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前后(1 / 1)
电脑买了,网线也牵了,不过是半年后的事了。
2008年,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雪灾、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CNN辱华、5.12汶川地震。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神七的成功发射,全中国人民用行动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坚毅、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
这一年的我,也不再只是呆在家里做宅男,不再只是通过那21英寸的屏幕了解世界,而是跟随一家人走出了绮罗村,去了成都。
“上成都”是铝合金生意越做越大的大姑们给父母的建议。在成都,一家人都在一起,三个人住在西三环路外郊区一个10平方左右的出租屋内,妹妹在厂里住。妹妹和母亲去了食品厂,父亲仍然做他的本行,经他朋友介绍在附近一处建筑工地上带班。母亲在厂里的工作已不是农村里那繁琐且永远做不完的农活儿。既不用那么劳累,也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有假日可以耍,有班可以下。母亲的脸上多了些笑容,少了些皱纹。
在成都,我的世界不再封闭,不仅可以见到到久违的繁华都市,还可以拄着拐杖走向更远处的世界。
如果你的身体不再恶化,我们一家就这样过日子,该多好!父亲总是这样感叹。
每天洗好碗,简单收拾一下出租屋后,我都会锁好门,踏上出租屋外那条平坦宽阔的公路,随意选择一个方向,走上两三公里的路。欣赏一些沿途的风景,听一些沿途都市的声音,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
买了电脑后,我能做什么来养活自己呢?
对电脑对网络一窍不通的自己即使对计算机抱着美好的憧憬,但工作的定位一直很模糊。当时的自己和一个首次从深山走进城市的打工青年一样茫然,不清楚自己在城市里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那么就在这里勇敢地闯一闯。相信不久的一天,总会看见曙光的。
当眼睛和耳朵开始疲劳时,脑子里的一些事开始有些着落了。
一天下午,无意中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店铺。好奇心使我接下来几天都走同一个方向,并在那店铺外停留很长时间。我发现,那店铺没装修,门面内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几个单一的货架,门口右半边是柜台,柜台后有台电脑,一个中年妇女总是坐在电脑旁。为什么每个顾客不论是进去还是出来,都要在那柜台前短暂地停留?难道这种小副食店会打印收银小票?
那样一个简单的小副食店,怎么生意还那么好?尤其以年轻打工族的消费者最多,而旁边就有个装修很气派的超市。那店铺里有什么吸引年轻顾客的特色商品吗?最后实在绕不过那颗好奇心,我也假装买东西走了进去。
“弟,你买啥东西还是上网呢?”那妇女非常热情地招呼我......
那门面内转角,出现在视野中的是一个生意挺火的“黑网吧”。两个多小时后,走出那网吧,天空显得格外明朗。
虽然那网吧的网速让我纠结得不行,但6元的上网费是相当的值,因为它给了我人生最大的一个启发:我可以利用类似网吧的营利模式呀!虽然只有一台,但仍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上网服务呀!现在不是流行玩网游吗?我可以回到镇上租房子为那些爱好网游的学生提供终端游戏平台啊!同时也可以搭载提供下载服务啊!
这样就可以向消费者收取上网费和下载服务费,一个月下来如果生意好,两三百的生活费就有啦!那样,我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那样,生活就有了个支撑点,有了支撑点后,就可以利用网络走更远的路,去追逐我的人生梦想。
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于“网吧”概念很模糊,对网吧的相关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也并不知道那种模式是违法经营。幼稚地认为,开网吧最大的难度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资金投入。
有了方向后,走路更有精神了,走出出租屋除了锻炼身体,呼吸城市独有的空气外,还多了项任务——去网吧自学电脑。
5.12地震发生后,母亲总算不再反对父亲给我买台电脑了,不过母亲答应的理由是让我的生活过得充实些,不那么闷倦。至于她的儿利用那台电脑做生意的事,她仍然半信半疑。
地震后,没再去网吧了,没钱上网了,我把身上仅有的十多元钱投进了路边的募捐箱。最大的原因是在一个月后我就会拥有自己的电脑了。那网吧网速太慢,电脑太陌生,时间又有限,在网吧交的学费根本学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