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 盼归(1 / 1)
收费章节(12点)
一百三十一 盼归
转过了一年,石头便很高兴的写了信来炫耀。他通过了考试,成了府学正式的生员,再也不用额外付费了,而且还有朝廷提供的钱粮可拿。
尽管石头则信里极力渲染他如何用功,如何努力,如何出奇制胜、天道酬勤,对于石头在读书的天分,姚采澜始终是没有信心的。她能通过考试应该跟跟他祖父有相当一部分的关系。不过,石头的付出肯定也不少,只能说,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年附学生员必须缴纳的学费确实不是个小数目,这酒使得一直畏读书如虎的石头终于也勤奋了一回。
小惠也开始参与在宛州城开设锦绣庄的事,姚采澜想让她提前熟悉熟悉,以免婚后经营产业时不得其法。其中,姚采澜还暗地里给了曾大*奶一成的干股,因为其中与官府打交道之处颇多,曾大*奶在中间出了不少的力。往后锦绣庄的经营也得靠上曾家,所以,这一成的干股给的倒也不亏。
铁锤则在林静轩的支持下开始负责第一春的事情。这次虽然没有惊动曾大*奶,但与曾家的几位小少爷也脱不了干系。他在曾家附学,与曾家的几位小少爷很快就很熟了,并且与其中的一两个,很快就成了很不错的朋友。
不过,曾家的家塾规矩十分森严,作业繁多而且要求严苛,令铁锤苦不堪言。他虽然想尽办法偷懒耍滑,提高效率,可还是觉得很有些吃不消。因为,自从他到了曾家家塾,他的作业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学里捎带手就做了,每每都得带回家做上半个时辰。虽然,这已经是家塾里排名第一的作业完成速度了,可一贯懒散的铁锤,还是非常吃不消这种高强度、侵蚀了他大量玩乐时间的学习方式。
姚采澜见他愁眉苦脸,心里暗爽,觉得让这鬼精的孩子吃点亏也不错,只是十分不真诚的随随便便抛了根“胡萝卜”给他,“等你考上了秀才,我便准你再选别的书馆”
墩子身体好起来,便开始正式的潜心跟着萧右学习医术。萧右很喜欢墩子,这种喜欢甚至超过了石头和铁锤。因为墩子这学生真是太听话了,老师说他就做,尊师重教,一板一眼的,让萧右心里很是受用。怎么看都比他太过跳脱的大哥,以及各种鬼主意层出不穷,专爱跟老师唱反调的二哥可爱的多
姚采澜知他乐为人师,便好心建议他多收几个弟子,也能多些收入不是么?孰料这人眼睛一翻,不屑一故道,“你以为我的学生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收的么?”
呃,好吧。这算是夸奖了,是吧。
不过,姚采澜后来得知萧右一直在写游记,而且已经积攒了不知多少的手稿。姚采澜偷偷的央秦姑姑偷了几张萧右废弃的书稿读了读,写的很是好啊,就连自知水平不咋样的姚采澜也觉得字字珠玑,出游所到之处的诸多美景,描绘的栩栩如生。中间又穿插诸多乡间趣闻、奇闻异事,均写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如果就这样被埋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的好书应该有更多的人欣赏才对。她便顺口跟铁锤提了一句,“不知你师傅写的那些东西有没有人肯出版?”
铁锤闻弦歌知雅意,很快就想办法找了很多的书局。不过,萧右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大家都不肯做撇本买卖,即使都觉得书写的很有水准。
姚采澜只好狠了狠心,“我出钱”于是,姚采澜就又做了一回赔本的买卖。
当然,这一切萧右全然不知,而是收到极大鼓舞,继续埋头苦写,自家诊铺的买卖倒是爱答不理的,倒是让小药童墩子着急得不得了。有了这么个二五眼的师傅,真是让人不上火都难
至于那笔跟萧家目前的家境相比算是不菲的稿费,则由秦姑姑的手入了小惠的手,替他们在皖州城郊买了几十亩的上好的田地。反正小惠早晚都是自家的人,反正这些银子白白放着也是会被莫名其妙的就花掉了,总之,萧右和秦姑姑都对小惠十分信任,当然,这里边不排除他们有偷懒抹滑的嫌疑。
铁锤看着她娘苦笑的脸幸灾乐祸,“娘,您后悔了吧?无错不少字我们老师一直这样写下去,会不会把我们家写破产啊”出版的费用确实不菲,想想就让人很肉痛。
姚采澜咬着牙一拍桌子,“出就出,谁怕谁啊我就不信他能把我们家给写垮喽”
在出版游记这件事上,铁锤出力最多。因为铁锤是第一个读者,而且还承担着修改的重任。因为萧右在书中往往直抒胸臆,免不了对朝政指手画脚、针砭一二。这高高在上的皇权岂是你等小民可以随便指摘的?所以,为了全家人的生命安全考虑,铁锤严把质量关,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
虽然萧右很不乐意修改,但是,不修改你就根本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没办法,改吧。
时光荏苒,姚采澜在一片提心吊胆中又过了两年。不过,怕着怕着,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江清山,你自求多福吧。
萧树又参加了一回府试,却未考中。此时,小惠已经十八岁了,再也等不得了。幸亏这时身处南方,婚嫁年龄上要比北地宽松上许多,女子十八岁还未嫁的虽然不普遍,但也为数不少,若是在云阳县的话,早就被人嚼舌头嚼死了。这也是姚采澜喜欢南方的原因之一。
姚采澜跟秦姑姑商定之后,因为萧家勉强只能算小康之家,所以也就没有大操大办,走几个基本的程序就行了。小惠是个会过日子的,当然也没意见。虽然没有她父亲在场,也没办法了。小惠成亲后,两个人便返回了大名府。萧树还要继续攻读学业。
姚采澜给小惠的嫁妆除了数目很不算少的一些银钱之外,还有一个锦绣庄。只不过,这个锦绣庄不是现成的,主要还得靠小惠自己去大名府去支零。反正有江老爷在,还有林静轩提供所有无偿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倒也不用担心。
萧树成亲后,希望能接着萧右和秦姑姑一起去住,没想到萧右不同意。他觉得现在住在江南更加自由自在,风景又美,何必就跟儿子、媳妇去挤小院子呢。
萧树憋得几乎吐血。这人,怎么宁肯喜欢江家的那几个孩子,也不亲近自己呢?不过,这些话,他一辈子也不会问出来,只会冷着脸不发一言,一声不响的跟自己较劲。小惠只好两边来回跑,两边来回的劝,结果萧右就是不答应。
要知道,光看你的脸子也需要一定的承受力好不好?还不如跟铁锤和墩子在一块混着开心呢你就是说破天来,我也不去
秦姑姑也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萧树带了一肚子怨气黑着脸回了大名府。
到年底的时候,石头回来过年,就跟姚采澜商量,说要去京城去读律学。律学?专门学大景律疏的么?
石头详细给姚采澜解释了一番,说是当今圣上励精图治,一心重整朝纲。除了大兴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之外,也很重视学校的建设,比如在京都就有若干中央官学。其中除了鼎鼎有名的太学之外,还另外设了律学、画学、算学、医学等专门性的学校。律学的学生由各府学荐举,朝廷安排考试,若通过了则提供食宿,学制三年,专门学习律法知识,并且在通过最后考试之后安排到各地方去做官吏,当然大都是主簿、县丞之类的低级官僚。这样就能避过科举,走上仕途。
“你怎么想起入仕来了?”姚采澜奇道。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啊。
“最近几年我一直就有这个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您不让我从军啊”石头忿忿不平道,心中的无限怨念瞬间爆发了。
“好好好,打住打住你愿意走仕途你就去,我同意不行了么”姚采澜连忙表示举双手赞成。只要你不去那劳什子战场,你上天入地我都不管你
何况,依着石头的性子和阅历,走仕途还是很合适的。这孩子办事能力很强,又有责任心,脑子也够使,好好锻炼上几年应该是能胜任的。
进入律学的考试同样十分严格,但是,竞争却并不激烈。这毕竟不是科举正途,人们大都对学律法的生员抱有偏见,认为考不上举人的才去读律学。京都子弟中很少有人去律学学习,他们心心念念的是太学,那才是光宗耀祖的地方,就连圣上,每年都亲自去太学上课呢。而且律学出来的生员虽然可以补低级官吏的缺,但在升迁上会受到很大限制,想平步青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现在,内阁全部出自翰林,翰林全部出自进士,几乎已经成了金科玉律了,上个律学有用?
报考的人并不多,再加上江老爷在幕后的大力推动,石头果然上了荐举的名单。
“在大名府还好说,到了京都那一关的考试,你不会原形毕露吧?无错不少字”姚采澜担心的问。
“娘啊,你以为府学的生员和教授都是瞎子么?他们会眼睁睁的看着一个饭桶被推荐上去么?真要被推回来还不是丢了大名府府学的脸?你儿子我廪膳生员的名头都是自己拼了小命考出来的啊我现在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怎么还拿老眼光看我?”石头不服气的大喊。
果然,这回石头果然没扯谎。石头带着梁子,姚采澜又派了几个人护送着进了京。直到三月底,才有信传了回来。考上了。
好吧,这死孩子整天花样真是太多了,临去京城,还撒着欢的收购了一船的江南货物,好像是通过他在府学认识的同窗搭上了一个商业协会的线,跟着人家的船队一起进了京城。这一回又能大赚一笔吧?无错不少字
姚采澜没吱声,只等着他要是考不中,就让他把赚来的银子一分不剩的全都吐出来理由都是现成的:光想着赚钱了,考试都考砸了,啥也别说了,银子全都交出来吧
幸好没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