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幼儿心理学 > 第15章

第15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寻找回忆 假如苏西堕落 绮色佳 同门 喜宝 阿蛮言情小说合集 把梦想留给心 把心留给你 不良老公 豆芽小姐

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人的言语有两种形式,即出声的

外部言语和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人们默默思考问

题时为自己所用的语言,所以它比外部言语与人的抽象逻辑

思维、行为自觉性具有更直接、更密切的关系。内部言语是

在幼儿期儿童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

在内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由于幼儿一方面思维依靠表象进

行,能单独地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语言动觉调节机能尚不

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这样就出现了幼儿自言

自语的现象。由此可见,幼儿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从外部言

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幼儿言语发展过程

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首先发现幼儿有自言自语现象的,

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指出:自言自语现象在儿童全

部言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曾作过数字统计。(见上表)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主要有这样两种:

(一)游戏言语。这是一种行动的伴奏。幼儿一边活动,

一边自言自语。如幼儿建筑幼儿园时,边搭边说,用言语说

明或丰富行动内容的不足;绘画时,一边画,一边嘀咕,用

言语补充画不出来的情节。这种自言自语的特点,是比较完

整、详细,有丰富的感情和表现力。

(二)问题言语。这是困难在言语中的表现。常常在幼

儿遇到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等等。当幼儿找到解决

问题的办法时,也常出现这种自言自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

例如,在拼图遇到困难时,幼儿就自言自语:“这个放到哪

里呢……不对,应该这样……嗯,对了。这是什么呢……就

放在这儿……。”

幼儿这两种自言自语的形式,在不同年龄的幼儿身上,

比例是不一样的。三至四岁幼儿,游戏言语多些,问题言语

很少;四至五岁幼儿则问题言语很丰富。而在六至七岁幼儿

那里,则常可以看到:幼儿在活动、绘画时,多默默地用内

部言语进行思考,但遇到了困难,就又自言自语了起来。

因此,对于幼儿自言自语的现象,老师们不必惊奇,也

不用担心,更不要因幼儿自言自语影响了课堂秩序、纪律,

而轻率地指责幼儿,而应该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仔细倾听

幼儿自言自语的内容,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时给以

适当的指导,促使幼儿顺利地由自言自语过渡到内部言语,

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果有的幼儿已经七岁左右了,还常常自言自语,那就

该注意了,这可能真是一种病态,应该到医院检查、治疗。

幼儿的言语 第四章:怎样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

语音是口头言语的物质表现形式,也正是因为有了语音,

语言才成为可以被人感知的东西。特别是幼儿,语言以口头

语言为主,他们又正处在语音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幼

儿正确的发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幼儿发音的种种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

手培养:

(一)培养幼儿准确的听音能力。

要使幼儿会正确地发音,首先就要求幼儿能听得准确。

听得准是说得准的前提。因此,必须注意发展幼儿的言语听

觉,使他们会听音,能分辨各语音的微小差别,特别是区别

某些近似的词音,如z、c、s、zh、ch、sh、n、l等,为幼儿

正确地发出词音打下基础。

正确为幼儿编选一些发展听觉的教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发

音,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种教学游戏,主要内容是让幼儿

分辨各种大小、强弱等不同性质的声音,比如“猜猜我是谁?

”、“是谁在学哪种动物叫?”等,在小、中班都可进行。

(二)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幼儿

注意和语音发展的特点,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实物、玩

具、木偶、图片,以游戏方式组织幼儿听与说,是行之有效

的好方法。如教小班幼儿练习区分“j”和“q”时,出现实

物或玩具小鸡与白菜,老师说:“小鸡小鸡来吃菜。”小朋

友也会跟着说。教幼儿正确发“sh”和“s”时,组织幼儿玩

“卖柿子”的游戏,有的当卖柿人,有的当买柿人,每个卖

柿人手里都拿四、五张有一至五个柿子的图片,在幼儿反复

地说“柿“涩”的过程中,使幼儿很快掌握了“sh”和“s”

的发音。老师也可以带幼儿学习小动物叫声,如鸭子“嘎嘎

嘎”,母鸡“咯咯咯”,小羊“咩咩咩”,小狗“汪汪汪”,

小猫“喵喵喵”;还可以教幼儿学说简单的儿歌,绕口令。

如练习“z”的儿歌:“三个小胖子,穿衣扣扣子。红红帮

冬子,冬子帮珍子,互相来帮助,都是好孩子。”

由于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语言,语音也是通过模仿

成人而掌握的,因此,在教幼儿发音时,老师一定要注意自

己发音的准确,清楚;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模仿自己发音时

的口形,以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求得语音的正确。

(三)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要真正掌握一个新的词音,必须做到这样两个方面:

一能正确分辨出近似音,二能正确熟练地发出声。在教幼儿

每一个新的词音后,都要及时地让他们重复练习,以巩固正

确的发音。这样,除了要有计划地通过语音作业来培养幼儿

的正确发音外,还必须充分利用游戏、散步、吃饭等日常生

活的各个环节。比如,有的幼儿分不清“裤”和“兔”的区

别,把“裤子”说成“兔子”,老师可以在散步时带幼儿去

看兔子,并告诉幼儿:“你们看,这是兔子,兔子喜欢吃白

菜,还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去问问她:‘小兔子,我

穿的裤子好看吗?’”有意识让幼儿练习“裤”和“兔”的

发音。又如,有的幼儿分不清“湿”与“吃”,可以在幼儿

洗手时、吃饭前提问:“毛巾放到水里怎么样了?”“炊事

员叔叔做饭给谁吃?”等等,引导他们反复练习“湿”与“

吃”的发音。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后,幼儿的语音分辨

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了。

此外,老师在注意全班幼儿的语音发展的基础上,还应

该注意个别儿童的正音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个

别幼儿的正音工作,应该从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由易

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方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并且

要注意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激发幼儿说话要正确、清楚的

内在愿望和积极性,以帮助个别幼儿尽快克服语音方面的缺

陷。

幼儿的言语 第五章:怎样丰富幼儿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一

个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他的语言表达才能生动、准确。

同时,幼儿期是储备词汇、形成语言能力的时期,幼儿在实

际生括中常常出现因缺乏必要的词,而语言显得平淡、简单

的现象,还要借助手势、表情与人交往。因此,为发展幼儿

语言,使幼儿较快地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我们必须积极、

有步骤地丰富幼儿的词汇。

(一)丰富幼儿的词汇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理解掌握词汇的特点,丰富幼

儿的词汇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首先应该丰富幼儿那

一些代表具体概念的词,然后,随幼儿思维的发展,逐渐再

教给代表抽象概念的词,即先教幼儿掌握苹果、梨、柿子、

桔子,大象、熊猫、松鼠、孔雀等一类比较具体的词,然后

再教水果、植物、动物等一类抽象性较高的词。从词类来说,

首先要教幼儿掌握关于对象和现象的名称,即名词,其次教

幼儿掌握说明对象和现象的动作和过程的动词;而后再教幼

儿掌握说明对象和现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程度的形容词

和副词等;最后在幼儿掌握有实际意义的实词的基础上,教

幼儿掌握各种反映对象和现象之间关系的虚词,如介词、连

词等。

目 录
新书推荐: 星穹神墟 没招了!谁家好人在恨综磕CP啊 从山寨机开始,到国产之光 开局儿孙满堂,手握空间栽满粮 等你,到岁月尽头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崛起录 穿书全网黑?炮灰把娱乐圈掀了 边关兵王:我靠杀敌养妻女! 神狱归来,我无敌了 致命渗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