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幸福童年(1 / 1)
婴儿总是长着一张惹人怜爱的脸,来弥补他们的无能。像幸儿这样根子不错的孩子更是将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很快,便得到萧岌家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喜爱,萧岌夫妇更是把她视做亲生骨肉。一晃眼,两、三年已过去。这天,萧岌忙完事一回到家走匆匆走到夫人屋里,一进门,就被幸儿看见了,笑嘻嘻的扑过来甜甜的喊道:“爹爹!”萧岌连忙答应着“哎!”抱起幸儿,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看着她说:“想爹爹没有?”幸儿捋着萧岌的胡子说:“想了。”说完又冒出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萧岌十分惊奇,问她什么知道这句话的。幸儿没听懂,愣愣的瞅着萧岌。夫人在一旁想了一下说:“上次你抱着她和儿子评《论语》时候好像提了这句,不知道她怎么就记住了。”萧岌很高兴,对夫人说:“想不到我们的幸儿还是一个才女呢!以后你闲时把那《诗经》上面挑简单的教教她,等她记住了再教些难的。我们倒不指望她成为谢道韫那样的才女,最起码能有一些学识。现在都是才子遍地,明儿我们幸儿若嫁了一位才子,夫妻之间也能添一些情趣。”夫人笑着点点头说:“就像我们两个一样。”
夫人依萧岌的建议,闲的时候教一些《诗经》里的内容给幸儿,萧岌每次和儿子们讨论学问的时候也总是把她抱着。又过了两年,一部《诗经》,幸儿竟能背下大半。夫人见她聪明,开始教她看书习字,只过了一年,幸儿已能写一手娟秀的小楷。萧岌看她能认字了,每到藏书阁看书的时候都把她带上,自己看书,给幸儿找一些较浅显诗书在一旁翻阅,一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萧岌,萧岌总能耐心的解答。
一次幸儿在一本书上看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忙跑去问萧岌:“爹爹,这是什么意思啊?”
萧岌说:“这一句诗是说被关起来的鸟留恋以前在树林里的生活,养在水池子里的鱼总是怀念以前生活过的河水。这是在用鸟和鱼来比喻自己,抒发了作者对以前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向往。”
幸儿问:“什么是无拘无束啊?”
萧岌说:“就是自由,没有人管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幸儿说:“哦!那就是荡秋千咯!”萧岌一下子笑了起来,他知道幸儿这一向迷上了荡秋千,可是夫人担心她的安全不让她玩儿。萧岌放下手中的书,拉起幸儿的小手说:“走,我们到花园里荡秋千去。”
父女二人来到后花园,秋千架上空着。旁边的花丛中,大哥正一边走一边读着一本书。远处,二哥在那里对靶练习射箭。幸儿蹦蹦跳跳跑到秋千旁,一下子跃了上去,甜甜的朝花丛里的大哥喊道:“大哥哥,快来推我啊!”大哥笑着放下书走了过来,对她说:“那你可要抓紧哦!要不然摔下来可不许哭。”幸儿说:“我会的,你快推啊!”大哥轻轻的推了一下,幸儿不满意了:“太低了,不好玩儿。”大哥又使劲推了一下,秋千荡了起来。幸儿“啊!”的叫了一声,接下来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萧岌坐在旁边的石凳上,微笑着看着他们兄妹俩。夫人闻讯赶来,看萧岌也在才放下心来。又怕他们等会儿玩儿饿了,扭头吩咐旁边跟随的侍从传话厨房准备饧粥。
秋千越荡越高,夫人有些不放心,让大哥停下。大哥也担心幸儿,怕她万一没抓紧一不小心从上面掉下来那可就危险了。秋千荡的越来越低了,幸儿不满意了,撅着嘴对大哥说:“你怎么不推我了?”夫人有些嗔怪的说:“还玩呐?今天已经破例了,你看你都成什么样子了?快过来我把你的头发弄弄。”刚荡罢秋千的幸儿,小脸绯红,鬓角挂着汗珠,身着的那件半臂小衫,襟前的系带有都快松了,还有头上梳的两个小螺髻也有些散了,右髻上插的一枚小钗已经溜出半截,几乎要堕下。幸儿走的夫人身边,夫人把她的头发重新束好,小钗插紧,又把她的衣服整理好了。侍从送上了饧粥,夫人让丫鬟去那边把二哥叫过来同吃。
没多久,二哥汗津津的跑过来,一看父亲也在,得意的说:“今天练得真有成绩,简直是百发百中,明天我不在花园练了,我要去马场,练马上的射箭功夫。”丫鬟已盛好了饧粥,夫人一碗一碗的摆在大家面前,听了这话说:“那你可要千万小心,要是从马上摔下去可是要伤骨头的。”二哥微微有些不屑,又不敢表现出来,只是低头吃饧粥。萧岌正和大哥正边吃边讨论刚才他看的书,听了这话说:“男人嘛,就是应该文武双全,老大都不应该总是埋在书本里,也应该向你二弟那样多习一些武艺,方不失男儿本色。”二哥一听,得意的看着萧岌,萧岌又对他说:“你呀!也不能光修武艺,也该修一些学问,要不然该是‘四肢发达,头脑无力’了。”二哥说:“我看的书也不少啊,只不过不像大哥那样用功罢了。我实在是觉得看书不如射箭有意思。”
幸儿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说:“爹爹,你不是说要无拘无束,要自由吗?为什么还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
萧岌一下子笑了起来,说:“孩子,凡事都有个度,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啊!如果一个人过分放纵自己,不给自己一点约束的话,势必给别人造成不好影响,最后伤害到自己。比如你荡秋千,你就得遵守荡秋千的规则,手要抓紧秋千。如果你不愿意拘束自己,不去抓紧秋千,就会在荡的时候从秋千上摔下来。这样你就伤害的自己。而我们又要担心你,照顾你,就不能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所以你就影响了我们。”
幸儿“哦!”的点点头又问:“那为什么还要把那种说自由好的诗写出来给大家看呢?”
萧岌说:“这首诗是陶潜写的,他本是一个做官的,因为不喜欢官场上的应酬,选择了辞官,回乡过一种隐居的生活。这种生活相对自由,可是比较穷困。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那种生活。世间的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有了这种的好处,也许在另一方面就会有欠缺。所以人要懂得知足,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说着话,管家通报有客来访。萧岌出去会客,二哥又去练箭,夫人和丫鬟收拾碗碟,大哥拉幸儿到花丛中散步。大哥说:“幸儿,你知道吗?陶潜有一句出名的话,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是说喜欢读书,却不一定当时就非得弄懂书里的意思。过一段时间,遇到什么事或者什么经历,心里突然灵光一闪,明白了作者的心意,便高兴的连饭都忘记吃了。”
幸儿疑惑,问道:“那娘怎么说遇到不懂的东西要多问,弄明白了再学习更深一层的学问。这样才能有长进。”
大哥说:“听起来好像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意思。光学,不加以思考,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娘让你多问,是让你开阔思路,懂得怎样去学。而陶潜说的当你走进一个知识的死角,旁人的解释已经无法让你走出来,这时候你不如先放下,待到过一段时间,你经历的事情多了再加以思考,不用别人再给你解释什么,你都能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种方法都会用上,是相辅相成的。”幸儿非懂似懂的点点头。