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危机四伏(1 / 1)
宇文述等人日夜观察着突厥兵的进攻,几人轮班临一线指挥,不敢有一丝的懈怠。皇上也为战事忧心忡忡,总是在稍安全的高地关注着战事。朝廷援军的到来却是遥遥无期,等待的滋味是一种令人崩溃的折磨,不停的在希望和失望中间回转。隋军又一次艰难的抵住了突厥兵的一次猛攻,宇文述擦掉鬓角的汗水,心里不由得担心:这次抵挡住了,那么下一回呢?下一回会不会被他们攻陷城池呢?想着鬓角又流出了汗水,突然想起了皇上说的那句话:“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是的,这样太被动了,于是心头闪过一个主意,虽说这样做有些冒险。
皇上和朝臣商讨军务的时候,再一次问起大家有没有退敌的方法,仍是一片寂静相对。宇文述见大家都没有主意,说出了他的想法:“陛下,看这样子,朝廷的援军一时半会儿还来不了,多等一天,我们失败的可能就更大些,不如陛下穿着普通骑兵的衣服带着几千精锐骑兵突围,趁乱我们再带兵和突厥死战,陛下就可脱离危险了,这样才能摆脱被动的局面。”
皇上刚低头考虑宇文述的说法,估计胜算的可能,纳言苏威出来反对了:“臣不赞成宇文将军的看法。现在的形势,我军死守还有余力,轻骑正是突厥兵的长处,却是我们之短。陛下乃万乘之尊,怎能冒这样的险?”
民部尚书樊子盖也说:“臣赞同苏大人的看法。陛下若是带着侥幸心理去冒这个险,一朝狼狈,后悔都没有用了。不如坚城自守,来挫伤他们的锐气,征集四方兵士前来援救。陛下只需亲自到抚慰将士,必能鼓舞士气,再下谕不再远征高句丽,厚赏有功的人,并论功加封,必定人人都会发奋,军威大振,还怕过不了这关吗?”
皇上这几天头脑都处于混沌的状态,没有一个理性的思维方式,被几个人这样一说,冷静了不少,开始分析几个人的建议。半晌,说:“你们说的各有道理,可都称不上是万全之策。谁还有更妥善的想法?如果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也只能两者选一了,只怕都有风险。”
这时一直呆在旁边没有啃声的内史侍郎萧瑀(萧后的弟弟,为萧后陪嫁入隋)说话了:“臣下倒有一个主意可行。按照突厥的风俗习惯,可敦(可汗之妻)有权参与军事决策,现在始毕可汗的可敦正是我大隋以帝女身份出嫁的义成公主,我大隋就是公主的靠山。我大隋有难,必定危及公主的势力,况且这回突厥来犯还是公主遣人来报的信儿。如果派一使者前去告诉我们现在的处境,义成公主一定相救,若她一句话,使我们摆脱困境,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法子。若不能,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再者,现在我军士气低靡,是怕这次突厥的问题解决了,还要去讨伐高句丽,若现在下谕宽赦高句丽,专门讨伐突厥,则大家的心就会安定,就会全心全力对战突厥。”
虞世基也说:“是的,作战靠的就是士气,陛下停了对高句丽的讨伐,并且重赏这回作战有功的人,士气一定会得到激发。”皇上此时没有别的想法,只想脱离眼下的困境,一听这话说的有理,当即命派人想办法绕过突厥兵去找义成公主,当然没有派自己人出去,那样目标太大,恐惊动了突厥军队,而是用特殊的方法联系到突厥军队里心倾向于义成公主的人,类似于间谍那样的角色,托他偷偷瞒过军队,派人去通知义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