绷绳上走到了杆顶,从杆顶再到绳可就困难重重了,也学老者在杆顶做动作,但却不象猴子,跟熊瞎子一样笨拙,只好顺杆下滑,方到绳桥上,想在绳桥上行走,谈何容易,心想学燕子,可却是一个蜻蜓点水,从绳桥上向湖面咂去,蜻蜓点水可还能飞起离开水面,洪注却不然,一声响扑通掉在水中,不但不能飞起离开水面,反而要探湖底深度,急坏了岸上的青儿,不容多想,奔着水花向湖中扎去,一会工夫便双手将洪注拖出水面,向岸边游来,到了岸边将洪注放在岸上,头朝低处让他躺下,好一个英俊少年,转眼成了一只落水狗模样,从嘴里哇哇的吐出许多湖水。
青儿将洪注扶回阁中,老夫妇俩看了,又是心疼又是可笑。老妇人怪罪老者把事情没跟孩子说清楚,险些闹出事来,老者听完不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朗生说道:“想成其事必担风险,险中吸取教训,在教训中寻取经验,在经验中总结得失,在战风险,树雄心,事必成。“
洪注抖着身上的水,水被点点滴滴的抖落在地上,脸上的悔容也随水点从脸上飞去,鼻子向上动了动,从口中傲然说道:“我一定牢记师父教诲,万事从头做起,先学好基本功,打好基础,定要和师父一样行走绳桥。“
老者欢心,老妇人心疼,青儿心急,拉拉洪注让他快些换衣服,已防伤病。
第二天明媚的阳光普照着马蹄沟湖畔,整个马蹄沟大地在阳光的普照下,空气显的十分清新,在一块平坦的地上,两个老年夫妇,和两青年男女正在火热的忙碌着,有的挖坑,有的立木桩,整个好大的平坦地上埋上了许许多多的大桩,老者在一边指挥,指指点点的指挥着两个少男少女。
少男少女忙的手脚没有闲的空隙,又是埋土,又是用脚将埋的土踩实,老妇人手扶着木桩,边扶边用脚踩,真是各有分工,看见两个年轻人累的大汗淋漓,顺脸下淌,老者招呼大家休息。
两个年轻人便互相看了一眼向老者走去,青儿用手巾给洪注擦去脸上的汗水,坐在老者身边,用肩靠着老者臂膀,眯缝着两只杏眼看着老者,象要有撒娇之势。
老者看者大家温声说道:“两桩距离要相等。“
老妇人抢声说道:“要埋的越结实越好。“
老者嘴里不出声,心里鼓捣着,让你去说吧,让你说,我不说。
青儿似瞪非瞪的看了老妇人一眼,给老者先是搂脖子后来贴起脸来,用自己的粉腮来回蹭着老者的脸,眼睛却盯着老妇人不放。
老妇人一看青儿所为,更是争风吃醋,怒气大发竟然骂起了老者:“你个老东西,真不知好歹,难怪我对你的一片心,竟跟我叫劲,不搭理你也就算了,我整个脸都让给你了,你还抓住鼻子不放,就你那三脚毛功夫,在我眼里那只是小巫,哪天让你见识见识我这大巫,你能飞走绳桥,在孩子们眼里以为你是个神,在我眼里只是对粪坑放屁不算啥事,你能用脚正走,我能用手在绳桥上倒飞。“
青儿见老妇人真的是气冲云天,怕难以收场,就离开了老者,向老妇人靠去,坐在老妇人怀里有意的撒起娇来,用红色粉唇跟老妇人亲起嘴来,亲的老妇人没处躲藏,越是躲着青儿,青儿越是亲个没完,直到亲的老妇人服输为止,老妇人只好向青儿求饶的说:“妈妈知道你是在哄我,不让我生气,还是女儿,知道疼人,妈妈不气就是了。“
老者被骂并不生气,到感好笑,老者最近心知肚明,自从答应收两个孩子为徒以来,两个孩子向自己靠近,老妇人自感孩子对她有些疏远,心里产生不平衡,凡事都拿他开刀,对人也应该宽容才是,他也不和老妇人计较,面带微笑的招呼大家做事,大家起身,青儿拉着母亲来到场地。
老者告诉大家,桩与桩之间要绑上根横木,大家照做,一边做活一边说笑,都干劲十足,也不觉累,太阳刚沉西山,桩上的木杆就全部绑完了,从头细查一遍,木桩立的直,桩上的横木成为一线,老者满意,便收工回阁。
回到阁内,老者与两个孩子谈论今天木桩绑横之用,两个孩子细心听讲,老妇人今天兴致也非常高,下厨做饭烧菜去了,也想破破常规,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煮了小米饭,山菇炖鸭子和一些山间野味。
三人在屋里谈,老妇人在厨房里忙三人在屋里谈的热闹,老妇人在厨房里忙的火热,三人谈到高潮时而发出笑声,锅里的炖鸭伴着山菇时而发出扑鼻的香味,三人话没谈完,老妇人的饭菜已做好。
老妇人叫声青儿,准备吃饭,青儿脆声答道:“妈妈,青儿来了。“
母女二人收拾碗筷放到桌子上,又端来饭菜,一闻菜香,老者流出了口水,三人都各自拿碗上饭,准备开吃,老妇人迟迟不到,也都不好意思先吃,老者等不急,正要开吃,只见老妇人拿来陈酒一坛,放桌上,老者自青儿来后已多年未曾饮酒,因爱女心切,怕老妇人饮酒失态,二人就发誓,不在喝酒,今个是老妇人过于高兴还是另有原因,老者见酒早已垂连三尺,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喝酒解谗,后事如何完了在说。
老妇人说:“今天是我解约,因为过于高兴,也是对你的加赏。“说罢打开酒坛,酒香飘满全屋,老者早已把碗准备好,满满的倒了一碗,咕咚咕咚的一口喝下半碗,也不礼让,什么让酒不分家,让到是礼,老者现在是先喝到口就是礼,老妇人还倒是守礼节,让洪注,让青儿,二人摇头说不喝,又让他俩不喝酒多用菜。礼让到后,便小饮一口,此时老者碗已见底,酒干碗空,拿起酒坛,又将碗倒满,老妇人也加大了口杯,一口大似一口的喝了起来。
两个青年看的好笑也好奇,便也各尝一口,由于酒劲过大,到了口中不能下咽,都吐了出去,老者二碗过,脸红的象火烧一样,老妇人的脸却白如纸一样,二人喝的酒性大起,互碰起碗来,满满一碗酒,眼一眯,一张口便到肚中,喝到了高潮还互逗话,听老者说:“酒是亲哥,谁喝谁得。“
老妇人接道:“酒是亲姐,喝完多补血。“各自说完一句,便大饮一口,碗见底,说着喝着,说说喝喝,喝喝说说就偏了道了,老妇人说:“谁要先服输,死要变成猪。“
老者接道:“谁要不喝了,死后要做人。“
洪注和青儿开始觉的有意思,可现在却听的有些火药味,就不让他们在喝下去了,要把酒坛拿走,可拿起酒坛,坛已见底,老妇人抢过酒坛便到,却到不出酒来,这回也不礼让了,同老者吵了起来,说老者抢酒喝,老者说妇人偷酒喝。这个酒官司看样子非明白人才能说清的,唉,两口子喝酒打官司,在明白人也会被搞糊涂,还是让他们自己酒醒自清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